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趙博——扶貧路上用真心投真情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不僅僅只是個人工作角色的轉換,而是肩負著組織的囑托和信任,更多日是承載著村民的期盼,實實在在讓村民富起來過上好日子。”延吉市林業局駐依蘭鎮古城村第一書記趙博這樣說。
依蘭鎮古城村位于延吉市北部,距市區40公里,距鎮政府35公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屯。全村幅員面積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2公頃。
2015年9月,在市委組織部的安排下,延吉市林業局人民公園管理辦主任趙博下派到依蘭鎮古城村任第一書記。

趙博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金俞成 攝
“趙書記來啦!”走進古城村,幾位村里的老人家看到趙博,高興地上前打招呼。村民說,趙博平日里帶領著村干部們經常到家里來,與村民嘮家常,講政策,針對村民的情況建議發展不同產業。村民有啥困難,都是直接找趙書記,很慶幸有這么一位用真心幫扶我們的書記。
剛到古城村,一切重新開始,趙博彷徨萬分,不知從何下手去干。此時,他接到好友的電話,好友的一句話,給了他信心和力量:不管到哪里,也不管干什么,只要拿出堅持不懈的精神,什么工作也難不倒。這句話激勵了他義無返顧地踏上扶貧古城村的征程。
古城村在冊人口265戶,8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36人。這36人中,只有6人是60歲以下的。距離遠,環境衛生差,老弱病殘貧困戶多,這是古城村給趙博的第一印象。

趙博到村民宋振玉家中了解家禽養殖情況 金俞成 攝
掌握了所有貧困戶的情況,趙博立即聯系相關部門為村里26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了“一張網”兜底保障,還為6戶貧困戶進行了危房改造。截止目前,村里已脫貧11戶15人(自然減員1戶2人)。
古城村離市區遠,貧困戶年齡又大,他們養的小雞崽、鵝崽、雞蛋鴨蛋品質好,但卻苦于沒辦法賣出去,趙博就聯系到包保單位幫助貧困戶銷售,增加他們的收益。有勞動能力而沒有自身產業的貧困戶,通過包保單位購買家禽也增加了一份收入。
古城村最大的經濟收入是養牛,涉貧村之一的合水村就有1000多頭牛,因為牛多,村里到處都是牛糞,道路也坑坑洼洼,一到冬天開車非常不安全。2018年8月,趙博聯系延吉市交通部門修建了7.9公里的道路,這條道路從古城村一直通到合水村村部,使村路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趙博到貧困戶田地了解玉米長勢 金俞成 攝
不僅如此,趙博還以黨員愛心超市為依托,鼓勵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到個人衛生和周邊衛生的評比之中,村民憑借積分到黨員愛心超市換取的生活用品。在趙博的有效管理下,村民們不僅更加注重個人和自家的衛生,還積極打掃自家庭院周邊的衛生,古城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成為駐村第一書記的那天起,趙博在古城村村部附近租了房子,在扶貧一線沉了下來。一張床,一個柜,這是趙博房間里所有的家當,三百多個日夜里陪伴他的是一部手機。原本不會做飯的趙博,現如今練成了廚房高手。一頭是村里需要幫扶的村里的大爺大媽,一頭是兩個孩子和那個小家,哪個都割舍不下,哪個都是他的牽掛。每當夜色降臨,趙博走訪村民回到住處,疲憊和孤獨便悄然襲來。在手機里跟兩個寶寶視頻,跟妻子說說話,是他最大的安慰。
平凡之處顯真情,趙博說:“相信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全體村民齊心協力,一定能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責編 王春榮】
依蘭鎮古城村位于延吉市北部,距市區40公里,距鎮政府35公里。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屯。全村幅員面積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2公頃。
2015年9月,在市委組織部的安排下,延吉市林業局人民公園管理辦主任趙博下派到依蘭鎮古城村任第一書記。

趙博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金俞成 攝
剛到古城村,一切重新開始,趙博彷徨萬分,不知從何下手去干。此時,他接到好友的電話,好友的一句話,給了他信心和力量:不管到哪里,也不管干什么,只要拿出堅持不懈的精神,什么工作也難不倒。這句話激勵了他義無返顧地踏上扶貧古城村的征程。
古城村在冊人口265戶,867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4戶36人。這36人中,只有6人是60歲以下的。距離遠,環境衛生差,老弱病殘貧困戶多,這是古城村給趙博的第一印象。

趙博到村民宋振玉家中了解家禽養殖情況 金俞成 攝
古城村離市區遠,貧困戶年齡又大,他們養的小雞崽、鵝崽、雞蛋鴨蛋品質好,但卻苦于沒辦法賣出去,趙博就聯系到包保單位幫助貧困戶銷售,增加他們的收益。有勞動能力而沒有自身產業的貧困戶,通過包保單位購買家禽也增加了一份收入。
古城村最大的經濟收入是養牛,涉貧村之一的合水村就有1000多頭牛,因為牛多,村里到處都是牛糞,道路也坑坑洼洼,一到冬天開車非常不安全。2018年8月,趙博聯系延吉市交通部門修建了7.9公里的道路,這條道路從古城村一直通到合水村村部,使村路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趙博到貧困戶田地了解玉米長勢 金俞成 攝
成為駐村第一書記的那天起,趙博在古城村村部附近租了房子,在扶貧一線沉了下來。一張床,一個柜,這是趙博房間里所有的家當,三百多個日夜里陪伴他的是一部手機。原本不會做飯的趙博,現如今練成了廚房高手。一頭是村里需要幫扶的村里的大爺大媽,一頭是兩個孩子和那個小家,哪個都割舍不下,哪個都是他的牽掛。每當夜色降臨,趙博走訪村民回到住處,疲憊和孤獨便悄然襲來。在手機里跟兩個寶寶視頻,跟妻子說說話,是他最大的安慰。
平凡之處顯真情,趙博說:“相信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全體村民齊心協力,一定能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