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延吉車務段“五一”小長假預計發(fā)送旅客5.7萬
2020-05-06 標簽: 來源:經濟日報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客流高峰,沈陽局集團公司延吉車務段動態(tài)分析出行客流和熱門方向,優(yōu)化調整運輸組織方案。同時還將開行短途高鐵列車和城際列車,全力滿足旅客假日出行需求。
“五一”小長假鐵路運輸,從4月30日到5月5日共6天,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延吉車務段,預計發(fā)送旅客5.7萬人,日均0.95萬人。5月1日預計達到0.9萬人,比復工復產初期的最低0.4萬人增加0.5萬人。日均開行動車組列車33列,較疫情防控初期增加50%。其中旅客出行較集中的延吉西站每天到發(fā)列車29列,琿春站每天到發(fā)列車10列,吉圖琿高鐵在五一假期為短途游、城際游旅客提供了便利。
延吉車務段管內各高鐵站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加強旅客乘降組織,為旅客打造安全、暢通的出行環(huán)境,讓旅客在節(jié)日期間的出行體驗變得更加美好。
延吉車務段推出“高鐵+旅游”服務新產品,延吉西站、敦化站、蛟河西站等旅客較多車站根據客流變化,隨時增開售票窗口,為前來延邊地區(qū)游玩、踏青、賞花的旅客設計“金達萊之鄉(xiāng)”一日游攻略,通過微信公眾號、工作人員引導、發(fā)放宣傳折頁等方式,向旅客推介列車余票、踏青勝地、賞花攻略、優(yōu)惠打折和最佳乘車路線等出行信息。
“五一”小長假期間正是龍井犇福金達萊景區(qū)和和龍金達萊民俗村金達萊花盛開的旅游旺季,游客可以乘坐高鐵列車列車來到延吉,換乘旅游巴士,便可暢游金達萊之鄉(xiāng)的美景,品嘗民俗美食。
各高鐵站充分釋放客運服務品牌效應,配齊便民百寶箱中物品,落實便民服務;在進站口、候車室、電梯口等關鍵部位設置引導人員;為特殊重點旅客開設“愛心通道”,實行進站、候車、乘降“一條龍”服務,全面提升旅客服務品質;采取提前對各次列車上車、到達旅客做好分析預測,根據客流情況,合理安排崗位和作業(yè)人員,加強客流組織,做好旅客的引導和分流,確保旅客乘降安全有序。
延吉車務段還密切關注復工復產及大中專院校開學信息,組織客運營銷事業(yè)部組建微信群,邀請近3000名大學生及家長進群,向他們介紹鐵路出行資訊,每天動態(tài)研究增減運能,全力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高雯靖 李祥)
原文鏈接:http://www.ce.cn/cysc/jtys/tielu/202004/30/t20200430_34819252.shtml
“五一”小長假鐵路運輸,從4月30日到5月5日共6天,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延吉車務段,預計發(fā)送旅客5.7萬人,日均0.95萬人。5月1日預計達到0.9萬人,比復工復產初期的最低0.4萬人增加0.5萬人。日均開行動車組列車33列,較疫情防控初期增加50%。其中旅客出行較集中的延吉西站每天到發(fā)列車29列,琿春站每天到發(fā)列車10列,吉圖琿高鐵在五一假期為短途游、城際游旅客提供了便利。
延吉車務段管內各高鐵站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加強旅客乘降組織,為旅客打造安全、暢通的出行環(huán)境,讓旅客在節(jié)日期間的出行體驗變得更加美好。
延吉車務段推出“高鐵+旅游”服務新產品,延吉西站、敦化站、蛟河西站等旅客較多車站根據客流變化,隨時增開售票窗口,為前來延邊地區(qū)游玩、踏青、賞花的旅客設計“金達萊之鄉(xiāng)”一日游攻略,通過微信公眾號、工作人員引導、發(fā)放宣傳折頁等方式,向旅客推介列車余票、踏青勝地、賞花攻略、優(yōu)惠打折和最佳乘車路線等出行信息。
“五一”小長假期間正是龍井犇福金達萊景區(qū)和和龍金達萊民俗村金達萊花盛開的旅游旺季,游客可以乘坐高鐵列車列車來到延吉,換乘旅游巴士,便可暢游金達萊之鄉(xiāng)的美景,品嘗民俗美食。
各高鐵站充分釋放客運服務品牌效應,配齊便民百寶箱中物品,落實便民服務;在進站口、候車室、電梯口等關鍵部位設置引導人員;為特殊重點旅客開設“愛心通道”,實行進站、候車、乘降“一條龍”服務,全面提升旅客服務品質;采取提前對各次列車上車、到達旅客做好分析預測,根據客流情況,合理安排崗位和作業(yè)人員,加強客流組織,做好旅客的引導和分流,確保旅客乘降安全有序。
延吉車務段還密切關注復工復產及大中專院校開學信息,組織客運營銷事業(yè)部組建微信群,邀請近3000名大學生及家長進群,向他們介紹鐵路出行資訊,每天動態(tài)研究增減運能,全力滿足旅客出行需求。 (高雯靖 李祥)
原文鏈接:http://www.ce.cn/cysc/jtys/tielu/202004/30/t20200430_34819252.shtml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