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國擁軍模范”王淑清:傾心澆灌“雙擁花”
她是居民眼中的“好書記”,也是官兵心中的“王媽媽”。從事社區工作18年來,她始終把雙擁共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用真心、愛心、耐心澆灌雙擁之花,使之愈開愈艷,她就是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黨委書記王淑清。
10月20日上午,在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王淑清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

王淑清接受媒體采訪 楊婷婷 攝
強組織建陣地 雙擁工作帶頭人
王淑清出生軍人家庭,又是一名軍嫂,家中三代都是軍人,對部隊有著更深的情懷。自擔任社區書記以來,她把強化社區隊伍雙擁共建意識和能力作為開展軍民共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社區成立了雙擁工作協調委員會,并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有步驟地開展雙擁工作。
王淑清定期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學習雙擁政策法規性文件、條例等,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走進部隊開展軍事化訓練,體驗軍營生活,磨煉實干爭先的拼搏精神。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她充分利用轄區的有效資源,與轄區部隊共同建立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雙擁文化教育5個雙擁共建基地,為雙擁共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區為軍烈屬建立名冊、定期走訪慰問;舉行軍烈屬,傷殘、優撫軍人座談聯歡會;先后幫助22名軍嫂實現再就業,為軍人解決后顧之憂……在王淑清的帶領下,社區軍民魚水情得到進一步交融和升華,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王淑清與部隊官兵翻看雙擁相冊

八一建軍節軍民聯歡
結對子注真情 軍民和諧一家親
為了讓廣大官兵盡快融入第二故鄉,結合延邊地區實際,王淑清與部隊首長共同研究,開展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貧困兒童做“軍爸爸”“兵哥哥”“兵姐姐”,為獨居老人做“兵兒子”“兵女兒”活動,讓廣大官兵在助老愛幼過程中感受家的溫暖。
在王淑清的安排下,駐扎部隊官兵與空巢老人、優撫對象、孤老戶、殘疾人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定期走訪慰問,幫助他們打掃衛生、理發購物,使老人在生活上得到幫助,精神上得到慰藉。原董存瑞部隊的朱海濤等12名現役軍人分別與轄區12名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免費為他們提供學習用具,輔導功課,并定期組織他們到軍營參觀,感受部隊大家庭的溫暖。在“軍爸爸”的關愛下,孩子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為使軍民關系更加親密,丹英社區建立了雙擁工作便民服務網絡,王淑清邀請轄區的駐地部隊參與其中,當居民遇到困難時,部隊官兵和社區工作者共同為居民提供服務。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軍民互助,和諧一家親,形成延吉市社區基層雙擁共建的強大合力。

王淑清為現役軍人代表發放光榮牌
辦實事解難題 共敘軍民魚水情
擁軍貴在真誠,優屬重在務實。王淑清始終把積極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作為雙擁工作的關鍵,常抓不懈。
每年,王淑清都會組織轄區居民和社區工作者為新入伍的戰士舉辦一場“軍齡生日會”,帶領志愿者走進部隊開展慰問演出,與官兵共同腌制辣白菜、包餃子,讓戰士們感受到駐地群眾的親切和“第二故鄉”的溫暖。同時,邀請部隊官兵參與到社區開展的鄰居節、合唱節、百家宴等活動中,通過多樣的擁軍活動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
2013年11月,吉林邊防總隊機動支隊駐扎到丹英社區轄區,王淑清第一時間到部隊慰問,了解部隊的困難和需求,并積極協調,為部隊贈送了棋牌桌、乒乓球桌等體育器材。
王淑清還不忘社區軍烈屬,傷殘、優撫軍人。金在萬是一位朝鮮族傷殘老軍人,體弱多病,王淑清利用曾經學醫的經歷,親自上門為老人送藥輸液。得知老人想吃餃子,王淑清又自掏腰包買來肉、菜、面,在家包好餃子送去。此后,每周她都會抽時間為老人包上一頓美味的餃子。

王淑清向志愿者分配防疫任務

王淑清與退役軍人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對小區進行消殺
抗疫情筑防線 退役軍人顯擔當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各地。社區成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想要牢牢守住這道防線,志愿者的力量不可或缺。為此,王淑清創新成立了“五色”志愿服務隊,其中的 “綠色”志愿服務隊就是由退役軍人黨員組成。
“脫下了軍裝,脫不下軍人的擔當,若有戰,召必回!”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轄區的退役軍人們紛紛主動請纓,用實際行動再現軍人本色。
張興海、朱成奎等退役軍人最早站了出來,他們主動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入戶排查外地返延人員,做實做細群眾工作,嚴防疫情傳播。退役軍人們還在小區和公交站設立勸導點,規勸居民戴口罩出行;及時將街道、社區發布的各項疫情防控知識和內容轉發至朋友圈、小區業主微信群等,引導群眾科學防疫,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每天,退役軍人志愿者不畏嚴寒,定時定點對無物業小區里所有單元樓的樓梯、門把手進行細致消毒。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還專門成立人員隔離服務隊,每天為隔離人員買菜、送菜,提供幫倒垃圾等服務,讓隔離人員安心在家隔離。
在這支特殊的隊伍里,年齡最大的傅守信今年已經76歲。疫情發生時,原本在家安享退休時光的傅守信毅然加入丹英社區防疫志愿服務隊,與社區工作人員并肩戰疫。他說:“我始終記得自己是一名黨員、戰士,不管何時都要牢記共產黨人的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處處以身作則,克服困難,勇于奉獻。”
在王淑清的帶領下,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點亮“綠色”隊標,與其他志愿服務隊攜手,協助社區做好健康監測、宣傳教育等工作,為筑牢社區疫情防控安全網發揮了積極作用。
十八載漫漫擁軍路,十八載軍民魚水情。十八年來,王淑清用實際行動,搭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軍民連心橋。她先后獲得“全國改革創新先進個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最美信訪干部”“中國好人”“省級雙擁工作先進個人”“延邊州勞動模范”“延吉市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度中國雙擁人物入圍獎”等多項榮譽。
10月20日上午,在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王淑清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模范”。

王淑清接受媒體采訪 楊婷婷 攝
強組織建陣地 雙擁工作帶頭人
王淑清出生軍人家庭,又是一名軍嫂,家中三代都是軍人,對部隊有著更深的情懷。自擔任社區書記以來,她把強化社區隊伍雙擁共建意識和能力作為開展軍民共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社區成立了雙擁工作協調委員會,并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有步驟地開展雙擁工作。
王淑清定期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學習雙擁政策法規性文件、條例等,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走進部隊開展軍事化訓練,體驗軍營生活,磨煉實干爭先的拼搏精神。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她充分利用轄區的有效資源,與轄區部隊共同建立國防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雙擁文化教育5個雙擁共建基地,為雙擁共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區為軍烈屬建立名冊、定期走訪慰問;舉行軍烈屬,傷殘、優撫軍人座談聯歡會;先后幫助22名軍嫂實現再就業,為軍人解決后顧之憂……在王淑清的帶領下,社區軍民魚水情得到進一步交融和升華,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王淑清與部隊官兵翻看雙擁相冊

八一建軍節軍民聯歡
結對子注真情 軍民和諧一家親
為了讓廣大官兵盡快融入第二故鄉,結合延邊地區實際,王淑清與部隊首長共同研究,開展為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貧困兒童做“軍爸爸”“兵哥哥”“兵姐姐”,為獨居老人做“兵兒子”“兵女兒”活動,讓廣大官兵在助老愛幼過程中感受家的溫暖。
在王淑清的安排下,駐扎部隊官兵與空巢老人、優撫對象、孤老戶、殘疾人困難戶結成幫扶對子,定期走訪慰問,幫助他們打掃衛生、理發購物,使老人在生活上得到幫助,精神上得到慰藉。原董存瑞部隊的朱海濤等12名現役軍人分別與轄區12名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免費為他們提供學習用具,輔導功課,并定期組織他們到軍營參觀,感受部隊大家庭的溫暖。在“軍爸爸”的關愛下,孩子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為使軍民關系更加親密,丹英社區建立了雙擁工作便民服務網絡,王淑清邀請轄區的駐地部隊參與其中,當居民遇到困難時,部隊官兵和社區工作者共同為居民提供服務。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軍民互助,和諧一家親,形成延吉市社區基層雙擁共建的強大合力。

王淑清為現役軍人代表發放光榮牌
辦實事解難題 共敘軍民魚水情
擁軍貴在真誠,優屬重在務實。王淑清始終把積極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作為雙擁工作的關鍵,常抓不懈。
每年,王淑清都會組織轄區居民和社區工作者為新入伍的戰士舉辦一場“軍齡生日會”,帶領志愿者走進部隊開展慰問演出,與官兵共同腌制辣白菜、包餃子,讓戰士們感受到駐地群眾的親切和“第二故鄉”的溫暖。同時,邀請部隊官兵參與到社區開展的鄰居節、合唱節、百家宴等活動中,通過多樣的擁軍活動形式,極大地豐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
2013年11月,吉林邊防總隊機動支隊駐扎到丹英社區轄區,王淑清第一時間到部隊慰問,了解部隊的困難和需求,并積極協調,為部隊贈送了棋牌桌、乒乓球桌等體育器材。
王淑清還不忘社區軍烈屬,傷殘、優撫軍人。金在萬是一位朝鮮族傷殘老軍人,體弱多病,王淑清利用曾經學醫的經歷,親自上門為老人送藥輸液。得知老人想吃餃子,王淑清又自掏腰包買來肉、菜、面,在家包好餃子送去。此后,每周她都會抽時間為老人包上一頓美味的餃子。

王淑清向志愿者分配防疫任務

王淑清與退役軍人志愿者、社區工作人員對小區進行消殺
抗疫情筑防線 退役軍人顯擔當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各地。社區成為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想要牢牢守住這道防線,志愿者的力量不可或缺。為此,王淑清創新成立了“五色”志愿服務隊,其中的 “綠色”志愿服務隊就是由退役軍人黨員組成。
“脫下了軍裝,脫不下軍人的擔當,若有戰,召必回!”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轄區的退役軍人們紛紛主動請纓,用實際行動再現軍人本色。
張興海、朱成奎等退役軍人最早站了出來,他們主動與社區工作人員一道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入戶排查外地返延人員,做實做細群眾工作,嚴防疫情傳播。退役軍人們還在小區和公交站設立勸導點,規勸居民戴口罩出行;及時將街道、社區發布的各項疫情防控知識和內容轉發至朋友圈、小區業主微信群等,引導群眾科學防疫,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每天,退役軍人志愿者不畏嚴寒,定時定點對無物業小區里所有單元樓的樓梯、門把手進行細致消毒。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還專門成立人員隔離服務隊,每天為隔離人員買菜、送菜,提供幫倒垃圾等服務,讓隔離人員安心在家隔離。
在這支特殊的隊伍里,年齡最大的傅守信今年已經76歲。疫情發生時,原本在家安享退休時光的傅守信毅然加入丹英社區防疫志愿服務隊,與社區工作人員并肩戰疫。他說:“我始終記得自己是一名黨員、戰士,不管何時都要牢記共產黨人的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處處以身作則,克服困難,勇于奉獻。”
在王淑清的帶領下,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點亮“綠色”隊標,與其他志愿服務隊攜手,協助社區做好健康監測、宣傳教育等工作,為筑牢社區疫情防控安全網發揮了積極作用。
十八載漫漫擁軍路,十八載軍民魚水情。十八年來,王淑清用實際行動,搭起了一座堅不可摧的軍民連心橋。她先后獲得“全國改革創新先進個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最美信訪干部”“中國好人”“省級雙擁工作先進個人”“延邊州勞動模范”“延吉市優秀共產黨員”“2019年度中國雙擁人物入圍獎”等多項榮譽。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