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流量莫名被“吞”欠費450元 誰埋單
2014年12月31日,本網以《聯通用戶流量被“吞”誰埋單》為題,報道了汪清縣居民宋女士購買了iphone6手機,使用了2G流量后,產生了近500元費用。無獨有偶,當日上午,延吉市民徐女士向本網反映,她也遭遇了同樣的事情,面對流量莫名被“吞”產生的費用,她不知如何是好。
12月30日,徐女士收到了父親送給她的新年紅包。下午,她就迫不及待地趕到延吉市中關電子科技大廈,購買了一部iphone6手機。拿到手機后,徐女士就將自己原來的手機卡放到了新手機里。隨后,就近找了一家手機貼膜店為手機貼膜。大概20分鐘后,徐女士過來取手機,發現手機里收到一條新短信,打開一看是聯通公司發來的一條溫馨提示:“截止12月30日17時6分,您當月已使用流量10MB,按0.01元/kb收取……”。
看到這則消息后,徐女士發現自己的手機數據流量處在連接的狀態,她趕緊手動關閉。隨后,她乘坐公交車回家。在公交車上,她又收到了一條信息,告知其手機已無法正常使用業務。“真是嚇了一跳。”徐女士說,她明明記得手機里還有幾十元話費的,但一查詢,卻發現竟然欠費了,而且欠了450多元。
徐女士的朋友于女士說,當得知此事,她也著實嚇了一跳。“當時以為她開玩笑呢,她怎么會舍得使用那么多流量啊。”于女士說,自從認識徐女士以來,她就沒有開通過手機流量包月服務,在沒有WiFi的環境下,她絕不會使用數據流量的。她的很多朋友還總因此戲稱徐女士“摳”。
對此,當事人徐女士更是感到莫名其妙,面對這欠費400多元的賬單,她十分郁悶。“這個卡都使用了6年多了,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我也不明白手機到底是怎么了,能產生那么多流量。”她希望相關部門能為她解答一下。
隨后,記者聯系到了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延邊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記下了徐女士的電話號碼后表示,將會為她盡快處理。
1月1日,徐女士接到該公司客服的電話。客服表示,徐女士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失誤,是否禁用了手機流量,如今很難判斷,但是為了能讓用戶滿意,他們將為徐女士解決流量過高產生的費用問題,由徐女士自行支付50元費用,該公司為其支付剩下的400余元費用。對此,徐女士表示滿意。
12月30日,徐女士收到了父親送給她的新年紅包。下午,她就迫不及待地趕到延吉市中關電子科技大廈,購買了一部iphone6手機。拿到手機后,徐女士就將自己原來的手機卡放到了新手機里。隨后,就近找了一家手機貼膜店為手機貼膜。大概20分鐘后,徐女士過來取手機,發現手機里收到一條新短信,打開一看是聯通公司發來的一條溫馨提示:“截止12月30日17時6分,您當月已使用流量10MB,按0.01元/kb收取……”。
看到這則消息后,徐女士發現自己的手機數據流量處在連接的狀態,她趕緊手動關閉。隨后,她乘坐公交車回家。在公交車上,她又收到了一條信息,告知其手機已無法正常使用業務。“真是嚇了一跳。”徐女士說,她明明記得手機里還有幾十元話費的,但一查詢,卻發現竟然欠費了,而且欠了450多元。
徐女士的朋友于女士說,當得知此事,她也著實嚇了一跳。“當時以為她開玩笑呢,她怎么會舍得使用那么多流量啊。”于女士說,自從認識徐女士以來,她就沒有開通過手機流量包月服務,在沒有WiFi的環境下,她絕不會使用數據流量的。她的很多朋友還總因此戲稱徐女士“摳”。
對此,當事人徐女士更是感到莫名其妙,面對這欠費400多元的賬單,她十分郁悶。“這個卡都使用了6年多了,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我也不明白手機到底是怎么了,能產生那么多流量。”她希望相關部門能為她解答一下。
隨后,記者聯系到了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延邊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記下了徐女士的電話號碼后表示,將會為她盡快處理。
1月1日,徐女士接到該公司客服的電話。客服表示,徐女士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失誤,是否禁用了手機流量,如今很難判斷,但是為了能讓用戶滿意,他們將為徐女士解決流量過高產生的費用問題,由徐女士自行支付50元費用,該公司為其支付剩下的400余元費用。對此,徐女士表示滿意。
【本網責編 付亞男】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