延吉有個“發明家”叫張文全
他做的鞭炮不傷人,他蒸的饅頭被帶出過國,他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
推土機“問世”驚煞同事
張文全,今年63歲,多年來,取得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不說,他發明的東西樣樣令人瞪大眼睛。近日,記者在他家看到,他正在組裝一個插秧機的傳動裝置,想給他自己早先發明的插秧機提速。
張文全是龍井市老頭溝鎮人,1970年參軍入伍時,他僅有小學文化。但他有幸被部隊選中從成都空軍送至南京軍區學習毒劑化驗。這次學習體現了他不服輸的倔強性格,最后以學區第一名的成績結束了培訓。
1976年張文全復員回到地方,在老頭溝鋼廠當了一名工人。看到每天9名工人輪流吃力地推著礦粉,他想如果有個推土機就好了。于是,他回家趴在炕上動手設計圖紙,再得到廠領導的支持后,他帶領兩名工人開始制造零件并加工、安裝。3個月后,一臺小型推土機上崗。因此,他獲得廠里青年革新狀元稱號,并當選鎮人大代表,還獲得100元獎金。
6項國家專利申請成功
自那以后,他對設計和機械制造著了迷。
看到平常的風力機是橫軸的,影響轉速。他設計制作了一種立軸風力機,不用變換軸的旋轉速度即可達到發電的功能。1989年,他的這項平旋自變角度組合式風葉板風力機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看到比賽場上手工計分比較落后,他研究制成了無能源機械計分器,于1993年申請國家專利獲得成功;看到普通的輻條扳手損害輻條帽,降低輻條的使用壽命,他研究發明了輻條套筒扳手,于1994年獲批國家專利;1994年,他研究了一種氣墊膜,可以用來生產保溫坐墊、鞋墊等,他制作了去臭鞋墊、保溫鞋墊兩項發明,于當年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看著有農民彎腰用鐮刀收割莊稼,他研制發明了手推滑板式單壟割稻器,操作者可以推著機器跑在地壟溝里收割,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2001年,該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證書,他聯合生產企業一次生產了100臺對外銷售。
無害鞭炮生產了10年
“啪!”隨著張文全用力拍響放在自己手背上的一個豌豆大的白色紙包,一聲清脆的鞭炮炸響令人一震,但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手背沒有絲毫損傷!
“這是綠色玩具,即便整車的鞭炮炸了,包裝鞭炮的塑料袋都不會壞。”張文全自信地說。1993年,他在北京參加專利發明展銷時,遇到了一位制作鞭炮的專家,他拜師學藝后,學會了鳴砂炮的制作工藝,但制作成本大。當他聽說有人收購照相館的廢定影液制作白銀時,他通過朋友從照相館回收廢的定影液,通過置換反應,制作出了鞭炮的可爆原料,涂抹在砂石表面即制成了無害鞭炮。經與生產企業聯手,他的鳴砂炮問世,而且實現批量生產進入市場銷售,一賣就是10年。直到2003年,照相館洗相片的工序被數碼照片取代后,他的定影液斷了來源,鳴砂炮也就沒能再生產。
缽苗插秧機研究了17年
1996年,當看到農民仍然費力地手工插秧而不使用插秧機時,他動起了腦筋。
他自己設計圖紙,再制作零件,然后組裝成插秧機的部件,經過無數次演示、分析、改裝后,制成了水稻移栽缽苗機(插秧機)。經試用,效果不錯,每天能完成八九畝的插秧操作,較其他類型的插秧機效率高,受到農民的認可。至今,17年過去了,他還保留著該插秧機的樣機。而且,他正在家中研究這種插秧機的傳動裝置,為該機器提速,進一步提高其生產效率。
日前,有一位通化的醫生更是慕名找到他,提出了設計要求,讓他幫忙制作一個按摩床。經過一個月的研制,一張按要求制作成的按摩床“誕生”了。待送到這位醫生的診所試用,反響很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自制饅頭走出國門
張文全沒有進過廚師學校學習,但他就是想琢磨什么樣的饅頭好吃。他買回來10多種面粉,通過手工和機械和面兩種辦法,比較面粉的筋道和制成饅頭的味道。他還制成了一個醒面恒溫桶。通過這個桶,他將揉好的面在恒溫下發酵,然后用這種面制成了一種香味獨特的饅頭。他的饅頭拿到早市上去賣,每次都是一搶而空,導致其他饅頭攤點都是在他銷售一空后才能開賣。他的一位鄰居在出國前特意買了他的饅頭帶到國外吃,為此,他的饅頭也跟著出了國。
“我就是膽子大、臉皮厚,不怕別人笑話。”張文全說,正是憑著自己的這些“優點”,他發明了一項項新設備,這個愛好他不會放棄,他的想法要走在別人的前面,去創造更多更好的新發明。
推土機“問世”驚煞同事
張文全,今年63歲,多年來,取得了6項國家發明專利不說,他發明的東西樣樣令人瞪大眼睛。近日,記者在他家看到,他正在組裝一個插秧機的傳動裝置,想給他自己早先發明的插秧機提速。
張文全是龍井市老頭溝鎮人,1970年參軍入伍時,他僅有小學文化。但他有幸被部隊選中從成都空軍送至南京軍區學習毒劑化驗。這次學習體現了他不服輸的倔強性格,最后以學區第一名的成績結束了培訓。
1976年張文全復員回到地方,在老頭溝鋼廠當了一名工人。看到每天9名工人輪流吃力地推著礦粉,他想如果有個推土機就好了。于是,他回家趴在炕上動手設計圖紙,再得到廠領導的支持后,他帶領兩名工人開始制造零件并加工、安裝。3個月后,一臺小型推土機上崗。因此,他獲得廠里青年革新狀元稱號,并當選鎮人大代表,還獲得100元獎金。
6項國家專利申請成功
自那以后,他對設計和機械制造著了迷。
看到平常的風力機是橫軸的,影響轉速。他設計制作了一種立軸風力機,不用變換軸的旋轉速度即可達到發電的功能。1989年,他的這項平旋自變角度組合式風葉板風力機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看到比賽場上手工計分比較落后,他研究制成了無能源機械計分器,于1993年申請國家專利獲得成功;看到普通的輻條扳手損害輻條帽,降低輻條的使用壽命,他研究發明了輻條套筒扳手,于1994年獲批國家專利;1994年,他研究了一種氣墊膜,可以用來生產保溫坐墊、鞋墊等,他制作了去臭鞋墊、保溫鞋墊兩項發明,于當年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看著有農民彎腰用鐮刀收割莊稼,他研制發明了手推滑板式單壟割稻器,操作者可以推著機器跑在地壟溝里收割,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2001年,該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證書,他聯合生產企業一次生產了100臺對外銷售。
無害鞭炮生產了10年
“啪!”隨著張文全用力拍響放在自己手背上的一個豌豆大的白色紙包,一聲清脆的鞭炮炸響令人一震,但令人驚訝的是,他的手背沒有絲毫損傷!
“這是綠色玩具,即便整車的鞭炮炸了,包裝鞭炮的塑料袋都不會壞。”張文全自信地說。1993年,他在北京參加專利發明展銷時,遇到了一位制作鞭炮的專家,他拜師學藝后,學會了鳴砂炮的制作工藝,但制作成本大。當他聽說有人收購照相館的廢定影液制作白銀時,他通過朋友從照相館回收廢的定影液,通過置換反應,制作出了鞭炮的可爆原料,涂抹在砂石表面即制成了無害鞭炮。經與生產企業聯手,他的鳴砂炮問世,而且實現批量生產進入市場銷售,一賣就是10年。直到2003年,照相館洗相片的工序被數碼照片取代后,他的定影液斷了來源,鳴砂炮也就沒能再生產。
缽苗插秧機研究了17年
1996年,當看到農民仍然費力地手工插秧而不使用插秧機時,他動起了腦筋。
他自己設計圖紙,再制作零件,然后組裝成插秧機的部件,經過無數次演示、分析、改裝后,制成了水稻移栽缽苗機(插秧機)。經試用,效果不錯,每天能完成八九畝的插秧操作,較其他類型的插秧機效率高,受到農民的認可。至今,17年過去了,他還保留著該插秧機的樣機。而且,他正在家中研究這種插秧機的傳動裝置,為該機器提速,進一步提高其生產效率。
日前,有一位通化的醫生更是慕名找到他,提出了設計要求,讓他幫忙制作一個按摩床。經過一個月的研制,一張按要求制作成的按摩床“誕生”了。待送到這位醫生的診所試用,反響很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自制饅頭走出國門
張文全沒有進過廚師學校學習,但他就是想琢磨什么樣的饅頭好吃。他買回來10多種面粉,通過手工和機械和面兩種辦法,比較面粉的筋道和制成饅頭的味道。他還制成了一個醒面恒溫桶。通過這個桶,他將揉好的面在恒溫下發酵,然后用這種面制成了一種香味獨特的饅頭。他的饅頭拿到早市上去賣,每次都是一搶而空,導致其他饅頭攤點都是在他銷售一空后才能開賣。他的一位鄰居在出國前特意買了他的饅頭帶到國外吃,為此,他的饅頭也跟著出了國。
“我就是膽子大、臉皮厚,不怕別人笑話。”張文全說,正是憑著自己的這些“優點”,他發明了一項項新設備,這個愛好他不會放棄,他的想法要走在別人的前面,去創造更多更好的新發明。
【本網責編 魏玉華 】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