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韓國總理李完九因貪腐案請辭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4月28日電 韓國總統樸槿惠執政三年,總理、總理候選人走馬燈似的換了5人。27日,李完九辭去總理一職,在任僅70天,成為韓國憲政史上最“短命”的總理。
“我感到非常抱歉,一定會澄清事實”,李完九的離職儀式只有短短7分鐘。他在發言前深鞠90度躬,離開時“眼里含淚,面色凝重”。
他所說的“事實”是指近日震動韓國政壇的貪污腐敗案:一份行賄名單曝光,多位高官卷入其中,李完九被指受賄3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7萬元)。對此,他稱愿用“生命代價”證明清白。
韓國官員為何頻繁卷入腐敗丑聞?
在韓國,高官腐敗并非新鮮事。韓國 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理韓明淑一直民望甚高,卻因受賄被判刑,落得晚節不保。在總統中,全斗煥、盧泰愚被指貪污,金泳三與金大中因家人受賄被訴,盧武鉉更因家人受賄面臨審查,疑似因此跳崖自殺。
“韓國官員與財閥相互勾結引發腐敗”,這是韓國左翼進步媒體批判現任政府的焦點。韓國政府在政策上扶持大企業的同時,部分官員從企業那里收取“政治獻金”,用這些錢財維護自己的權力。
李完九卷入的這起貪污案是“官商勾結”的典型例子。韓媒稱,前總統李明博執政時,積極推動海外資源開發,相關企業通過向李完九等官員“示好”,從中牟取了巨大利益。
除此之外,韓國《中央日報》稱,人情文化是韓國公務員滋生腐敗的溫床。韓國人重視“血緣、地緣、學緣、人緣”,在新的權勢人物上臺前后,都會有人追隨,韓媒諷刺其為“追趕新太陽的人”。
民調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韓國青少年中有90%認為韓國是“腐敗的國家”。為整治腐敗,韓國今年3月通過了“史上最嚴厲的”《金英蘭法》反貪法案,間接影響范圍幾乎覆蓋所有韓國人。
韓國總理為何頻繁易人?
從1988年韓國總統直選算起,在27年間,韓國共產生了33任總理,平均每人任期不到一年。進入21世紀以來,韓國4位總統治下已有9位總理辭職。
有韓媒戲稱韓國總理是“高危職業”,在政府遇到危機時要主動請纓當“替罪羊”。《朝鮮日報》稱,“總理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呢?儀仗總理、代讀總理、防彈總理、門面總理……這說明總理主要被用于轉化局勢或收拾民心”。
雖然在韓國憲法上,總理是僅次于總統的“二號人物”,但是卻沒有人事權和預算權等實權。韓國總理中甚至包括不少背景單純的學者,比如李明博時期的總理鄭云燦就是一名經濟學者,曾任首爾大學校長。
不管李完九下臺是不是出于“棄車保帥”的目的,樸槿惠現在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尋找下一位總理。韓聯社稱,樸槿惠因總理落馬吃盡苦頭,此次必將更加慎重。如果下一人選再次引發爭議,樸槿惠政府將“受到致命打擊,陷入無法挽回的局面”。
【本網責編 胡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