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65】發展的紐帶——延吉橋的變遷
【歡慶65】1952年9月3日,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改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65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延邊各族人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共同描繪了一幅幅改革開放、強州富民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65年的風雨歷程,讓今日的延邊大地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讓今天的延邊各族人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
即日起,延吉新聞網開設【歡慶65】專欄,分角度、分層次,圖文并茂地展示建州65年來,延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取得輝煌成績以及豐碩成果,鼓舞延邊人民關注家鄉、建設家鄉、發展家鄉。
橋是兩岸人們來往的紐帶,是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設施,在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延吉,有布爾哈通河從西向東橫貫于市中心,北有煙集河向南與布爾哈通河交匯,兩條河的自然狀態,形成了一個“丁”字結構,由此,橋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延吉橋

延吉橋

延吉橋
記得三十多年前,延吉只有四座橋,以延吉橋為主,上游千米之外是1976年建成的延新橋,下游有一座用鋼索搭建的木板橋(通常稱為吊橋),再就是煙集河上的公園橋。吊橋一走三晃,要是遇到風雨交加,更加危險,給出行的人們帶來極大的不便,也曾發生過行人從橋上摔下去的事故。
說起延吉市區橋的變遷,還有一段傳說。據歷史資料記載,1934年,日本人設計修橋,開始名為“康平橋”。1936年6月竣工后,改稱延吉橋。橋長240米,寬12.9米,行車道8米,兩側人行道各2米。因為是日本人修建的,過橋要交費。日本在投降前,為籌集軍費,逼迫延吉市首富、商人趙某買下延吉橋,否則就炸掉。為保大橋,趙某出30萬元巨資將橋買下,從此,人們過橋時再也不用交過橋費了。不過趙某是否出資買下此橋,這只是聽老人們茶余飯后拉扯的話題,尚有待考證。

延西橋

局子橋
進入新時代,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熱潮在延邊大地上一浪高過一浪,招商引資、開放開發、搞活經濟,延吉市涌入了國內外大批客商和游人。經濟的發展,流動人口的劇增,僅靠延吉橋和公園橋已不能承擔重任。于是市政府先后于1976年、1984年和2007年,在布爾哈通河上分別修建了延西橋(曾名延新橋)、延東橋和天池大橋,還修建了一座步行橋。煙集河上的橋也在變,拓寬了公園橋,增加了彩虹橋、迎賓橋等。延吉城區的橋比改革開放前增加了數倍。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延吉市城區樓高了、路寬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路上的私家車逐漸多了起來。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延吉橋,于2009年底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市政府決定重新修建代替它的新延吉大橋。新建延吉大橋于2010年3月1日開工建設,橋長240米,寬51米,機動車道寬23米,雙向六車道,兩側非機動車道4.5米,人行道各6米。

延虹橋

延虹橋

天池橋
2010年12月1日,延吉大橋正式通車。雙向車道上,車一輛接著一輛,南來北往川流不息。往上游看,兩河交匯處的彩虹橋恰似雨后的彩虹映襯著延吉大橋,千米之外的天池大橋也與延吉大橋遙相呼應。向下游瞭望,延東橋上車水馬龍。延吉大橋兩側的裝飾物,似仙鶴待飛,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感覺。到了夜晚,橋體在彩燈映照下五光十色。
延吉橋的變化,映射出了延吉市的發展巨變,如今,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橋畔游人絡繹不絕。相信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建州六十五周年之際,在延吉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延吉的橋在未來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將起到更大的作用。
(王嘉編輯整理)
即日起,延吉新聞網開設【歡慶65】專欄,分角度、分層次,圖文并茂地展示建州65年來,延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取得輝煌成績以及豐碩成果,鼓舞延邊人民關注家鄉、建設家鄉、發展家鄉。
橋是兩岸人們來往的紐帶,是人們工作、生活的重要設施,在城市的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延吉,有布爾哈通河從西向東橫貫于市中心,北有煙集河向南與布爾哈通河交匯,兩條河的自然狀態,形成了一個“丁”字結構,由此,橋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

延吉橋

延吉橋

延吉橋
說起延吉市區橋的變遷,還有一段傳說。據歷史資料記載,1934年,日本人設計修橋,開始名為“康平橋”。1936年6月竣工后,改稱延吉橋。橋長240米,寬12.9米,行車道8米,兩側人行道各2米。因為是日本人修建的,過橋要交費。日本在投降前,為籌集軍費,逼迫延吉市首富、商人趙某買下延吉橋,否則就炸掉。為保大橋,趙某出30萬元巨資將橋買下,從此,人們過橋時再也不用交過橋費了。不過趙某是否出資買下此橋,這只是聽老人們茶余飯后拉扯的話題,尚有待考證。

延西橋

局子橋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延吉市城區樓高了、路寬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路上的私家車逐漸多了起來。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延吉橋,于2009年底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市政府決定重新修建代替它的新延吉大橋。新建延吉大橋于2010年3月1日開工建設,橋長240米,寬51米,機動車道寬23米,雙向六車道,兩側非機動車道4.5米,人行道各6米。

延虹橋

延虹橋

天池橋
延吉橋的變化,映射出了延吉市的發展巨變,如今,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橋畔游人絡繹不絕。相信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建州六十五周年之際,在延吉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延吉的橋在未來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將起到更大的作用。
(王嘉編輯整理)
【責編 王春榮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