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網】延吉:創新城市治理 探索城市崛起之路

延吉:創新城市治理 探索城市崛起之路
【前言】變革者新,自勝者強。近年來,延吉改革發展熱潮如滔滔江流,激蕩噴涌,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原創性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給社會方方面面帶來新變化、新氣象。日前,延邊州委??堆舆吀母铩芬?ldquo;延吉市加大城市治理能力 探索現代城市發展的“崛起之路”為題,專欄刊載延吉市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城市治理模式新做法、新經驗,充分展示了延吉市全面深化改革壯闊畫卷的鮮亮底色。
近年來,延吉市堅持以民為本的核心理念,創新城市不同領域的治理模式,調動市民多方參與、共同治理,讓廣大群眾共享城市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實現了公共利益和人民福祉,提升了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加強環境整治,推動綠色轉型發展 健全國土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全力打造生態延吉。謀劃、篩選25個項目成功列入《吉林省東部綠色轉型發展區總體規劃》。提高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環境治理和環境監管能力,空氣環境質量狀況位列全省地級以上城市第一。累計取締并網小型鍋爐220個,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建成3個國家級標準化空氣自動化監測站,全市空氣優良率達98.9%,空氣質量好于國家二級標準天數年均達到340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2.7%,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36.5%、40.1%和9.8平方米。晉級全國綠色競爭力十強縣、全國生態環境競爭力百佳縣(市)。
二、加快城市管理改革,優化生活環境 堅持規劃先行,編制完成《西部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加強建設項目審批后監管,從源頭上控制住未批先建、違規售房等現象發生。全面推進全國深化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縣工作,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23000平方米人行步道鋪設、15萬平方米小街小巷道路加固、4.61千米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和146公里燃氣、供熱等管網改造工程。樹立經營城市理念,重點區域保潔達到18小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市改革健康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87.1%,首次晉級吉林省唯一“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三、推動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加快推進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信息網絡平臺建設試點、吉林省政府購買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試點、規范靈活就業人員管理服務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成果。落實《民生事業發展規劃》,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累計達到33.5億元,同比增長0.2%。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新增城鎮就業2338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8%。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五大保險”參保人數累計達到73.2萬人次,新農合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460元提高到480元。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530元調整至550元,農村低活標準由每人每年4200元調整至4400元。高于全省平均標準75元和698元,位居全省前列。探索實行政府主導的棚戶區改造模式,累計回遷安置房10611套、公租房2099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532戶,完成“暖房子”改造740萬平方米。穩步推進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第二批試點縣,在全省率先實行“先住院、后付費”模式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制度,市中醫院晉級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完成44所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農村全覆蓋。為20563人實施了免費心血管疾病篩查,為近600例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免費術。
四、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提升基層群眾滿意度 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累計辦理人大建議464件、政協提案730件,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達到100%;推進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改革工作,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推進吉林省“四化融合、三位一體”安全監管防控體系建設試點改革工作,形成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標準化建設為手段、信息化控制為支撐、社會化監督為保障的屬地監管、行業監管和綜合監管職責清晰的新型安全監管體制。信訪工作機制日益完善,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意見》,積案化解成效顯著。2016年,集體訪442批2179人次,同比分別下降7%和52%。全市安裝2000個公共高清監控探頭,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測評位居全省首列。
五、創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速社會治理法治化 完善鎮街級法律服務體系,全面推進“一社區一律師”服務機制。在全市各村、社區中建立集矛盾化解、普法宣傳、法律服務三位一體的“百姓說事點”225個,積極打造“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和“互聯網+法律”服務體系,全年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622件,調解成功率達99%。全國推進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創新綜合治理模式入圍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榮獲“全國法治社區建設示范單位”等多項榮譽。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city.org.cn/cshb/cszt/347714.html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