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召開行業部門包保幫扶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
延吉新聞網6月28日訊(記者 付楊)6月28日,延吉市召開全市行業部門和包保幫扶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認真貫徹全州行業扶貧和包保幫扶工作推進會議精神,進一步夯實行業扶貧工作職責,聚焦年度目標任務,壓實各級包保責任,對全市行業扶貧和包保幫扶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再推進。

會議現場 金洪石 攝

主席臺領導 金洪石 攝

趙義弘主持會議 金洪石 攝
延吉市副市長趙義弘主持會議。
會上,宣讀了《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明確行業扶貧和包保幫扶部門職責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

樸成哲講話 金洪石 攝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樸成哲就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提出具體要求。他要求,全市各包保部門要切實提升包保幫扶工作水平,不斷發揮領導干部帶頭作用,善于運用走訪入戶這一方法,掌握第一手資料、找準問題癥結、宣傳落實政策,提升群眾滿意度。要注重激發貧困群體內生動力,扭住產業扶貧這一關鍵,為貧困群眾搭建學政策、學技術、賣產品、找工作、找信息的平臺,激活“造血”功能。要建強村級黨組織,駐村“第一書記”要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與脫貧攻堅融合發展,推動更高質量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要嚴格落實脫產駐村、請銷假制度,對違反駐村工作紀律的將執行“第一書記”召回制度,3年內不得提拔使用。要切實開展好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市脫貧攻堅督查巡查辦公室要突出督查重點、完善督查機制、樹立督查導向,圍繞“三率一度”考核要求,從嚴督查整治“四風”,確保脫貧攻堅無盲區、無死角、全覆蓋。

尹朝暉講話 金洪石 攝
就進一步抓好行業扶貧和包保幫扶工作,市委常務副書記尹朝暉指出,當前,全市脫貧攻堅已到了最后沖刺、攻城拔寨、兌現承諾的關鍵節點,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服從大局,充分認識行業扶貧和包保幫扶工作的重要性,嚴格對照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使命擔當,牢固樹立“大扶貧”理念,市委、市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行業部門要主動擔負起主推責任,包保部門要積極擔負起主幫責任,各鎮要全面擔負起主抓責任,時刻做到一級推著一級干,一級干給一級看,切實把行業扶貧這一“短板”落實好、推進好、抓到位。
尹朝暉強調,各部門要把脫貧攻堅擺在重要位置,幫扶單位和干部要明確工作任務,把握工作重點,理清思路、找對路子,扎實做好各項政策落實工作。包保部門主要領導要經常下村入戶,熟知村情,摸清底數,準確掌握貧困需求,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根據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對癥下藥,精準分類施策,因戶制定幫扶計劃。要加強整體聯動,加大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好政策、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聚合放大效應,借勢借力,增強發展動力與活力。要加強溝通,營造氛圍,全面兌現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群眾認可感、尊嚴感和幸福感。
尹朝暉強調,要進一步加大督查督巡力度,督導檢查部門要定期開展檢查督辦,加大督查暗訪力度。全市各級干部必須要勇于承擔責任,嚴明工作紀律,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將嚴肅處理,對業績突出、群眾認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就地提拔重用。要建立責任倒逼獎懲機制,實行現場驗靶、差評召回、電視問政和一票否決制度,著力構健長效管用機制,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以更嚴更細更實的作風,堅決完成全市減貧任務,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廣大人民群眾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延吉答卷”。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會議現場 金洪石 攝

主席臺領導 金洪石 攝

趙義弘主持會議 金洪石 攝
會上,宣讀了《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明確行業扶貧和包保幫扶部門職責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

樸成哲講話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講話 金洪石 攝
尹朝暉強調,各部門要把脫貧攻堅擺在重要位置,幫扶單位和干部要明確工作任務,把握工作重點,理清思路、找對路子,扎實做好各項政策落實工作。包保部門主要領導要經常下村入戶,熟知村情,摸清底數,準確掌握貧困需求,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根據貧困群眾的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對癥下藥,精準分類施策,因戶制定幫扶計劃。要加強整體聯動,加大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好政策、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聚合放大效應,借勢借力,增強發展動力與活力。要加強溝通,營造氛圍,全面兌現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群眾認可感、尊嚴感和幸福感。
尹朝暉強調,要進一步加大督查督巡力度,督導檢查部門要定期開展檢查督辦,加大督查暗訪力度。全市各級干部必須要勇于承擔責任,嚴明工作紀律,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將嚴肅處理,對業績突出、群眾認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就地提拔重用。要建立責任倒逼獎懲機制,實行現場驗靶、差評召回、電視問政和一票否決制度,著力構健長效管用機制,采取更加有效的舉措,以更嚴更細更實的作風,堅決完成全市減貧任務,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廣大人民群眾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延吉答卷”。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