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狂熱”與“抗議”并存 莫迪訪英出現兩極化現象 |
2015-11-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莫迪,這位立志為印度建更多廁所的總理,上任后多次外訪都像搖滾明星般受到追捧,但此訪似乎遠沒有以前輕松:背負著他的政黨在地方選舉中失利的陰影《印度第一郵報》近日刊文稱,莫迪訪印的時機很差,原因是印度人民黨剛剛在比哈爾邦選舉中慘敗。8日揭曉的選舉結果顯示,人民黨僅獲得243個議席中的58席,遭遇今年第二次地方選舉慘敗。2月,在德里立法院選舉中,人民黨僅獲得了70個議席中的3席。
BBC評論說,莫迪自詡是踏實的技術官員,但現在他也經歷著國內的艱難時刻。《華盛頓郵報》稱,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在地方選舉中再次敗北,似乎暗示更好經濟前景的許諾并未成真。這是莫迪執政第一次真正處于不利境地,或許他希望借訪問英國恢復一些光環。
莫迪在英國還將遭遇包括印度僑民在內大批反對者如影隨形的抗議,“莫迪在英國既是英雄也是惡人。”《華盛頓郵報》稱,莫迪估計會在訪問時強調150萬海外印度人對英國文化的影響。英國可能會上演“莫迪狂熱”時刻,但莫迪也會引發其他領導人到訪時少有的“極化”現象:從他踏上英倫大地那一刻起,就成為高調抗議的對象——莫迪曾因為當年在古吉拉特邦鎮壓穆斯林騷亂而遭到英國抵制。
印度“每日新聞與分析”網12日稱,“英國種姓觀察”組織已經發起“不歡迎莫迪”運動,計劃在其訪英期間到唐寧街和英國議會廣場外舉行抗議活動。還有抗議者將去莫迪到訪的溫布利體育場外示威,要求印度政府解禁紀錄片《印度女兒》。這一紀錄片由BBC拍攝,集中反映印度黑公交輪奸案的殘忍及印度社會對女性的歧視。
不過,《華盛頓郵報》說,盡管莫迪是個爭議人物,但卡梅倫不會把他逼得太緊。因為英國看上了印度巨大的經濟機遇,“準備向印度彎腰”。
【環球時報駐英國、印度、美國記者 黃培昭 陳新津 任重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現象 莫迪訪 |
上一篇:俄稱將與國際機構全面合作 以重審反興奮劑實驗室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