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評論】讓文明祭祀之風吹遍延吉
又逢一年清明時,深情款款寄哀思。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祭掃日。清明掃墓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孝道的體現,千百年來都未曾改變。然而,環境危機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還通過以往傳統的燃燒紙錢等方式祭奠先人,顯然有些不合時宜,更別提怪異、庸俗的紙扎美人、別墅、金山等“新興”祭祀用品了。
如今,網上祭祀、植樹祭奠、鮮花緬懷等“綠色”祭祀方式逐漸被人們接受。在網絡上發篇文章、點首歌曲,寄托哀思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在先祖墓旁植上樹苗、埋下花種,待來年春暖,花開墳前。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讓文明祭祀之風吹遍延吉。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祭掃日。清明掃墓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孝道的體現,千百年來都未曾改變。然而,環境危機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還通過以往傳統的燃燒紙錢等方式祭奠先人,顯然有些不合時宜,更別提怪異、庸俗的紙扎美人、別墅、金山等“新興”祭祀用品了。
如今,網上祭祀、植樹祭奠、鮮花緬懷等“綠色”祭祀方式逐漸被人們接受。在網絡上發篇文章、點首歌曲,寄托哀思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在先祖墓旁植上樹苗、埋下花種,待來年春暖,花開墳前。
文明祭祀,從我做起,讓文明祭祀之風吹遍延吉。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