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外媒關注中國裝備新型短程導彈 |
2013-08-08 來源:新華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8月6日報道】題:報道稱中國可能在裝備新型短程彈道導彈中國一家新聞網站近日提供的進一步的證據暗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正在裝備一種中國企業已經出口了近10年的短程彈道導彈。
這家網站的報道首次表示,出口版的M-20導彈在中國軍方內部的名字是“東風”-12。如果確實如此,那么這意味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已經裝備了這種導彈。
報道稱,M-20/“東風”-12導彈長約7.8米,彈徑0.75米,重4噸。此前公開的射程為100至280公里,但其實際射程可能超過300公里,增程版本的射程或可達到420公里。這種導彈使用慣性/全球定位系統復合制導,據說圓概率誤差不超過30米。借助可選裝的末段制導系統,誤差還能進一步縮小。該導彈的發射準備時間僅需12分鐘。
報道還稱,中國還在研發基于擴大版火箭炮系統的新型短程彈道導彈,其中包括射程為200公里的“衛士”-2火箭炮和射程在200至280公里之間的“衛士”-3/3A火箭炮。中國軍方顯然尚未裝備這些火箭炮。美國空軍下屬的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日前發布的《2013年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威脅評估報告》首次指出,中國正在研發6款射程在150至280公里之間的新型短程彈道導彈。
鑒于二炮此前曾為確保裝備充足而購買過其他同等水平的導彈系統(如“東風”-15和“東風”-11系列),其此番裝備M-20/“東風”-12導彈意味著,中國可能同樣擁有了這一新系列短程彈道導彈的其他版本。
隨著一些導彈慢慢老化,中國軍方可能有意用型號更新、造價更低的彈道導彈取而代之,并最終部署更多的導彈來應對臺灣,這些新導彈還將作為目前已經服役的“東風”-16短程彈道導彈(射程為800至1000公里)的補充。顯然,兩種新導彈都是為了增加臺灣的導彈防御壓力。鑒于與老型號導彈相比“東風”-16導彈的飛行速度更快,而“東風”-12導彈的飛行時間更短,因此它們可以減少臺灣的預警和作出反應的時間。
【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8月7日報道】題:中國二炮擁有新導彈考慮到目前中國大陸有1600枚導彈對準臺灣,M-20導彈將令臺灣的導彈防御任務變得更加復雜。
20011年曾有分析人士指出,M-20導彈酷似俄制9K720“伊斯坎德爾”導彈(SS-26戰地彈道導彈)。消息人士稱,他們并未發現中國直接從俄羅斯購買過“伊斯坎德爾”導彈,但又表示,中國極有可能是從烏克蘭或白俄羅斯那里獲得了相關技術。
據說,M-20/“東風”-12導彈與“伊斯坎德爾”導彈一樣擁有包括末段機動在內的內置對抗技術,能夠對抗美國的PAC-2/3“愛國者”系統(美國向臺灣出售了這種系統以保護臺灣主要的城市中心區域)和臺灣自主研發的“天弓”-2型系統這樣的戰區導彈防御系統。此外,據說M-20導彈精確度非常高,依靠慣性/全球定位系統復合制導,且很有可能使用的是中國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M-20導彈攜帶一枚8801b彈頭,此外還可攜帶集束彈頭、高爆破片彈頭、侵徹彈頭以及高爆燃燒彈頭。每輛移動發射車可攜載兩枚導彈。
臺灣軍方和美國國防部都認為,中國有1600多枚導彈瞄準了臺灣。目前,二炮對臺灣構成的威脅主要依靠的是“東風”-11短程彈道導彈。近年來,又增加了“東風”-15和“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東風”-12的裝備將為大陸針對臺灣所部署的陸基導彈系統新增添一支力量,同時令臺灣的防空任務變得更加復雜。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關注 中國 裝備 |
上一篇:中日國民好感度跌至8年最低 |
下一篇:朝鮮警告日本勿越過軍事化“危險線”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