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抗聯英烈后代獲贈紀念牌
延吉新聞網7月8日訊(記者 季芳旭)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延吉市委、市政府為前來參加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揭牌儀式等系列活動的中共東滿特委歷任書記的后代以及部分抗聯英烈家屬贈送紀念牌。

太興紅色小鎮
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在七一前夕正式揭牌并對外開放,為見證這一重要時刻,延吉市邀請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外孫鄭衛勝,中共東滿特委書記、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長孫關玉富,東北抗聯二軍軍長王德泰侄子王兆乾,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祿兒子李曉星、孫女李戈、外孫王山、外甥女楊麗珍,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平孫子李平、曾孫李子恩,東北抗聯五軍軍長柴世榮兒子柴國華、兒媳蔡乾萍等英烈親屬們來到延吉,參加揭牌儀式。中共東滿特委第一任書記廖如愿的子女居住在廣州和澳門等地,因疫情影響遺憾未能如約赴延參加活動,委托他人送來了鮮花和賀信,向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正式揭牌表示祝賀。
延邊州老促會會長高勇,延吉市委常務副書記尹朝暉,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奎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義弘,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樸成哲出席了紀念牌贈送儀式。市委黨校相關負責人主持紀念牌贈送儀式。

紀念牌贈送儀式

廖如愿子女委托他人送來鮮花和賀信表示祝賀

賀信

廖如愿子女委托他人送來鮮花和賀信表示祝賀


高勇為東北抗聯五軍軍長柴世榮兒子柴國華贈送紀念牌

尹朝暉為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祿兒子李曉星贈送紀念牌

蔡奎龍為中共東滿特委書記、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長孫關玉富贈送紀念牌

趙義弘為東北抗聯二軍軍長王德泰侄子王兆乾贈送紀念牌

王韜為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平孫子李平贈送紀念牌

樸成哲為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外孫鄭衛勝贈送紀念牌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延邊是東北最早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地區,是中共東滿特委的誕生地,是東北抗聯第二軍的發祥地。在這片土地上,無數抗聯英烈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我們的家園,鑄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抗聯親屬們表示,這小小的紀念牌承載著延邊革命老區人民太多的情感,凝結著延邊州和延吉市黨組織對先輩們的緬懷和敬重,延邊人民沒有忘卻先輩們為中共東滿特委的建立及發展付出的熱血和犧牲,沒有忘記他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持抗戰的堅強意志,今后將繼承先輩遺志,將抗聯精神弘揚好,將抗聯故事宣傳好,不辜負先輩們為之奮斗的遺愿。

紀念牌
在延期間,抗聯英烈后代以紅色血脈傳承人的身份題詞留言,寫下了對先輩的懷念,以及對延吉的美好祝福。

英烈后代題詞留言

英烈后代和親屬題詞留言

李延平曾孫李子恩題詞
李延平的曾孫李子恩說:“我的太爺李延平就出生在延吉,犧牲時才35歲,到我輩這已經是第四代了,這次隨父親第一次來延吉,了解到很多太爺及其他先輩們的英雄事跡,心情格外激動,我一定會繼承好先輩們的光榮傳統,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明年我還要帶我的女兒來延吉。”
魏拯民的長孫關玉富說:“我們不能忘記戰爭年代的苦,也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把英烈精神傳承下去,是對革命先輩的最好懷念。”

太興紅色小鎮
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在七一前夕正式揭牌并對外開放,為見證這一重要時刻,延吉市邀請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外孫鄭衛勝,中共東滿特委書記、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長孫關玉富,東北抗聯二軍軍長王德泰侄子王兆乾,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祿兒子李曉星、孫女李戈、外孫王山、外甥女楊麗珍,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平孫子李平、曾孫李子恩,東北抗聯五軍軍長柴世榮兒子柴國華、兒媳蔡乾萍等英烈親屬們來到延吉,參加揭牌儀式。中共東滿特委第一任書記廖如愿的子女居住在廣州和澳門等地,因疫情影響遺憾未能如約赴延參加活動,委托他人送來了鮮花和賀信,向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正式揭牌表示祝賀。
延邊州老促會會長高勇,延吉市委常務副書記尹朝暉,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奎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義弘,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樸成哲出席了紀念牌贈送儀式。市委黨校相關負責人主持紀念牌贈送儀式。

紀念牌贈送儀式

廖如愿子女委托他人送來鮮花和賀信表示祝賀

賀信

廖如愿子女委托他人送來鮮花和賀信表示祝賀


高勇為東北抗聯五軍軍長柴世榮兒子柴國華贈送紀念牌

尹朝暉為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祿兒子李曉星贈送紀念牌

蔡奎龍為中共東滿特委書記、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魏拯民長孫關玉富贈送紀念牌

趙義弘為東北抗聯二軍軍長王德泰侄子王兆乾贈送紀念牌

王韜為東北抗聯四軍軍長李延平孫子李平贈送紀念牌

樸成哲為中共東滿特委書記童長榮外孫鄭衛勝贈送紀念牌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英烈后代與領導合影留念
延邊是東北最早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地區,是中共東滿特委的誕生地,是東北抗聯第二軍的發祥地。在這片土地上,無數抗聯英烈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我們的家園,鑄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抗聯親屬們表示,這小小的紀念牌承載著延邊革命老區人民太多的情感,凝結著延邊州和延吉市黨組織對先輩們的緬懷和敬重,延邊人民沒有忘卻先輩們為中共東滿特委的建立及發展付出的熱血和犧牲,沒有忘記他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持抗戰的堅強意志,今后將繼承先輩遺志,將抗聯精神弘揚好,將抗聯故事宣傳好,不辜負先輩們為之奮斗的遺愿。

紀念牌
在延期間,抗聯英烈后代以紅色血脈傳承人的身份題詞留言,寫下了對先輩的懷念,以及對延吉的美好祝福。

英烈后代題詞留言

英烈后代和親屬題詞留言

李延平曾孫李子恩題詞
李延平的曾孫李子恩說:“我的太爺李延平就出生在延吉,犧牲時才35歲,到我輩這已經是第四代了,這次隨父親第一次來延吉,了解到很多太爺及其他先輩們的英雄事跡,心情格外激動,我一定會繼承好先輩們的光榮傳統,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明年我還要帶我的女兒來延吉。”
魏拯民的長孫關玉富說:“我們不能忘記戰爭年代的苦,也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把英烈精神傳承下去,是對革命先輩的最好懷念。”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