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建】市委黨校加強“四個文化”建設促進黨建工作
一是加強政治文化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思想素質。充分發揮“新時代傳習所”的陣地作用,舉辦“學習新黨章 踐行十九大”“八個明確 十四個堅持”等集中學習25次,加強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通過舉行學習鄭德榮同志專題組織生活會,開展“堅定信念 牢記使命”“嚴實工作作風 助力脫貧攻堅”等主題黨日活動,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和教職工的思想政治素養。

全體教職工集中學習鄭德榮同志先進事跡
二是加強革命文化建設,提升特色黨性教育水平。加深與兄弟學校的合作,深入研究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開發出《抗聯精神在延邊》《千秋正氣—延邊革命斗爭史》等20余個專題課。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通過收集資料、實地探查的方式,先后打造出延吉越獄斗爭遺址、東北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藥水洞遺址等紅色教育品牌線路。為北京市西城區委黨校、寧波市鄞州區政協等域外不同類別群體開設黨性教育培訓班13期,培訓500余人次,面向全市舉辦“延吉市第二階段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培訓班”“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新時代基礎黨務干部培訓班等專題培訓班15期,進基層宣講53期,累計培訓人數7800余人次。

延吉監獄遺址前現場教學
三是加強傳統文化建設,提倡為政以德促進黨建。按照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市委黨校成立了“傳統文化教育專題課題組”,不斷探討創新工作思路,先后開設《中國道德文化》《孝為德之本》等為主題的傳統文化課程,并通過舉辦科級干部培訓班、入基層宣講等活動,進一步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明是非、辨善惡、知廉恥,自覺做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為北京市西城區干部講授東北抗聯史專題課
四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和諧良好教訓氛圍。加強軟硬件建設,配備了臺式電腦、多媒體教學等教學設施,并增設了乒乓球室、書法室等文化活動空間。在校園內通過設置文化墻、重建學校庭院等方式進一步宣傳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學校精神。組織開展棋類比賽、乒乓球比賽等文體活動,增進師生感情,有力推動教學效果提升,充分發揮了黨建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黨校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傳統文化專題課

全體教職工集中學習鄭德榮同志先進事跡
二是加強革命文化建設,提升特色黨性教育水平。加深與兄弟學校的合作,深入研究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開發出《抗聯精神在延邊》《千秋正氣—延邊革命斗爭史》等20余個專題課。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通過收集資料、實地探查的方式,先后打造出延吉越獄斗爭遺址、東北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藥水洞遺址等紅色教育品牌線路。為北京市西城區委黨校、寧波市鄞州區政協等域外不同類別群體開設黨性教育培訓班13期,培訓500余人次,面向全市舉辦“延吉市第二階段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培訓班”“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新時代基礎黨務干部培訓班等專題培訓班15期,進基層宣講53期,累計培訓人數7800余人次。

延吉監獄遺址前現場教學
三是加強傳統文化建設,提倡為政以德促進黨建。按照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市委黨校成立了“傳統文化教育專題課題組”,不斷探討創新工作思路,先后開設《中國道德文化》《孝為德之本》等為主題的傳統文化課程,并通過舉辦科級干部培訓班、入基層宣講等活動,進一步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明是非、辨善惡、知廉恥,自覺做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為北京市西城區干部講授東北抗聯史專題課
四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和諧良好教訓氛圍。加強軟硬件建設,配備了臺式電腦、多媒體教學等教學設施,并增設了乒乓球室、書法室等文化活動空間。在校園內通過設置文化墻、重建學校庭院等方式進一步宣傳團結和諧、開拓進取、求實創新的學校精神。組織開展棋類比賽、乒乓球比賽等文體活動,增進師生感情,有力推動教學效果提升,充分發揮了黨建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黨校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傳統文化專題課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