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修到家門口 柳新村里變化多
2月8日上午,延吉市室外溫度達到零下18攝氏度,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記者乘車一路向西,來到朝陽川鎮柳新村。一下車,便望到了幾條新改造的水泥路,平整寬暢,十分干凈,交錯在村落之中。

還未改造的農村土路砂石遍地崎嶇不平 付楊 攝

改造后的農村公路平整干凈 付楊 攝
在室外站了沒幾分鐘,刺骨的寒風吹得臉生疼,手已不聽使喚。記者跑進一家超市,一進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超市主人緊忙讓記者進屋里暖暖身子。超市里屋有一片大炕,不少村民圍坐在熱乎的炕頭上嘮家常。說起超市旁去年新改造的農村公路,村民們都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像是有說不完的話。“多好啊,修的路這么干凈,再早點修就更好了”“出門方便多了”一位大姐搶過話來:“這路沒修之前,一下雨都得穿雨靴走,那個濘啊。”“可不,我們運糧都費勁,車也進不來,糧食出不去的。”沒等大姐說完,一位大爺趕忙說,“現在好了,怎么走都沒事,都是黨的政策好啊!”這時,一位小伙子憨笑著說道:“啥時候輪到我,把我家那也修修。”話音剛落,大家就都大笑起來。

經過改造的農村公路 付楊 攝

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使農民告別了泥濘的土路 付楊 攝
村民李哲說:“原來農村道路灰塵大,一下雨就臟的沒法走,現在道路修好了,不僅大家出行方便,而且村民的環保意識也提高了,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記者跟隨村委會主任張永虎來到幾處改造完的農村公路查看,他告訴記者,改造前農村公路路況很差,有些村路是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更有村路是田間土路,一到雨水天、雪天都沒法落腳,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和運糧。而且春秋風大,灰塵四起,空氣中都是沙子。
變化起自2011年。自2011年起,延吉市交通部門投入資金,修建柳新村的公路,至2014年末,已改造近20公里農村公路,完成了全村70%農村公路的改造任務。隨著農村公路的逐步覆蓋,柳新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農村公路改造使村容村貌變得干凈整潔 付楊 攝

市交通局設計院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道路測量 付楊 攝
而柳新村公路建設只是延吉市2014年農村公路建設的一部分。2014年延吉市交通局積極落實農村公路修建工作,截止年末,共完成26.7公里農村公路路面改造,其中依蘭鎮九龍村1公里,朝陽川鎮柳新村6公里、平道村6.5公里、吉成村3.6公里、長勝村8.2公里,三道灣鎮參廠社區路1.4公里。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為農民出行帶來方便,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天,正巧碰上延吉市交通局設計院的工作人員進行農村公路測量。村委會主任張永虎告訴記者,這是在為2015年柳新村農村公路建設做準備,2015年柳新村計劃完成全村剩余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
車子啟動,準備回城。行駛在改造后的農村公路上十分平穩,且絲毫不覺道路狹窄。清澈湛藍的天空,映著白雪覆蓋的路面,大風呼嘯,但已不見黃沙漫天。
車與設計院的工作人員擦身而過,他們冒著嚴寒一絲不茍地測量著公路長度。記者想到了這句話“想致富,先修路”,柳新村的農村公路越修越好,村民生活也越來越好,正如這蜿蜒的公路伸向遠方,美好的未來正向柳新村招手。

還未改造的農村土路砂石遍地崎嶇不平 付楊 攝

改造后的農村公路平整干凈 付楊 攝

經過改造的農村公路 付楊 攝

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使農民告別了泥濘的土路 付楊 攝
記者跟隨村委會主任張永虎來到幾處改造完的農村公路查看,他告訴記者,改造前農村公路路況很差,有些村路是砂石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更有村路是田間土路,一到雨水天、雪天都沒法落腳,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和運糧。而且春秋風大,灰塵四起,空氣中都是沙子。
變化起自2011年。自2011年起,延吉市交通部門投入資金,修建柳新村的公路,至2014年末,已改造近20公里農村公路,完成了全村70%農村公路的改造任務。隨著農村公路的逐步覆蓋,柳新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農村公路改造使村容村貌變得干凈整潔 付楊 攝

市交通局設計院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道路測量 付楊 攝
當天,正巧碰上延吉市交通局設計院的工作人員進行農村公路測量。村委會主任張永虎告訴記者,這是在為2015年柳新村農村公路建設做準備,2015年柳新村計劃完成全村剩余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
車子啟動,準備回城。行駛在改造后的農村公路上十分平穩,且絲毫不覺道路狹窄。清澈湛藍的天空,映著白雪覆蓋的路面,大風呼嘯,但已不見黃沙漫天。
車與設計院的工作人員擦身而過,他們冒著嚴寒一絲不茍地測量著公路長度。記者想到了這句話“想致富,先修路”,柳新村的農村公路越修越好,村民生活也越來越好,正如這蜿蜒的公路伸向遠方,美好的未來正向柳新村招手。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