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村蛻變記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地處城市北邊的城中村——延吉市依蘭鎮北大村,這里樓房整齊劃一,在冬日的暖陽里,溫馨靜謐。年輕人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老年人則齊聚到老年俱樂部,開始了新一天的“集體生活”。
誰曾想,這里幾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村民分幫分派,群體上訪事件頻發。“那時候村里開會,真比菜市場還亂,女人們嘰嘰喳喳地嚷,村干部講話全靠喊,村民意見不合,急眼了就動手,110、120都來過。”村民張文禺說。

村干部入戶走訪
2013年6月,村“三委”班子換屆,崔秀哲、韓日萬、林永安、宋忠柱等5人被全村村民選舉為新的領導班子成員。他們都知道這是個爛攤子,怎樣收拾這個爛攤子,班子成員意見一致:只要肯為村民謀福利,就一定能改觀。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村主任崔秀哲帶領新組建的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地走訪。1個月下來,摸清了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一是10多年未解決的住房問題;二是土地分配不均問題。

村民旅游

村民旅游
北大村是城中村,共有474戶、926人,30%為貧困戶,僅有土地150多晌。由于人多地少,靠種植經營很難致富。如何利用好這僅有的土地是關鍵。經過班子幾番研究,決定將之前分配給大家耕種的土地全部收回,統一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分配機制,平衡村民之間的利益,減少村民沖突。
這一決定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強烈反對,村委會辦公桌被砸碎、風扇被摔裂、大門被踹壞,崔秀哲的牙還不知道被誰打落三顆。“堅決不能為了滿足少數人利益,犧牲大家利益。”崔秀哲告訴記者,村民有如此舉動他們也能理解,因為10多年前,北大村曾與一個沒有建設資質的某開發企業合作建設聯建房,但因雙方權利義務與違約責任沒約定清楚,給北大村村造成巨大損失,交出土地的200多戶村民多年得不到應得的補償和房屋,村民怨聲載道,多次群體上訪。
崔哲秀一方面對村民過激行為寬容和理解,一方面承諾村民一定通過法律渠道幫他們討回公道。
鄭國福在村里是遠近聞名的“茬子”,曾因土地分配問題,動手打過村干部,大家伙都懼他。他耕種著15晌多地,年收入1萬多元。如何才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是個難題。
“這小子脾氣雖然臭,但并不是完全不講理。”村治保主任韓日萬性子穩、有耐心,主動挑起這個重擔,來啃這個“硬骨頭”。

老年人載歌載舞

老年協會表演節目
2013年8月,村委會領導班子分工協作,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韓日萬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每天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到鄭國福家,給他講政策,講土地統一管理的好處。一開始,鄭國福根本不給韓日萬開門,韓日萬不惱不怒,一趟一趟地堅持到鄭國福家“報到”。鄭國福平日愛喝點小酒,有時借點酒勁,就到村委會鬧。韓日萬卻總是和顏悅色,多晚都把他安全送回家,和他“培養感情”。
兩個多月后,鄭國福被韓日萬的誠心打動,“人家左一趟右一趟的,人心都是肉長的,他也不是為了自己,他要是為了自己我肯定不干,他是為了全村老百姓,我也是老百姓的一員,人家把道理都講到家了,你再不同意,你還是人嘛。”鄭國福第一個把土地上交。許多村民看鄭國福都把土地交了,也紛紛把土地上交。
“你心里有老百姓,老百姓心里就一定也有你。”憑著這樣的信念,村干部們一邊向村民講統一管理的益處,一邊聯系有資質的開發企業研究土地開發建設相關事宜。那幾個月,他們的鞋走破了多少雙,誰也不記不清了。
延吉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2014年開始,從市委選派優秀的干部到北大村黨支部掛職村書記,協助北大村領導班子解決多年遺留的問題。“掛職書記”的到來,為北大村注入新鮮血液,領導班子團結一心,形成了堅強的戰斗堡壘,村里20多名老黨員也漸漸凝聚到黨組織周圍,并紛紛加入到了動員工作中,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2014年7月,在大家的努力下,北大村終于收回全部土地,并將部分土地出讓給有資質的開發商,所得利益按照國家規定分配給村民。每次出讓多少土地,每戶補償多少錢,全部在村委會公示欄公示。“一碗水端平了,村民的氣就都順了。”村民張文禺說。

村民清理雜草
2014年開始,北大村陸續解決村民住房問題,并優先解決困難戶。此外,還額外給60至74歲的老人每月發放100元的生活補助金,7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放150元的生活補助金,村民的新農合資金由村委會統一支付。截至2017年,共為村民解決住房179套,并通過村集體經濟給每個村民分紅8萬多元。2016年,北大村村民全部脫貧。
北大村果樹隊有24戶村民,主要以種植蘋果梨為生。村里的主路由于項目施工被損壞,影響村民收梨、賣梨。今年,村委會多次向發改部門申請,在蘋果梨收獲前鋪設了一條寬敞的砂石路。
北大村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為了讓他們老有所樂,村委會投入70萬元,對原有的北大村舞廳進行修繕和改造,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老年俱樂部,設有舞廳、活動室、老年大學、商店等。鄭國福加入到了老年協會,沒啥事就到老年俱樂部跳跳舞、唱唱歌,“我現在有房住,村里還年年分紅,每年還組織去旅游,可比俺們原來種地強多了。我還報了老年交際舞業學習班,現在可沒那閑工夫‘找茬’了。”
“記者,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多年前的聯建房官司終于徹底完結了,已經開始執行。”11月28日,電話那端,傳來崔秀哲興奮地聲音。5年來,崔秀哲通過法律途徑,一步步解決了聯建房合同糾紛、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村民土地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等各類損害群眾利益事件,為村委會和村民挽回經濟損失幾千萬元。崔秀哲用堅持和執著,兌現了當初向村民的承諾。
如今,那個曾因信訪而出名的“上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安居樂業的“和諧村”。
誰曾想,這里幾年前,還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村民分幫分派,群體上訪事件頻發。“那時候村里開會,真比菜市場還亂,女人們嘰嘰喳喳地嚷,村干部講話全靠喊,村民意見不合,急眼了就動手,110、120都來過。”村民張文禺說。

村干部入戶走訪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村主任崔秀哲帶領新組建的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地走訪。1個月下來,摸清了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一是10多年未解決的住房問題;二是土地分配不均問題。

村民旅游

村民旅游
北大村是城中村,共有474戶、926人,30%為貧困戶,僅有土地150多晌。由于人多地少,靠種植經營很難致富。如何利用好這僅有的土地是關鍵。經過班子幾番研究,決定將之前分配給大家耕種的土地全部收回,統一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分配機制,平衡村民之間的利益,減少村民沖突。
這一決定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強烈反對,村委會辦公桌被砸碎、風扇被摔裂、大門被踹壞,崔秀哲的牙還不知道被誰打落三顆。“堅決不能為了滿足少數人利益,犧牲大家利益。”崔秀哲告訴記者,村民有如此舉動他們也能理解,因為10多年前,北大村曾與一個沒有建設資質的某開發企業合作建設聯建房,但因雙方權利義務與違約責任沒約定清楚,給北大村村造成巨大損失,交出土地的200多戶村民多年得不到應得的補償和房屋,村民怨聲載道,多次群體上訪。
崔哲秀一方面對村民過激行為寬容和理解,一方面承諾村民一定通過法律渠道幫他們討回公道。
鄭國福在村里是遠近聞名的“茬子”,曾因土地分配問題,動手打過村干部,大家伙都懼他。他耕種著15晌多地,年收入1萬多元。如何才能做通他的思想工作是個難題。
“這小子脾氣雖然臭,但并不是完全不講理。”村治保主任韓日萬性子穩、有耐心,主動挑起這個重擔,來啃這個“硬骨頭”。

老年人載歌載舞

老年協會表演節目
兩個多月后,鄭國福被韓日萬的誠心打動,“人家左一趟右一趟的,人心都是肉長的,他也不是為了自己,他要是為了自己我肯定不干,他是為了全村老百姓,我也是老百姓的一員,人家把道理都講到家了,你再不同意,你還是人嘛。”鄭國福第一個把土地上交。許多村民看鄭國福都把土地交了,也紛紛把土地上交。
“你心里有老百姓,老百姓心里就一定也有你。”憑著這樣的信念,村干部們一邊向村民講統一管理的益處,一邊聯系有資質的開發企業研究土地開發建設相關事宜。那幾個月,他們的鞋走破了多少雙,誰也不記不清了。
延吉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2014年開始,從市委選派優秀的干部到北大村黨支部掛職村書記,協助北大村領導班子解決多年遺留的問題。“掛職書記”的到來,為北大村注入新鮮血液,領導班子團結一心,形成了堅強的戰斗堡壘,村里20多名老黨員也漸漸凝聚到黨組織周圍,并紛紛加入到了動員工作中,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2014年7月,在大家的努力下,北大村終于收回全部土地,并將部分土地出讓給有資質的開發商,所得利益按照國家規定分配給村民。每次出讓多少土地,每戶補償多少錢,全部在村委會公示欄公示。“一碗水端平了,村民的氣就都順了。”村民張文禺說。

村民清理雜草
北大村果樹隊有24戶村民,主要以種植蘋果梨為生。村里的主路由于項目施工被損壞,影響村民收梨、賣梨。今年,村委會多次向發改部門申請,在蘋果梨收獲前鋪設了一條寬敞的砂石路。
北大村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為了讓他們老有所樂,村委會投入70萬元,對原有的北大村舞廳進行修繕和改造,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老年俱樂部,設有舞廳、活動室、老年大學、商店等。鄭國福加入到了老年協會,沒啥事就到老年俱樂部跳跳舞、唱唱歌,“我現在有房住,村里還年年分紅,每年還組織去旅游,可比俺們原來種地強多了。我還報了老年交際舞業學習班,現在可沒那閑工夫‘找茬’了。”
“記者,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多年前的聯建房官司終于徹底完結了,已經開始執行。”11月28日,電話那端,傳來崔秀哲興奮地聲音。5年來,崔秀哲通過法律途徑,一步步解決了聯建房合同糾紛、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村民土地補償費用分配糾紛等各類損害群眾利益事件,為村委會和村民挽回經濟損失幾千萬元。崔秀哲用堅持和執著,兌現了當初向村民的承諾。
如今,那個曾因信訪而出名的“上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安居樂業的“和諧村”。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