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正能量】愛心理發師 免費為老人理發5年
【編者按】推崇人性真善美,弘揚社會正能量。1月9日,延吉市正式啟動“尋找身邊正能量”活動。為了配合活動順利開展,1月23日起,本網將陸續推出相關人物的優秀事跡,通過發掘、傳播和獎勵社會上的好人好事,讓更多的人看到社會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讓“學好人、做好人”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將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從而引導人民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社會氛圍。
此次參評對象不論戶籍所在地,只要是在延吉市生活和工作的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工商業戶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等,只要是能夠體現正能量的感人事跡均可參加評選。如果您的身邊有這樣的“正能量人物”,請您撥打延吉新聞網熱線電話0433——4361999,延吉新聞網會及時聯系采訪,推選“正能量人物”。
3月24日,孫海龍帶著理發工具來到抗美援朝老兵崔吉順家中為老人理發。老人今年81歲,患有老年癡呆??吹綄O海龍和社區主任時,崔吉順老人笑得像個孩子一樣,乖乖地坐在椅子上讓孫海龍剪發,還不時地配合著他低頭、抬頭。剪完發后,老人立刻顯得十分精神。孫海龍細心地為老人撥去臉上的碎發,老人總是笑著望著他,眼中充滿深情。

孫海龍上門為崔順吉老人理發 進學街道供圖
孫海龍是延吉市黑七龍美容美發學校的校長,這是他5年里義剪生涯的一個縮影,在這5年時間里,他帶領學員多次往返各大敬老院、精神病醫院、社區及偏遠山區等地,為老年人義務服務達3.2萬人次,老人們都親切的稱他為“大高個老師”。雖然他與老人們素不相識,沒有血緣關系,但在這5年里,他卻待老人們如親人一般,給予了他們無限的關心與照顧。
孫海龍從小在農村長大,貧困的生活使他變得比同齡的城里孩子更能吃苦耐勞。孫海龍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一直以來,父親都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他,而他也牢牢記住了父親的教誨:要想做事先學做人,做人要仁義,無論干什么都要踏踏實實。
1995年,孫海龍開始學習美發。10年時間里,他給別人打過工,也自己開過店,在自己刻苦學習、努力訓練下,孫海龍學得了一門好手藝。期間,他曾報名參加過不少美發培訓班,學習相關課程,但是錢投進去了不少,卻沒有學到實用的東西,這使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開一家能真正學到知識,學到手藝的培訓班。于是,在2005年,孫海龍開始投身于美發教育行業。在幾年的摸索、實踐下,他累積了許多經驗,并于2009年創立了延吉市黑七龍美容美發學院。
由于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孫海龍在吃穿上面都比一般孩子差,但幸運的是,有許多好心人給予他幫助。在培訓學校招生時,他特別對貧困及低保家庭子女給予減免學費的照顧。學校自成立以來,為社會培養了近3500余名專業人才,多次參加全國美發美容大賽,取得較高榮譽,獲得社會各界及同行夸贊。

孫海龍帶領學員在街頭義剪 進學街道供圖
在培訓學校成立半年后,他想要靠自己的能力來回饋社會,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再三斟酌,他決定到養老院等地為老人們義務理發。于是,他帶著學校老師和學員們第一次來到位于延吉市小營鎮的延邊州光榮院。
那里住的多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貧困老人。老人們看到這么多年輕人來為他們義剪,格外高興。在為老人們理發時,孫海龍發現一位癱瘓的老人由于長期臥病在床,腦后的頭發已經與枕巾粘連??粗先穗y受的樣子,孫海龍心里泛起一陣酸楚,他立刻上前為老人剪發。由于老人不能坐立,他全程都跪在地上。老人無法說話,但她卻將孫海龍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中,記在心里。在剪完頭發的那一刻,兩行熱淚順著老人的眼角淌下,老人握著孫海龍的手也越攥越緊。
此時無聲勝有聲,看著校長如此真誠地為老人們服務,原本帶上口罩,離得遠遠的學員們都漸漸摘下了口罩,走近老人,為老人理發,陪老人嘮嗑,學員與老人們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
第一次義剪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孫海龍與光榮院建立了長期的幫扶關系,這一剪就是5年。每個月孫海龍都帶著學員去看望老人,為老人理發,而且每次他都會自掏腰包買一些襪子、毛巾等生活用品帶給老人,光榮院里的老人沒有一個不認識孫海龍的,每次見到他如同見到親人般高興,拉著他的手有著說不完的話。
就在2014年末,一位由孫海龍剪了5年頭發的老人去世了。老人在彌留之際,想起的不是兒女,而是“大高個老師”——孫海龍,他一直追問護士“大高個”在哪?過完年后,當孫海龍再次帶著學員來到光榮院時,護士向他轉達了老人去世前對他的想念。一瞬間,與老人相處時的記憶片段像電影般地在孫海龍腦海中閃過,老人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想起老人,孫海龍若有所思地說:“剛來為老人剪發時,老人身體還算健康,之后是每況愈下,年前老人身體狀態已經極差了,沒想到年前那次見面就是最后一次見到這位老人。”他頓了頓,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這件事(義剪)我會一直這樣做下去。”
在與光榮院建立幫扶關系后,孫海龍又將其他的養老院、精神病院等納入到義剪范圍之內。除此之外,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他都會在延吉市十二中門口設立露天義剪服務點,帶著學員們為老年人、農民工免費理發。
2013年,進學街道南陽社區開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急需理發義工,社區負責人找到孫海龍,希望他能提供幫助。了解情況后,孫海龍不假思索,一口答應下來,帶著學員走街串巷,親自到老人家中為他們理發,用最好的染劑、藥水為老人染發、燙發,并且帶頭與老人建立起一幫一服務機制,讓老人們剪發時有人可找,有處可尋。
百歲老人張玉梅今年106歲,女兒80歲,母女倆相依為命靠著低保金生活,因為行動不便,孫海龍每個月都去老人家里為母女倆剪發。每次來到貧困老人家中,孫海龍都會去廚房里看看,哪家缺米少油了,他第二天就會買來開車專程送過去。他還經常帶領學員們為弱勢群體、貧困戶捐衣捐物。只要老人們有需求,他都無條件答應,并且告誡學員上門義剪不能拿居民一針一線。
隨著南陽社區義剪活動的有序開展,街道其他社區也紛紛找到孫海龍合作。目前,孫海龍已經帶著學員們肩負起街道13個社區每個月的義剪服務工作,一張滿滿的排班表上,記錄著13個社區每月的義剪日期。
孫海龍的公益活動仍在繼續,為服務更多的老百姓四處奔走,把愛灑向周邊的每個角落。他常說一句話是,“小贏靠智,大贏靠德”,一個人如果沒有德行,何談做事業。這不僅是他的標尺,也是他想要讓所有學員們都豎立起來的標尺。孫海龍表示,今后會一直把這種公益活動做下去,而且要做的更好,做的更用心,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能給老年人帶去溫暖,帶去歡笑。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此次參評對象不論戶籍所在地,只要是在延吉市生活和工作的社區居民,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體工商業戶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等,只要是能夠體現正能量的感人事跡均可參加評選。如果您的身邊有這樣的“正能量人物”,請您撥打延吉新聞網熱線電話0433——4361999,延吉新聞網會及時聯系采訪,推選“正能量人物”。
3月24日,孫海龍帶著理發工具來到抗美援朝老兵崔吉順家中為老人理發。老人今年81歲,患有老年癡呆??吹綄O海龍和社區主任時,崔吉順老人笑得像個孩子一樣,乖乖地坐在椅子上讓孫海龍剪發,還不時地配合著他低頭、抬頭。剪完發后,老人立刻顯得十分精神。孫海龍細心地為老人撥去臉上的碎發,老人總是笑著望著他,眼中充滿深情。

孫海龍上門為崔順吉老人理發 進學街道供圖
孫海龍從小在農村長大,貧困的生活使他變得比同齡的城里孩子更能吃苦耐勞。孫海龍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一直以來,父親都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他,而他也牢牢記住了父親的教誨:要想做事先學做人,做人要仁義,無論干什么都要踏踏實實。
1995年,孫海龍開始學習美發。10年時間里,他給別人打過工,也自己開過店,在自己刻苦學習、努力訓練下,孫海龍學得了一門好手藝。期間,他曾報名參加過不少美發培訓班,學習相關課程,但是錢投進去了不少,卻沒有學到實用的東西,這使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開一家能真正學到知識,學到手藝的培訓班。于是,在2005年,孫海龍開始投身于美發教育行業。在幾年的摸索、實踐下,他累積了許多經驗,并于2009年創立了延吉市黑七龍美容美發學院。
由于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孫海龍在吃穿上面都比一般孩子差,但幸運的是,有許多好心人給予他幫助。在培訓學校招生時,他特別對貧困及低保家庭子女給予減免學費的照顧。學校自成立以來,為社會培養了近3500余名專業人才,多次參加全國美發美容大賽,取得較高榮譽,獲得社會各界及同行夸贊。

孫海龍帶領學員在街頭義剪 進學街道供圖
那里住的多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貧困老人。老人們看到這么多年輕人來為他們義剪,格外高興。在為老人們理發時,孫海龍發現一位癱瘓的老人由于長期臥病在床,腦后的頭發已經與枕巾粘連??粗先穗y受的樣子,孫海龍心里泛起一陣酸楚,他立刻上前為老人剪發。由于老人不能坐立,他全程都跪在地上。老人無法說話,但她卻將孫海龍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中,記在心里。在剪完頭發的那一刻,兩行熱淚順著老人的眼角淌下,老人握著孫海龍的手也越攥越緊。
此時無聲勝有聲,看著校長如此真誠地為老人們服務,原本帶上口罩,離得遠遠的學員們都漸漸摘下了口罩,走近老人,為老人理發,陪老人嘮嗑,學員與老人們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
第一次義剪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孫海龍與光榮院建立了長期的幫扶關系,這一剪就是5年。每個月孫海龍都帶著學員去看望老人,為老人理發,而且每次他都會自掏腰包買一些襪子、毛巾等生活用品帶給老人,光榮院里的老人沒有一個不認識孫海龍的,每次見到他如同見到親人般高興,拉著他的手有著說不完的話。
就在2014年末,一位由孫海龍剪了5年頭發的老人去世了。老人在彌留之際,想起的不是兒女,而是“大高個老師”——孫海龍,他一直追問護士“大高個”在哪?過完年后,當孫海龍再次帶著學員來到光榮院時,護士向他轉達了老人去世前對他的想念。一瞬間,與老人相處時的記憶片段像電影般地在孫海龍腦海中閃過,老人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想起老人,孫海龍若有所思地說:“剛來為老人剪發時,老人身體還算健康,之后是每況愈下,年前老人身體狀態已經極差了,沒想到年前那次見面就是最后一次見到這位老人。”他頓了頓,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這件事(義剪)我會一直這樣做下去。”
在與光榮院建立幫扶關系后,孫海龍又將其他的養老院、精神病院等納入到義剪范圍之內。除此之外,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他都會在延吉市十二中門口設立露天義剪服務點,帶著學員們為老年人、農民工免費理發。
2013年,進學街道南陽社區開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急需理發義工,社區負責人找到孫海龍,希望他能提供幫助。了解情況后,孫海龍不假思索,一口答應下來,帶著學員走街串巷,親自到老人家中為他們理發,用最好的染劑、藥水為老人染發、燙發,并且帶頭與老人建立起一幫一服務機制,讓老人們剪發時有人可找,有處可尋。
百歲老人張玉梅今年106歲,女兒80歲,母女倆相依為命靠著低保金生活,因為行動不便,孫海龍每個月都去老人家里為母女倆剪發。每次來到貧困老人家中,孫海龍都會去廚房里看看,哪家缺米少油了,他第二天就會買來開車專程送過去。他還經常帶領學員們為弱勢群體、貧困戶捐衣捐物。只要老人們有需求,他都無條件答應,并且告誡學員上門義剪不能拿居民一針一線。
隨著南陽社區義剪活動的有序開展,街道其他社區也紛紛找到孫海龍合作。目前,孫海龍已經帶著學員們肩負起街道13個社區每個月的義剪服務工作,一張滿滿的排班表上,記錄著13個社區每月的義剪日期。
孫海龍的公益活動仍在繼續,為服務更多的老百姓四處奔走,把愛灑向周邊的每個角落。他常說一句話是,“小贏靠智,大贏靠德”,一個人如果沒有德行,何談做事業。這不僅是他的標尺,也是他想要讓所有學員們都豎立起來的標尺。孫海龍表示,今后會一直把這種公益活動做下去,而且要做的更好,做的更用心,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能給老年人帶去溫暖,帶去歡笑。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