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防控疫情 守護師生健康
“注意養成健康衛生習慣,勤洗手、不隨地吐痰。注意保暖,保證睡眠、適度訓練,提高免疫力。從正規途徑了解疫情實況;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做有責任的社會公民……”連日來,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關鍵時刻,延吉市公園小學的老師們通過班級群發布《致全市家長的一封信》《新興冠狀病毒科普知識---六大公眾預防指南》《寫給孩子們的冠狀病毒繪本》等文件,呼吁廣大學生和家長同學校一起行動起來,保護好自身健康安全的同時完成好學習任務,在家度過愉快又充實的假期。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檢查民辦幼兒園關停狀態 供圖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暫停辦學情況是否落實 供圖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暫停辦學情況是否落實 供圖
“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沒有假期,防控疫情學校和學生家長必須聯動。”延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教育系統雖未處在疫情的最前線,但是必須拿出身處最前線的態度和舉措。市教育局持續加大網格化管理登記排查力度,要求各校建立師生信息臺賬,采用日更新日上報制度,早在1月8日,就開始對師生進行統計和調查。統計涵蓋寒假期間師生已返回和暫未返回師生數據,內容包括外出地點、外出時間、返回時間、家庭住地址等信息,家長如果在微信群沒有回復,老師則電話聯系,確保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及家庭的防疫情況。除每日發送疫情預防信息以外,為確保全市廣大師生科學、適度安排假期學習、生活,各學校、幼兒園還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工作群、家校群向教職工、家長轉發一些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室內健康運動、寓教于樂等方面的宣傳知識,積極引導廣大師生自覺做到不聚餐、不聚會,多居家、少出行,切實提升心理及身體健康。
據了解,家校聯系微信群一直是延吉市教育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市教育系統共建立家校聯系微信群1900多個,是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橋梁之一。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教育系統上下聯動,通過家校聯系微信群發送各類防疫知識宣傳、辟謠信息,推送正能量新聞等,受眾面達20余萬人。
自1月26日起到目前,延吉市教育局督查工作小組每日堅守在一線,共出動120人次不定時對全市137所校外培訓機構、89所民辦幼兒園、在職教師是否存在違規開課、辦班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確保線下不開課、師生不聚集。同時,全市各學校場館均已全部封閉,不得對內外開放,不準開展聚集性活動,并暫停各類假期活動。
據悉,延吉市教育局正在結合教育部、省州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要求,制定延期開學后的學生課業學習計劃。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檢查民辦幼兒園關停狀態 供圖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暫停辦學情況是否落實 供圖

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暫停辦學情況是否落實 供圖
“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疫沒有假期,防控疫情學校和學生家長必須聯動。”延吉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教育系統雖未處在疫情的最前線,但是必須拿出身處最前線的態度和舉措。市教育局持續加大網格化管理登記排查力度,要求各校建立師生信息臺賬,采用日更新日上報制度,早在1月8日,就開始對師生進行統計和調查。統計涵蓋寒假期間師生已返回和暫未返回師生數據,內容包括外出地點、外出時間、返回時間、家庭住地址等信息,家長如果在微信群沒有回復,老師則電話聯系,確保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及家庭的防疫情況。除每日發送疫情預防信息以外,為確保全市廣大師生科學、適度安排假期學習、生活,各學校、幼兒園還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工作群、家校群向教職工、家長轉發一些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室內健康運動、寓教于樂等方面的宣傳知識,積極引導廣大師生自覺做到不聚餐、不聚會,多居家、少出行,切實提升心理及身體健康。
據了解,家校聯系微信群一直是延吉市教育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市教育系統共建立家校聯系微信群1900多個,是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橋梁之一。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教育系統上下聯動,通過家校聯系微信群發送各類防疫知識宣傳、辟謠信息,推送正能量新聞等,受眾面達20余萬人。
自1月26日起到目前,延吉市教育局督查工作小組每日堅守在一線,共出動120人次不定時對全市137所校外培訓機構、89所民辦幼兒園、在職教師是否存在違規開課、辦班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確保線下不開課、師生不聚集。同時,全市各學校場館均已全部封閉,不得對內外開放,不準開展聚集性活動,并暫停各類假期活動。
據悉,延吉市教育局正在結合教育部、省州教育主管部門相關文件要求,制定延期開學后的學生課業學習計劃。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