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委黨校依托紅色文化資源 創新開展黨性教育培訓
延吉新聞網6月20日訊(記者 翟宇佳)近年來,延吉市委黨校積極參與延吉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深入挖掘紅色文脈、開發紅色線路、打造紅色課程、接待紅色培訓等,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

延邊烈士陵園現場教學

延吉監獄越獄斗爭場教學

二十八勇士
延邊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東北地區率先開始抗戰的地區,是我國抗戰中朝鮮族志士人數最多、犧牲最大的地區,是東北抗聯第二軍最主要的根據地和戰場,是東北抗聯第四軍、第五軍的故鄉,是抗戰早期吉林省共產黨員人數最多的地區。自“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延邊共犧牲有名可查烈士3301人,占吉林省抗日烈士的90%。延邊抗聯部隊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具有鮮明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是黨史黨性教育的寶貴資源和精神財富。

延吉三道灣抗日根據地現場教學

延吉五鳳村抗日斗爭遺址

朱德海紀念碑前
為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延吉市委黨校依托延吉市內的延邊革命烈士陵園、延邊革命紀念館、延邊博物館、延吉監獄越獄斗爭遺址、二十八勇士殉難地、五鳳金礦抗日斗爭遺跡、王隅溝抗日根據地、延吉城市黨建中心、空港區精神普贊展館等重要場館和歷史遺址遺跡,開發出20余個現場教學課程。同時充分利用州內其他縣市現有的紅色教育資源,開發出延吉至汪清抗日根據地線路,延吉至琿春張鼓峰、防川、圖們線路,延吉至龍井間島日本領事館舊址、和龍光東村、藥水洞東北第一個蘇維埃建立地遺址線路,延吉至空港開發區、城市黨建中心、特色社區、非公黨建線路等,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使發生在延吉和延邊地區的東北抗聯事跡和抗聯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弘揚,受到了省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十八烈士殉難地——忠誠擔當

吉林省黨性教育基地牌匾

三道灣抗日根據地現場教學——烽火彌漫

王隅溝抗日根據地——星火燎原
在開展黨性教育過程中,延吉市委黨校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既弘揚優良傳統,又彰顯時代精神,既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強的黨性和崇高的品格,又把黨的優良傳統與時代要求結合起來,著眼于對現實問題的思考,將黨性教育與新時期的執政能力、拒腐抗變、改革創新等現實問題結合起來,讓歷史啟迪現實,讓歷史告訴未來,使優良傳統能夠回應現實問題,增強黨性教育的時代感和現實指導性,讓學員通過重溫革命史和建設史,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達到“知黨愛黨跟黨走”的教育目的。

延邊博物館——千秋正氣

延邊革命紀念館——英勇抗爭

延吉監獄越獄斗爭遺址——自由之歌
截至目前,已接待來自北京、寧波、長春、四平等省內外各類群體1400余人前來延吉學習培訓,開創了延吉市紅色培訓教育工作的先河,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對促進全域旅游、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企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延邊烈士陵園現場教學

延吉監獄越獄斗爭場教學

二十八勇士

延吉三道灣抗日根據地現場教學

延吉五鳳村抗日斗爭遺址

朱德海紀念碑前

二十八烈士殉難地——忠誠擔當

吉林省黨性教育基地牌匾

三道灣抗日根據地現場教學——烽火彌漫

王隅溝抗日根據地——星火燎原

延邊博物館——千秋正氣

延邊革命紀念館——英勇抗爭

延吉監獄越獄斗爭遺址——自由之歌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