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綠葉菜鼓了村民錢袋子 穩了市民菜籃子
延吉新聞網4月2日訊(記者 王棟)延吉市小營鎮光明村作為本地葉類菜供應地,每年都會向市內批發市場供應百萬公斤葉類菜,不僅鼓了菜農的“錢袋子”,更為疫情期間市民“菜籃子”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光明村小白菜長勢喜人 王棟 攝

村民將小白菜打捆 王棟 攝
4月1日,記者來到光明村菜農劉林法家的溫室大棚,大棚內一片綠意蔥蔥,茼蒿已經成熟。劉林法和妻子以及雇傭的短工正在將茼蒿打捆。“今天是我家茼蒿第一天賣到批發市場,這個菜的品相已經是市場最好的了。”劉林法說,他家今年種了兩個大棚,總計五畝地的茼蒿,按照每天300公斤的銷量計算,5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售完。

劉林法家溫室大棚內的茼蒿已經上市 王棟 攝

種植葉類菜讓村民日子越過越好 王棟 攝
茼蒿賣完后,油菜又排上了劉林法家的種植“進度表”。每年,劉林法家的溫室大棚都會出產小白菜、茼蒿、油菜三茬葉類菜。也正是靠著種菜、賣菜,從山東濟寧來到延吉的劉林法不僅供著家里兩個孩子上學,還在市內買上了樓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據光明村村民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唐秀梅介紹,每年12月,光明村的溫室大棚和暖窖的葉類菜就開始種植,一直到次年11月末,光明村300余戶菜農的400余棟溫室大棚和暖窖,會持續向市內各大批發市場供應約109萬公斤葉類菜。疫情期間,光明村葉類菜的銷售進度和價格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并未出現滯銷現場,從而保障了延吉蔬菜市場價格穩定。

光明村小白菜長勢喜人 王棟 攝

村民將小白菜打捆 王棟 攝
4月1日,記者來到光明村菜農劉林法家的溫室大棚,大棚內一片綠意蔥蔥,茼蒿已經成熟。劉林法和妻子以及雇傭的短工正在將茼蒿打捆。“今天是我家茼蒿第一天賣到批發市場,這個菜的品相已經是市場最好的了。”劉林法說,他家今年種了兩個大棚,總計五畝地的茼蒿,按照每天300公斤的銷量計算,5天左右的時間就能售完。

劉林法家溫室大棚內的茼蒿已經上市 王棟 攝

種植葉類菜讓村民日子越過越好 王棟 攝
茼蒿賣完后,油菜又排上了劉林法家的種植“進度表”。每年,劉林法家的溫室大棚都會出產小白菜、茼蒿、油菜三茬葉類菜。也正是靠著種菜、賣菜,從山東濟寧來到延吉的劉林法不僅供著家里兩個孩子上學,還在市內買上了樓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據光明村村民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唐秀梅介紹,每年12月,光明村的溫室大棚和暖窖的葉類菜就開始種植,一直到次年11月末,光明村300余戶菜農的400余棟溫室大棚和暖窖,會持續向市內各大批發市場供應約109萬公斤葉類菜。疫情期間,光明村葉類菜的銷售進度和價格雖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并未出現滯銷現場,從而保障了延吉蔬菜市場價格穩定。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