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延吉市連續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
2020-11-11 標簽: 來源:新浪
10月20日,在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暨雙擁模范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延吉市再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這是自1992年以來,延吉市連續九次獲此殊榮。
在“全國雙擁模范城”這塊閃閃發光的金匾背后,是延吉市委、市政府秉承初心的擁軍情懷,是駐延官兵把駐地當故鄉的奉獻情懷,是延吉人民深厚濃郁的魚水情懷。
一直以來,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不斷健全完善組織保障、工作運行、政策保障、宣傳引領等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在全市范圍內實施“一把手”工程,建立起“黨委政府主導、部門牽頭、社會參與、群眾支持、軍地互動、聯手共建”的雙擁工作體系,制定出臺《延吉市雙擁工作發展規劃》《軍地需求“雙清單”工作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堅持擁軍與擁政同步、擁軍與優屬同步,堅持實施常委議軍會議制度、軍政聯席會議制度、重要節假日走訪慰問制度。
2019年1月29日,延吉市在全州率先掛牌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局。全市啟動并全面開展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等家庭懸掛光榮牌工作,目前已懸掛27129塊。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持續開展,全市已完成1366名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
市文廣新局發揮自身優勢,編導雙擁題材文藝作品達100余個;武警延邊州支隊機動大隊和北興小學開展了“傳遞革命精神”“藝術惠民進軍營”等主題活動;全市6個街道78個社區均與駐延部隊簽訂《雙擁共建協議》,積極調動轄區居民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擁軍活動;延邊州工商聯民營企業家協會,為部隊官兵搭建多項專業技能學習平臺,拓寬退役士兵就業渠道……一系列的舉措實現了擁軍優屬由“進軍營”到“扎根軍營”新跨越。
延吉市堅持把優撫安置作為雙擁工作的重要方面突出抓好,不斷創新工作形式,積極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想方設法為優撫對象排憂解難。
在市醫院設立“光榮間”和“優撫綠色通道”,率先實現了門診、住院醫療補助一站式結算;將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提高到每年38255元,居全省前列;加大民政綜合救助力度,將全市111名生活困難退役士兵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制定“軍官子女入學不受學區、不受民族限制”等優先優惠政策,累計安排235名義務教育學齡段軍人子女就學。
同時,延吉市制定了退役士兵“陽光安置”辦法,采取重點安置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式,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56名退役士兵進行安置。通過技能培訓、減免稅費、提供貸款等形式,為軍官家屬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創造條件。4年來,已幫助63名隨軍家屬走上工作崗位,完成了14名隨軍家屬機關、企事業單位辦理落編落崗。
多年來,延吉市建立了“三聯”工作長效機制,通過軍地聯合預防、聯合管理、聯合建設,不斷拓展雙擁共建內容,密切軍地軍民關系。
駐延部隊官兵視延吉為第二故鄉,積極投身地方建設,開展關愛扶助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北部戰區空軍先后為小營鎮五鳳村、三道灣鎮東溝村捐贈280萬元扶貧資金,助力脫貧攻堅;65334部隊積極開展精準扶貧捐資助學活動,與延吉市興安小學80名貧困學生結對,為全校270名學生每人訂做兩套校服,并為全校12個班級購買教學電腦,改善學校教學設施;武警延邊州支隊官兵與社區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當留守兒童的“兵爸爸”“兵媽媽”,當孤寡老人的“兵兒子”“兵女兒”。
近年來,延吉市洪澇災害頻發,駐延各部隊先后投入2000余人次,奔赴抗洪一線加固堤壩、排除險情、救助被困群眾,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并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工作。
如今,在延吉這片熱土上,黨政軍民不忘初心、同心勠力,“雙擁”贊歌正氣勢恢宏地響徹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原文鏈接:http://jl.sina.com.cn/news/ybxw/2020-11-05/detail-iiznezxs0016939.shtml
在“全國雙擁模范城”這塊閃閃發光的金匾背后,是延吉市委、市政府秉承初心的擁軍情懷,是駐延官兵把駐地當故鄉的奉獻情懷,是延吉人民深厚濃郁的魚水情懷。
一直以來,延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不斷健全完善組織保障、工作運行、政策保障、宣傳引領等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在全市范圍內實施“一把手”工程,建立起“黨委政府主導、部門牽頭、社會參與、群眾支持、軍地互動、聯手共建”的雙擁工作體系,制定出臺《延吉市雙擁工作發展規劃》《軍地需求“雙清單”工作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堅持擁軍與擁政同步、擁軍與優屬同步,堅持實施常委議軍會議制度、軍政聯席會議制度、重要節假日走訪慰問制度。
2019年1月29日,延吉市在全州率先掛牌成立退役軍人事務局。全市啟動并全面開展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等家庭懸掛光榮牌工作,目前已懸掛27129塊。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持續開展,全市已完成1366名退役士兵社會保險接續工作。
市文廣新局發揮自身優勢,編導雙擁題材文藝作品達100余個;武警延邊州支隊機動大隊和北興小學開展了“傳遞革命精神”“藝術惠民進軍營”等主題活動;全市6個街道78個社區均與駐延部隊簽訂《雙擁共建協議》,積極調動轄區居民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擁軍活動;延邊州工商聯民營企業家協會,為部隊官兵搭建多項專業技能學習平臺,拓寬退役士兵就業渠道……一系列的舉措實現了擁軍優屬由“進軍營”到“扎根軍營”新跨越。
延吉市堅持把優撫安置作為雙擁工作的重要方面突出抓好,不斷創新工作形式,積極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想方設法為優撫對象排憂解難。
在市醫院設立“光榮間”和“優撫綠色通道”,率先實現了門診、住院醫療補助一站式結算;將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提高到每年38255元,居全省前列;加大民政綜合救助力度,將全市111名生活困難退役士兵家庭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制定“軍官子女入學不受學區、不受民族限制”等優先優惠政策,累計安排235名義務教育學齡段軍人子女就學。
同時,延吉市制定了退役士兵“陽光安置”辦法,采取重點安置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方式,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56名退役士兵進行安置。通過技能培訓、減免稅費、提供貸款等形式,為軍官家屬自主就業、自主創業創造條件。4年來,已幫助63名隨軍家屬走上工作崗位,完成了14名隨軍家屬機關、企事業單位辦理落編落崗。
多年來,延吉市建立了“三聯”工作長效機制,通過軍地聯合預防、聯合管理、聯合建設,不斷拓展雙擁共建內容,密切軍地軍民關系。
駐延部隊官兵視延吉為第二故鄉,積極投身地方建設,開展關愛扶助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北部戰區空軍先后為小營鎮五鳳村、三道灣鎮東溝村捐贈280萬元扶貧資金,助力脫貧攻堅;65334部隊積極開展精準扶貧捐資助學活動,與延吉市興安小學80名貧困學生結對,為全校270名學生每人訂做兩套校服,并為全校12個班級購買教學電腦,改善學校教學設施;武警延邊州支隊官兵與社區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結成幫扶對子,當留守兒童的“兵爸爸”“兵媽媽”,當孤寡老人的“兵兒子”“兵女兒”。
近年來,延吉市洪澇災害頻發,駐延各部隊先后投入2000余人次,奔赴抗洪一線加固堤壩、排除險情、救助被困群眾,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并積極參與災后重建工作。
如今,在延吉這片熱土上,黨政軍民不忘初心、同心勠力,“雙擁”贊歌正氣勢恢宏地響徹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原文鏈接:http://jl.sina.com.cn/news/ybxw/2020-11-05/detail-iiznezxs0016939.shtml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