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2015】特色之花競綻放 延吉教育滿園春
送別滿載收獲的2015,迎來希望滿滿的2016。辭舊迎新之際,回首近年來的延吉教育,凱歌高唱一片姹紫嫣紅、欣欣向榮。特色教育全面開花,春光小學的京劇、仁坪小學的跳繩、建工小學的足球文化、延河小學的輪滑、北山小學的籃球和社團活動、梨花小學的國學文化、第四中學的讀書閱讀、第五中學的足球、第九中學的心理健康……各校結合自身學生特點,依托校本資源,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辦學模式,助推教學改革穩步向前。
興趣指引 在幼小心靈播撒理想的種子
1月15日,在延吉市電視臺、延吉市教育局共同錄制的《少兒春晚》節目中,春光小學學生表演的京劇《說唱臉譜》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小演員的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毫不馬虎,尤其是演出的主角“小貴妃”扮相精致,神態身法更是入木三分,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扮演貴妃的小演員是春光小學4年2班的學生郭王月,這是她學習京劇3年以來首度擔任主角,沒想到聚光燈下第一次亮相,便收獲了好評如潮。

春光小學京劇

春光小學京劇
面對這個陽光愛笑的小王月,音樂教師欒紅偉回憶初學京劇時的郭王月卻是個性格非常內向,不善言談的孩子,沒自信遇人害羞是她給人的最初印象。由于父母是來外來務工人員,受家庭條件原因,王月從小沒有學習過任何特長。上學后,通過學校特色項目建設,郭王月接觸到了京劇,也是那時起王月眼界被打開,至此她也愛上了京劇并樹立了戲曲家的夢想。四年的學習中,每天周三、周五下午她都會按時來到校京劇隊跟隨老師學習,雖然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但是王月用勤補拙,通過不斷努力漸露鋒芒。
延吉市春光小學校長譚宏梅介紹,春光小學是一所城鄉結合的農村小學,學生90%都像王月家庭一樣,父母是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為此學校結合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及延吉市提出的特色學校建設規劃,整合學校現有資源,并結合學生特點,率先在學校開展京劇項目,開辟了吉林省京劇進校園的先河。為了便于全校師生普及接受京劇知識,學校專門在每周設置兩堂鄉村少年宮京劇活動課,請名師講解京劇知識,教唱京劇唱段。同時,學校還將京劇臉譜藝術滲透在學校開設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剪紙、谷物粘貼畫等活動課中,既弘揚了國粹,又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京劇的了解和喜愛。

郭王月(左)的貴妃扮相

春光小學學生正在錄制少兒春晚
2013年,春光小學被延邊州教育局正式命名為“延邊少兒京劇特色學校”,中央電視臺《快樂戲園》欄目組對學校進行采訪;2014年,春光小學學生加盟“延邊州京劇協會”赴北京參加了央視戲曲頻道《一鳴驚人》2014年度總決賽的錄制,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2015年5月,中央電視臺《大手牽小手——牽手延邊》欄目組拍攝了春光小學的京劇節目《打龍袍》,贏得了京劇票友們的贊譽。
以人為本 探索發展方向走出特色之路
春光小學以及郭王月只是全市校園特色工作中一個縮影和代表。例如:第十二中學依托校本課資源,發展中國民間剪紙、中國結項目,在培養學生審美和動手能力同時,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十三中學根據學校音樂活動室資源和打擊樂器數量,探索出“四物樂”特色項目建設,讓學生都能掌握一種傳統樂器,光大本民族文化;中央小學以民族藝術的傳播普及與創新為前期鋪墊,引領學生追求藝術形式之下的文化之根,充分發揮民族舞蹈教育的傳統優勢,開設了民族舞蹈課、音樂活動課,還提出了“做人從‘孝’起步,做事以‘禮’為先”的孝禮文化建設方向;仁坪小學結合生源特點,從小跳繩入手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幫助他們增強信心、勇于接受挑戰……

建工小學足球操

梨花小學國學經典課前展示

第九中學校園心理劇《深夜的晚餐》
不論是鄉村學校還是城區學校,在建設特色學校過程中,都認真分析了本校實際,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方式等方面選擇出一個或幾個優勢項目,加以重點培養、重點發展,打造出本校的特色項目。繼而形成了校園文化特色、體育傳統特色、書香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傳統藝術特色、小班化特色等多種特色。幾年的實踐操作,一些學校的特色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持續發力 141個特色項目全面開花
2011年11月,延吉市啟動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工作,提出四年時間創辦10所特色鮮明的示范校目標。在政策指引的同時,政府也在資金上給予各校大力支持。2013年,延吉市投入60萬元對12所特色學校建設進行了重點扶持,助推特色項目建設。2015年拿出專項資金再一次進行扶持,做強、做大、做精特色項目。
四年時間已過去,延吉市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最初規劃目標也已經完成。四年間,全市各中小學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研究中不斷前進,有利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尤其是校長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儲備和實踐體驗,并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

建工小學五人制足球比賽

中央小學禮儀操

梨花小學經典誦讀

仁坪小學《繩彩飛揚》
目前,延吉市已擁有七大類,共141個特色項目,實現了每所學校至少一個“特色項目”。在特色項目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優化著“一校一品”的目標任務的同時,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如:中央小學的傳承朝鮮族民族文化、春光小學的國粹京劇,延新小學的民族藝術教育,受到央視的高度關注;仁坪小學的跳繩跳到了央視舞臺;建工小學和五中的足球、延河小學的輪滑、七中的籃球、九中的曲棍球等在全國、全省大賽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進學小學的“經典培德 書香啟智國粹礪人”、十二中的民間藝術等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十三中的書香校園等都已初步形成規模。現在,延吉市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特色項目,生生有特色專長”的良好局面,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寫在最后
2015年的延吉教育,可謂多彩校園花齊放,姹紫千紅各不同。特色學校建設是延吉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已經成為全面提升延吉市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關鍵,終將成為延吉教育整體快速跨越的必由之路,正朝著“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讓人民放心滿意的教育”的目標大跨步邁進!
興趣指引 在幼小心靈播撒理想的種子
1月15日,在延吉市電視臺、延吉市教育局共同錄制的《少兒春晚》節目中,春光小學學生表演的京劇《說唱臉譜》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小演員的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毫不馬虎,尤其是演出的主角“小貴妃”扮相精致,神態身法更是入木三分,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扮演貴妃的小演員是春光小學4年2班的學生郭王月,這是她學習京劇3年以來首度擔任主角,沒想到聚光燈下第一次亮相,便收獲了好評如潮。

春光小學京劇

春光小學京劇
面對這個陽光愛笑的小王月,音樂教師欒紅偉回憶初學京劇時的郭王月卻是個性格非常內向,不善言談的孩子,沒自信遇人害羞是她給人的最初印象。由于父母是來外來務工人員,受家庭條件原因,王月從小沒有學習過任何特長。上學后,通過學校特色項目建設,郭王月接觸到了京劇,也是那時起王月眼界被打開,至此她也愛上了京劇并樹立了戲曲家的夢想。四年的學習中,每天周三、周五下午她都會按時來到校京劇隊跟隨老師學習,雖然聲音條件不是很理想,但是王月用勤補拙,通過不斷努力漸露鋒芒。
延吉市春光小學校長譚宏梅介紹,春光小學是一所城鄉結合的農村小學,學生90%都像王月家庭一樣,父母是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為此學校結合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及延吉市提出的特色學校建設規劃,整合學校現有資源,并結合學生特點,率先在學校開展京劇項目,開辟了吉林省京劇進校園的先河。為了便于全校師生普及接受京劇知識,學校專門在每周設置兩堂鄉村少年宮京劇活動課,請名師講解京劇知識,教唱京劇唱段。同時,學校還將京劇臉譜藝術滲透在學校開設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剪紙、谷物粘貼畫等活動課中,既弘揚了國粹,又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京劇的了解和喜愛。

郭王月(左)的貴妃扮相

春光小學學生正在錄制少兒春晚
2013年,春光小學被延邊州教育局正式命名為“延邊少兒京劇特色學校”,中央電視臺《快樂戲園》欄目組對學校進行采訪;2014年,春光小學學生加盟“延邊州京劇協會”赴北京參加了央視戲曲頻道《一鳴驚人》2014年度總決賽的錄制,精彩的表演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2015年5月,中央電視臺《大手牽小手——牽手延邊》欄目組拍攝了春光小學的京劇節目《打龍袍》,贏得了京劇票友們的贊譽。
以人為本 探索發展方向走出特色之路
春光小學以及郭王月只是全市校園特色工作中一個縮影和代表。例如:第十二中學依托校本課資源,發展中國民間剪紙、中國結項目,在培養學生審美和動手能力同時,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十三中學根據學校音樂活動室資源和打擊樂器數量,探索出“四物樂”特色項目建設,讓學生都能掌握一種傳統樂器,光大本民族文化;中央小學以民族藝術的傳播普及與創新為前期鋪墊,引領學生追求藝術形式之下的文化之根,充分發揮民族舞蹈教育的傳統優勢,開設了民族舞蹈課、音樂活動課,還提出了“做人從‘孝’起步,做事以‘禮’為先”的孝禮文化建設方向;仁坪小學結合生源特點,從小跳繩入手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幫助他們增強信心、勇于接受挑戰……

建工小學足球操

梨花小學國學經典課前展示

第九中學校園心理劇《深夜的晚餐》
不論是鄉村學校還是城區學校,在建設特色學校過程中,都認真分析了本校實際,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教育教學方式等方面選擇出一個或幾個優勢項目,加以重點培養、重點發展,打造出本校的特色項目。繼而形成了校園文化特色、體育傳統特色、書香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傳統藝術特色、小班化特色等多種特色。幾年的實踐操作,一些學校的特色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持續發力 141個特色項目全面開花
2011年11月,延吉市啟動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工作,提出四年時間創辦10所特色鮮明的示范校目標。在政策指引的同時,政府也在資金上給予各校大力支持。2013年,延吉市投入60萬元對12所特色學校建設進行了重點扶持,助推特色項目建設。2015年拿出專項資金再一次進行扶持,做強、做大、做精特色項目。
四年時間已過去,延吉市中小學特色學校建設工作的最初規劃目標也已經完成。四年間,全市各中小學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研究中不斷前進,有利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特色發展、內涵發展。經過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得到了健康、快速發展,尤其是校長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理論儲備和實踐體驗,并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

建工小學五人制足球比賽

中央小學禮儀操

梨花小學經典誦讀

仁坪小學《繩彩飛揚》
目前,延吉市已擁有七大類,共141個特色項目,實現了每所學校至少一個“特色項目”。在特色項目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優化著“一校一品”的目標任務的同時,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如:中央小學的傳承朝鮮族民族文化、春光小學的國粹京劇,延新小學的民族藝術教育,受到央視的高度關注;仁坪小學的跳繩跳到了央視舞臺;建工小學和五中的足球、延河小學的輪滑、七中的籃球、九中的曲棍球等在全國、全省大賽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進學小學的“經典培德 書香啟智國粹礪人”、十二中的民間藝術等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十三中的書香校園等都已初步形成規模。現在,延吉市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特色項目,生生有特色專長”的良好局面,為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寫在最后
2015年的延吉教育,可謂多彩校園花齊放,姹紫千紅各不同。特色學校建設是延吉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已經成為全面提升延吉市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關鍵,終將成為延吉教育整體快速跨越的必由之路,正朝著“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讓人民放心滿意的教育”的目標大跨步邁進!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