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風雨同舟圓夢文明城——寫在延吉成為全國文明城之際
2020-11-22 標簽: 來源:新華網
2020年11月20日,對延吉人來說是載入史冊的一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延邊州委副書記、市委書記洪慶領取了 “全國文明城市”那塊金光閃閃的獎牌,那一刻,全市為之振奮,各界擊掌相慶。
幾屆班子星火接力,上下同欲風雨同舟,二十載終于夢圓。
這是一塊最具含金量、創建難度最高的城市品牌。多少個日夜期盼,多少次魂牽夢繞,“一根指揮棒”上下齊努力,只為實現一座城市的“文明夢”。
2018年,延吉市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奮力吹響創城集結最強音,一場外塑城市之形、內鑄城市之魂的文明創建活動,在這片熱土上蓬勃開展,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勁吹延吉大地,一幅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日臻秀美的文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高位推動
合力下好“一盤棋”
創城是一次大考,既能爭取榮譽和金字招牌,更能改善市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環境,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延吉市把創建工作定位為全市“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和辦公室,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帶領全市干部群眾精準發力,深化創城。
2018年6月19日,延吉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向全市人民發出“動員令”,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務實的舉措掀起創建熱潮。
延吉市緊緊圍繞創建工作,制定點位長制、路長制、社區三級包保責任制和“雙日、雙周、雙月”督查制,形成行業部門創建專人抓,416名路長、巡查員上路查,37位市級領導和80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包保6個街道、78個社區的“點、線、面”閉環式責任體系,使創建任務分解到點、細化到人,實現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持續化。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和現實需要,建立“季統籌、月調度、周匯報、日督導”工作制,及時協調召開各類創城會議,對創建工作排兵布陣,合力攻堅,強力推進各項工作和諧有序開展。
按照“重基礎、破難點、抓長效,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的總體思路,通過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工作模式,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市環境,提升文明程度,累計發現并解決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場經營等6.8萬余件,梳理20項創城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整改,逐項銷號,做到責任全覆蓋、創建無死角,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節節攀升,真正把“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
全民參與
畫出最大“同心圓”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人都是參與者,處處都是主陣地。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方土到整座城。全市人民上下同心,十指成拳,共同塑造城市文明新面貌,攜手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
全市4000余名機關干部職工打頭陣、當先鋒、做表率,積極投身創城第一線,按照任務分工,開展環境整治、植綠護綠、文明引導等志愿服務。同時,利用電話、微信等媒介,積極宣傳創城知識。
召開重點行業座談會,聽取其對創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各行業全力配合、鼎力支持,對標本行業創城標準和要求,針對車輛亂停亂放、出租車司機不文明行為、臨街商鋪占道經營、小區臟亂差等問題,下大力氣逐條逐項抓整改、促落實,并動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文明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中來,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學校緊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步伐,抽調11名優秀教師,成立創城宣講團,宣傳文明禮儀。向全市5萬余名學生發出“文明從我做起,創城我作貢獻”倡議,舉行創城知識問答等活動。通過學生帶動家長,主動承擔起自家樓道的環境衛生打掃和小廣告清理工作。全市3000名中小學生組建150支志愿服務隊伍,走出校門撿拾垃圾、清理雜草、勸導不文明行為,以實際行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此外,延吉市還精心制作了創城宣傳手袋、水杯、鑰匙環等獎品,對主動參與環境整治、衛生治理、倡導文明行為的市民給予獎勵,充分調動市民參與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社區干部、網格長、志愿者、“五老”主動作為,帶領轄區居民打掃小區衛生、修補破損路面、拆除私搭亂建,使廣大群眾在參與中自覺踐行文明,在踐行中帶動更多人參與,讓文明聚沙成塔,匯流成河。
精準發力
城市提升“加速度”
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順暢,衛生干凈整潔;十字路口秩序井然,“禮讓斑馬線”蔚然成風;小區環境優美,廣場設施完善;市場規范整齊,商戶誠實守信……這是延吉市民的生活常態,更是城市文明迅速提升的生動寫照。
今年5月27日,延吉市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百日攻堅”沖鋒號,集中力量抓整改、搶進度、補短板。針對20項創城工作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六整治”行動,全面提升創建水平。
提高主次干道清掃、垃圾清運、廁所清潔頻次,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凈化生活環境。清理小廣告130余萬張,抓獲張貼非法小廣告人員114人。以整治“人亂穿、車亂停、路亂行”為重點,深入研究道路交通治理方案,新增、整改交通設施6000余處,施劃停車泊位4.5萬處;組織千名警力,每日在主要交通路段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嚴厲查處出租車司機宰客、搶道等違法行為,組織出租車、公交車駕駛員開展文明禮儀培訓等活動。加大違章占道行為治理、無物業小區專項整治,拆除各類私搭亂建、清理亂堆亂放、整改綠地種菜。總投資6.2億元,對老舊小區、城市道路及人行道路面坑洼不平等問題進行整改維修。
增強對超市、餐飲店、藥店等商戶的檢查力度,督導商家證照齊全、亮證經營,確保無過期食品、變質肉菜、假劣藥品等;對11家市場經營秩序和衛生環境等情況進行督查整改。整合教育、文廣、公安、執法、市監等部門力量,對學生教職工食堂食品安全、用氣用電、消防設施和校園周邊的餐飲店、網吧等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無證經營、食品衛生差、質量不過關、安全不達標等現象。
知行合一
推高文明“水位線”
漫步延吉街頭,總能與制作精美的宣傳展板、生動活潑的公益廣告、溫馨有愛的文明提示、賞心悅目的景觀小品不期而遇,朗朗上口的公益歌曲傳遍大街小巷,生機蓬勃、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延吉市全方位、多角度營造創建宣傳氛圍,使文明創建入腦入心見行動。
在顯著位置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宣傳造型景觀150處,規劃各類公益廣告、宣傳牌2000余塊,各類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創城公益廣告,發放宣傳冊6萬余冊,張貼公益宣傳畫2.2萬張,真正使創城宣傳抬眼可見、駐足即觀。
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2018年以來,累計獲評“延邊好人”22人、“吉林好人”19人,評選出“感動延吉”道德模范、“延吉好人”等各行各業先進典型651人,營造了濃厚的學好人、做好人、幫好人的社會氛圍。
積極開展各類文明評比活動,評選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240余個;組織開展文明創建“五個100”先進典型活動,評選出租車駕駛員、交通衛士、公交車駕駛員、環衛工人、志愿者各100名,在全市掀起了精神文明創建的熱潮。開展“我們的節日”“禮讓斑馬線”文明交通勸導、好人宣講等載體活動2000余場次,在人民群眾中積蓄文明能量,學習模范、崇尚模范、爭當模范蔚然成風。
志愿服務
滿城盡是“延吉藍”
在十字路口,“藍馬甲”揮動著小紅旗,進行交通文明勸導;在街道社區,“藍馬甲”手拿鏟子噴壺,清理城市“牛皮癬”;在公園廣場,“藍馬甲”穿梭在人群中,宣傳創城,文明引導……這樣的場景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悄無聲息地浸潤著人心。
志愿服務是展現一座城市文明風尚的新標志。延吉市將志愿服務作為創建重要載體,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深化志愿服務活動內涵,凝聚成共建和諧文明家園的強大合力,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注入了一抹亮麗的青春色彩。如今,“藍馬甲”志愿者已成為城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展示了延吉精神文明建設的風采。
延吉市精心打造“藍馬甲在行動——助力創城”“金達萊紅——文化惠民”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46個,深入全市各領域,積極開展路長巡路、文明交通引導、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等志愿服務活動。
全面推廣使用“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376支,志愿者8.4萬人。通過數據實時監測、精準研判,為志愿者招募、項目發布、時長錄入以及實施志愿者禮遇辦法、推送典型、評優等工作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評選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項目16項,志愿服務組織28支,優秀志愿者193名,充分調動起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根據創城工作需要,繪制“文明實踐工作流程圖”,擬定“派單流程”,設計“群眾需求及辦理進度表”,采取本級優先解決,難點向上申報的辦法,合力破解難題,盡力滿足群眾需求,受益人數達8.69萬人次。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方土到一座城,延吉人以團結向上、以人為本、攻堅克難的創城精神,共同塑造城市文明新面貌,攜手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譜寫了一曲曲跌宕激昂又溫潤人心的創城交響樂。
創城大考,延吉人交上完美答卷。獲得榮譽稱號不是終點,把創城標準轉化為常態工作目標,始終保持文明“在線”,塑高城市“顏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竣工”。
文明提升無止境,創城永遠在路上,延吉人的生活,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原文鏈接:http://www.jl.xinhuanet.com/2020-11/21/c_1126769473.htm
幾屆班子星火接力,上下同欲風雨同舟,二十載終于夢圓。
這是一塊最具含金量、創建難度最高的城市品牌。多少個日夜期盼,多少次魂牽夢繞,“一根指揮棒”上下齊努力,只為實現一座城市的“文明夢”。
2018年,延吉市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奮力吹響創城集結最強音,一場外塑城市之形、內鑄城市之魂的文明創建活動,在這片熱土上蓬勃開展,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勁吹延吉大地,一幅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日臻秀美的文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高位推動
合力下好“一盤棋”
創城是一次大考,既能爭取榮譽和金字招牌,更能改善市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環境,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延吉市把創建工作定位為全市“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指揮部和辦公室,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帶領全市干部群眾精準發力,深化創城。
2018年6月19日,延吉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向全市人民發出“動員令”,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務實的舉措掀起創建熱潮。
延吉市緊緊圍繞創建工作,制定點位長制、路長制、社區三級包保責任制和“雙日、雙周、雙月”督查制,形成行業部門創建專人抓,416名路長、巡查員上路查,37位市級領導和80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包保6個街道、78個社區的“點、線、面”閉環式責任體系,使創建任務分解到點、細化到人,實現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持續化。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和現實需要,建立“季統籌、月調度、周匯報、日督導”工作制,及時協調召開各類創城會議,對創建工作排兵布陣,合力攻堅,強力推進各項工作和諧有序開展。
按照“重基礎、破難點、抓長效,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的總體思路,通過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的工作模式,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市環境,提升文明程度,累計發現并解決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市場經營等6.8萬余件,梳理20項創城難點問題進行集中整改,逐項銷號,做到責任全覆蓋、創建無死角,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節節攀升,真正把“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
全民參與
畫出最大“同心圓”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人人都是參與者,處處都是主陣地。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方土到整座城。全市人民上下同心,十指成拳,共同塑造城市文明新面貌,攜手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
全市4000余名機關干部職工打頭陣、當先鋒、做表率,積極投身創城第一線,按照任務分工,開展環境整治、植綠護綠、文明引導等志愿服務。同時,利用電話、微信等媒介,積極宣傳創城知識。
召開重點行業座談會,聽取其對創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各行業全力配合、鼎力支持,對標本行業創城標準和要求,針對車輛亂停亂放、出租車司機不文明行為、臨街商鋪占道經營、小區臟亂差等問題,下大力氣逐條逐項抓整改、促落實,并動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文明交通勸導等志愿服務中來,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添磚加瓦。
學校緊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步伐,抽調11名優秀教師,成立創城宣講團,宣傳文明禮儀。向全市5萬余名學生發出“文明從我做起,創城我作貢獻”倡議,舉行創城知識問答等活動。通過學生帶動家長,主動承擔起自家樓道的環境衛生打掃和小廣告清理工作。全市3000名中小學生組建150支志愿服務隊伍,走出校門撿拾垃圾、清理雜草、勸導不文明行為,以實際行動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此外,延吉市還精心制作了創城宣傳手袋、水杯、鑰匙環等獎品,對主動參與環境整治、衛生治理、倡導文明行為的市民給予獎勵,充分調動市民參與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社區干部、網格長、志愿者、“五老”主動作為,帶領轄區居民打掃小區衛生、修補破損路面、拆除私搭亂建,使廣大群眾在參與中自覺踐行文明,在踐行中帶動更多人參與,讓文明聚沙成塔,匯流成河。
精準發力
城市提升“加速度”
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順暢,衛生干凈整潔;十字路口秩序井然,“禮讓斑馬線”蔚然成風;小區環境優美,廣場設施完善;市場規范整齊,商戶誠實守信……這是延吉市民的生活常態,更是城市文明迅速提升的生動寫照。
今年5月27日,延吉市吹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百日攻堅”沖鋒號,集中力量抓整改、搶進度、補短板。針對20項創城工作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六整治”行動,全面提升創建水平。
提高主次干道清掃、垃圾清運、廁所清潔頻次,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凈化生活環境。清理小廣告130余萬張,抓獲張貼非法小廣告人員114人。以整治“人亂穿、車亂停、路亂行”為重點,深入研究道路交通治理方案,新增、整改交通設施6000余處,施劃停車泊位4.5萬處;組織千名警力,每日在主要交通路段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嚴厲查處出租車司機宰客、搶道等違法行為,組織出租車、公交車駕駛員開展文明禮儀培訓等活動。加大違章占道行為治理、無物業小區專項整治,拆除各類私搭亂建、清理亂堆亂放、整改綠地種菜。總投資6.2億元,對老舊小區、城市道路及人行道路面坑洼不平等問題進行整改維修。
增強對超市、餐飲店、藥店等商戶的檢查力度,督導商家證照齊全、亮證經營,確保無過期食品、變質肉菜、假劣藥品等;對11家市場經營秩序和衛生環境等情況進行督查整改。整合教育、文廣、公安、執法、市監等部門力量,對學生教職工食堂食品安全、用氣用電、消防設施和校園周邊的餐飲店、網吧等開展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無證經營、食品衛生差、質量不過關、安全不達標等現象。
知行合一
推高文明“水位線”
漫步延吉街頭,總能與制作精美的宣傳展板、生動活潑的公益廣告、溫馨有愛的文明提示、賞心悅目的景觀小品不期而遇,朗朗上口的公益歌曲傳遍大街小巷,生機蓬勃、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延吉市全方位、多角度營造創建宣傳氛圍,使文明創建入腦入心見行動。
在顯著位置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宣傳造型景觀150處,規劃各類公益廣告、宣傳牌2000余塊,各類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創城公益廣告,發放宣傳冊6萬余冊,張貼公益宣傳畫2.2萬張,真正使創城宣傳抬眼可見、駐足即觀。
道德模范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旗幟。2018年以來,累計獲評“延邊好人”22人、“吉林好人”19人,評選出“感動延吉”道德模范、“延吉好人”等各行各業先進典型651人,營造了濃厚的學好人、做好人、幫好人的社會氛圍。
積極開展各類文明評比活動,評選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240余個;組織開展文明創建“五個100”先進典型活動,評選出租車駕駛員、交通衛士、公交車駕駛員、環衛工人、志愿者各100名,在全市掀起了精神文明創建的熱潮。開展“我們的節日”“禮讓斑馬線”文明交通勸導、好人宣講等載體活動2000余場次,在人民群眾中積蓄文明能量,學習模范、崇尚模范、爭當模范蔚然成風。
志愿服務
滿城盡是“延吉藍”
在十字路口,“藍馬甲”揮動著小紅旗,進行交通文明勸導;在街道社區,“藍馬甲”手拿鏟子噴壺,清理城市“牛皮癬”;在公園廣場,“藍馬甲”穿梭在人群中,宣傳創城,文明引導……這樣的場景如涓涓細流,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悄無聲息地浸潤著人心。
志愿服務是展現一座城市文明風尚的新標志。延吉市將志愿服務作為創建重要載體,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深化志愿服務活動內涵,凝聚成共建和諧文明家園的強大合力,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注入了一抹亮麗的青春色彩。如今,“藍馬甲”志愿者已成為城市文明的流動風景線,展示了延吉精神文明建設的風采。
延吉市精心打造“藍馬甲在行動——助力創城”“金達萊紅——文化惠民”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46個,深入全市各領域,積極開展路長巡路、文明交通引導、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等志愿服務活動。
全面推廣使用“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376支,志愿者8.4萬人。通過數據實時監測、精準研判,為志愿者招募、項目發布、時長錄入以及實施志愿者禮遇辦法、推送典型、評優等工作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評選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項目16項,志愿服務組織28支,優秀志愿者193名,充分調動起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根據創城工作需要,繪制“文明實踐工作流程圖”,擬定“派單流程”,設計“群眾需求及辦理進度表”,采取本級優先解決,難點向上申報的辦法,合力破解難題,盡力滿足群眾需求,受益人數達8.69萬人次。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方土到一座城,延吉人以團結向上、以人為本、攻堅克難的創城精神,共同塑造城市文明新面貌,攜手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譜寫了一曲曲跌宕激昂又溫潤人心的創城交響樂。
創城大考,延吉人交上完美答卷。獲得榮譽稱號不是終點,把創城標準轉化為常態工作目標,始終保持文明“在線”,塑高城市“顏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竣工”。
文明提升無止境,創城永遠在路上,延吉人的生活,定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原文鏈接:http://www.jl.xinhuanet.com/2020-11/21/c_1126769473.htm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