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瓏:“疫”聲令下踐初心掛職干部顯擔當
“疫情面前,掛職干部也是急先鋒。”這句話對從延邊州委宣傳部到延吉市北山街道掛職的干部王瓏而言,不光是嘴上說說,而是疫情來臨時沖鋒在前的實際行動。
沖在前 帶頭干 確保防控工作出實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瓏堅決服從街道黨工委的安排,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支援。她先是包保丹英社區,后又支援丹華社區,在青城小區成為封控區后,她又參與到了丹延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深入社區網格,親自督導社區日常防控工作和全員核酸工作。
全市第一輪全員核酸的前一天,王瓏奔走在各采樣點之間,檢查場地布置情況和醫療物資準備情況,督促工作人員一定要把各種應急預案準備好,一定要挨家挨戶通知到,一定要確保工作萬無一失。靜態管理期間,她帶頭在卡點輪班值守,每天都是深夜才回家。
20多個抗疫日夜,她見過凌晨五點的太陽,見過靜謐寒夜的繁星,唯獨沒見過自己清醒的孩子,每天上班時孩子還未醒,下班時孩子已酣睡。每到疲憊不堪、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她都暗暗對自己說:“我是黨員,我是軍嫂,我不能放棄,我能行!”

敲門行動 入戶排查到深夜
跑斷腿 磨破嘴 確保摸排工作到實處
丹英社區現有居民3018戶7897人,人員結構復雜,并且大部分都是老舊小區,社區工作人員卻僅有8人,入戶核查壓力很大。王瓏積極動員轄區黨員、退役軍人和志愿者力量,和社區工作者一起上門入戶,開展“敲門”行動,對轄區全體住戶基本信息、近期旅居史、核酸檢測等情況進行登記核實,寧愿日行兩萬步也要確保不少一戶,不落一人。
“您好,我是社區工作者,請問您家有行動不便老人嗎?我們可以上門做核酸。”“叔叔阿姨,疫情期間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不串門不扎堆,出行帶好口罩勤洗手......”王瓏不厭其煩地向群眾宣傳防護措施,格外關注弱勢群體,叮囑群眾要遵守防疫政策要求。她帶領大家進行“地毯式”排查,消除防控盲區盲點,為全員核酸檢測、醫學流調排查、實現精準有效管控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數據支撐。

上門隨訪密接人員并消殺
擔起責 把好關 確保集轉工作順利有序
王瓏深知,全員核酸要想順利開展,各個流程必須環環相扣。作為北山街道全員核酸樣本集中點的負責人,她負責7個社區、48個采樣點的樣本接收、清點、核查、交接等工作。她一絲不茍,逐項核對樣本信息,仔細核查封箱情況,親自查看有問題的樣本箱、樣本管,針對不同情況給予正確處置。
七輪全員核酸工作中,每天都有2000余管、近4萬多人的核酸樣本集中到她這里,經由她手的樣本沒有一例在集中轉運過程中出問題。
面對跟潛在的“病毒”只有“一管之隔”的距離,有人問還處在哺乳期的她怕不怕。她說:“想到還未斷奶的孩子,我怕,怕稍有不慎,把病毒帶回家。但想到雨雪天氣還全力配合做核酸的居民、連續奮戰堅守抗疫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他們也直面危險卻迎難而上,他們都不怕,我也不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王瓏聽從指揮,奮力耕好抗疫“責任田”,全力打贏抗疫“攻堅戰”,她用奮斗和赤誠書寫著自己的青春華章。(記者 王曉彤)

沖在前 帶頭干 確保防控工作出實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瓏堅決服從街道黨工委的安排,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支援。她先是包保丹英社區,后又支援丹華社區,在青城小區成為封控區后,她又參與到了丹延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她深入社區網格,親自督導社區日常防控工作和全員核酸工作。
全市第一輪全員核酸的前一天,王瓏奔走在各采樣點之間,檢查場地布置情況和醫療物資準備情況,督促工作人員一定要把各種應急預案準備好,一定要挨家挨戶通知到,一定要確保工作萬無一失。靜態管理期間,她帶頭在卡點輪班值守,每天都是深夜才回家。
20多個抗疫日夜,她見過凌晨五點的太陽,見過靜謐寒夜的繁星,唯獨沒見過自己清醒的孩子,每天上班時孩子還未醒,下班時孩子已酣睡。每到疲憊不堪、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她都暗暗對自己說:“我是黨員,我是軍嫂,我不能放棄,我能行!”

敲門行動 入戶排查到深夜
跑斷腿 磨破嘴 確保摸排工作到實處
丹英社區現有居民3018戶7897人,人員結構復雜,并且大部分都是老舊小區,社區工作人員卻僅有8人,入戶核查壓力很大。王瓏積極動員轄區黨員、退役軍人和志愿者力量,和社區工作者一起上門入戶,開展“敲門”行動,對轄區全體住戶基本信息、近期旅居史、核酸檢測等情況進行登記核實,寧愿日行兩萬步也要確保不少一戶,不落一人。
“您好,我是社區工作者,請問您家有行動不便老人嗎?我們可以上門做核酸。”“叔叔阿姨,疫情期間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不串門不扎堆,出行帶好口罩勤洗手......”王瓏不厭其煩地向群眾宣傳防護措施,格外關注弱勢群體,叮囑群眾要遵守防疫政策要求。她帶領大家進行“地毯式”排查,消除防控盲區盲點,為全員核酸檢測、醫學流調排查、實現精準有效管控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數據支撐。

上門隨訪密接人員并消殺
擔起責 把好關 確保集轉工作順利有序
王瓏深知,全員核酸要想順利開展,各個流程必須環環相扣。作為北山街道全員核酸樣本集中點的負責人,她負責7個社區、48個采樣點的樣本接收、清點、核查、交接等工作。她一絲不茍,逐項核對樣本信息,仔細核查封箱情況,親自查看有問題的樣本箱、樣本管,針對不同情況給予正確處置。
七輪全員核酸工作中,每天都有2000余管、近4萬多人的核酸樣本集中到她這里,經由她手的樣本沒有一例在集中轉運過程中出問題。
面對跟潛在的“病毒”只有“一管之隔”的距離,有人問還處在哺乳期的她怕不怕。她說:“想到還未斷奶的孩子,我怕,怕稍有不慎,把病毒帶回家。但想到雨雪天氣還全力配合做核酸的居民、連續奮戰堅守抗疫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他們也直面危險卻迎難而上,他們都不怕,我也不怕!”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王瓏聽從指揮,奮力耕好抗疫“責任田”,全力打贏抗疫“攻堅戰”,她用奮斗和赤誠書寫著自己的青春華章。(記者 王曉彤)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