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日、金祥革——看到他們,我們就心安
當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延吉吹響抗疫集結號,志愿者們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筑起城市的防疫屏障。來自延吉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學校的副校蔡光日、活動部主任金祥革,就是志愿者大軍中的一員。

3月13日,他們臨時接到組織任務,深入城市封控、管控小區——延吉市北山街道丹延社區青城小區,為小區居民提供志愿服務。
他們負責管控區各樓的消殺和垃圾收集清運以及居民物質的配送、核酸檢測、掃碼登記。小區突然被封閉,居民一片慌亂,蔡光日和金祥革一邊安撫居民的情緒,一邊有序開展工作。他們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背上消毒桶,一層層爬樓梯……口罩下呼吸不暢,防護罩上布滿哈氣,“滿身裝備”讓他們行動受限,汗水順著衣服不斷地流進了鞋里。

與病毒正面交鋒,蔡光日和金祥革沒有絲毫畏懼。面對一桶桶散發著異味的生活垃圾,他們顧不上教師的體面,用手一袋袋整理歸類,每日清運垃圾2噸左右。從走進青城小區那天起,天蒙蒙亮,小區居民還在睡夢中,蔡光日和金祥革就已經上崗,做好一天工作的前期準備;夜幕降臨,萬家燈光中,他們依舊往返小區的各個樓宇和樓層間,每天日行近20公里,步行三四萬步,為居民搬送物資。
白天渾身是勁,當午夜回到隔離酒店,脫下濕漉漉的鞋襪,他們幾乎消耗盡了所有的體力。蔡光日和金祥革“用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初心,為小區居民帶來了春日的希望!


3月13日,他們臨時接到組織任務,深入城市封控、管控小區——延吉市北山街道丹延社區青城小區,為小區居民提供志愿服務。

他們負責管控區各樓的消殺和垃圾收集清運以及居民物質的配送、核酸檢測、掃碼登記。小區突然被封閉,居民一片慌亂,蔡光日和金祥革一邊安撫居民的情緒,一邊有序開展工作。他們穿上厚厚的防護服,背上消毒桶,一層層爬樓梯……口罩下呼吸不暢,防護罩上布滿哈氣,“滿身裝備”讓他們行動受限,汗水順著衣服不斷地流進了鞋里。


與病毒正面交鋒,蔡光日和金祥革沒有絲毫畏懼。面對一桶桶散發著異味的生活垃圾,他們顧不上教師的體面,用手一袋袋整理歸類,每日清運垃圾2噸左右。從走進青城小區那天起,天蒙蒙亮,小區居民還在睡夢中,蔡光日和金祥革就已經上崗,做好一天工作的前期準備;夜幕降臨,萬家燈光中,他們依舊往返小區的各個樓宇和樓層間,每天日行近20公里,步行三四萬步,為居民搬送物資。
白天渾身是勁,當午夜回到隔離酒店,脫下濕漉漉的鞋襪,他們幾乎消耗盡了所有的體力。蔡光日和金祥革“用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初心,為小區居民帶來了春日的希望!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