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贊】崔蓮粉:一片丹心育桃李
開欄語:為人師,你看遍四季晴雨、滋潤芬芳桃李;為人師,你堅守初心一片、寫下遠方和詩。在教師節即將來臨的日子,延吉新聞網開設【師德贊】專欄,帶你認識十位有著崇高職業理想的人民教師,讓我們想把一切美好的祝愿送給老師。
四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這首詩可謂是延吉市公園小學六年五班班主任崔蓮粉的真實寫照。從教32載,她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們身上,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無私奉獻,默默耕耘,就像一道和煦的陽光溫暖著周圍的同事,幸福著身邊的孩子們。
紅燭燃盡亦無悔
“有比教師更幸福的職業嗎?”這是常掛在崔蓮粉嘴邊的話,每當有人跟她提及當老師不易這個話題時,她的臉上總帶著笑意反問一句,看似戲言,實則真心。崔蓮粉就是這樣想的,因為,她愛這個職業勝過愛自己,寧做一支紅燭,愿為教育事業奉獻所有的光和熱,一生無悔。

課堂教學
崔蓮粉是一名老黨員,1995年入黨以來,她用一名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勇于擔當,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她愛生如子,任勞任怨,深受師生及家長的好評。
“既然接受了這些學生,就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都要做到無愧于心。”這是崔蓮粉的座右銘,她以此為準則,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好教師,無論疾病還是忙碌,她從未因個人原因耽誤過工作,而是永遠把學校和學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孩子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為了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崔蓮粉的生育計劃一推再推,到34歲才有身孕,由于年齡和身體原因,醫生多次叮囑她休息,可她從不“聽話”,一次假也沒請過。她還經常拖著沉重的身子去車站和網吧找尋叛逆的孩子們。孕期,崔蓮粉有很多次因手腫拿不起粉筆的時候,她總是笑笑,一句抱怨也沒有。就這樣,她一直堅持上班,直到孩子們畢業典禮后的第四天生下了女兒。

組織慰問演出
2009年對于崔蓮粉來說是不幸的,丈夫和母親相繼離世,深受重創的崔蓮粉住進了醫院。當時,她的女兒才只有8歲。為了女兒,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崔蓮粉無數次提醒自己,更何況,學校里還有那么多孩子在等她。為了能把更多的注意力從女兒身上轉移開來,崔蓮粉狠心為女兒轉了學。2010年,得知學校有一項從朝鮮族學校選拔一名朝鮮語文教師去支教的任務后,還在接受治療的崔蓮粉主動請纓,欣然前往,熱情的工作態度受到支教學校領導與師生的一致認可。
師愛如母育童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身為教師,給予他們的愛不該有絲毫偏頗。崔蓮粉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與教研室教師備課、研討
回憶往事,崔蓮粉感慨良多,她曾教過一個四年級的聾啞女孩,因為自卑非常敏感,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性格也變得越發怪癖。有人好心提醒過崔蓮粉,這孩子的情況完全可以送到特殊學校去,可當她看到女孩那雙閃爍的眼睛就舍不得了,于是決定對其進行特殊教育。
崔蓮粉每天都要學習手語,在與女孩的日常互動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課上,崔蓮粉特別注意自己的口型,以便能讓女孩通過口型來學習知識,同時,還在她旁邊安排了一位有責任心的女同學幫助她的學習與生活。課下,為了能夠讓女孩掌握更多的朝鮮語文字,崔蓮粉對她進行個別輔導;發現女孩特別喜歡畫畫,崔蓮粉就經常給她買圖畫本,每天鼓勵、表揚,還給她的畫附上很多充滿愛與希望的評語。女孩對畫漫畫越來越有興趣,在全校美術競賽中還獲得了特等獎。通過不斷努力,女孩還勇敢地上臺參與表演,與同學相處得也愈加融洽了。愛,會讓孩子走得更遠更堅定。女孩的變化背后是崔蓮粉的辛勤付出和不離不棄。

組織學生開展獻愛心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與孩子一起創造真善美的小世界,讓他們在感受別人愛的同時,也嘗試著去愛別人。”崔蓮粉認為,在授業解惑的同時,讓孩子擁有一顆愛心尤為重要。于是她用行動給孩子們作著表率:為身患癌癥無法正常上學的學生輔導功課,并捐款500元;每年六一,給班級留守兒童買學習用品、衣物等。身教更勝言傳,在她的影響下,孩子們將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匯集起來,捐給貧困學生,共計3000多元;每個假期,孩子們都會去敬老院或者社區慰問孤寡老人,打掃衛生還進行慰問演出……
激發潛能促提升
用愛心浸潤學生,用耐心成就學生,崔蓮粉時刻關注著孩子,想方設法激發出他們內在的潛能,從而更好地發展。
在心理過渡期時,孩子們的個性都不盡相同。有從只有四個人的班級來的、有比普通學生大三歲的、有父母是不同民族的,還有因父母出國勞務留守在親戚家的……面對這個如同一盤散沙的集體,崔蓮粉陷入了深思,為了培養班集體的凝聚力,她決定通過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

崔蓮粉教師
針對班上有一些體格健碩的孩子,崔蓮粉從體育競技運動入手來訓練,并適時提出對學習等其他方面的要求;針對一些學習上的潛能生,她每天放學后無償為他們輔導功課。漸漸地,孩子們對自己和班級都有了重新的認識和定位。在她的帶領下,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學習成績持續提升。四年級通考時,她所教的兩個班級及格率百分之百,這樣優異的成績在全市也僅有三個班而已。除此,孩子們在美術競賽、隊列比賽、計算競賽、朗讀比賽、體操比賽、合唱比賽等活動中均獲得集體一等獎的好成績。一時間,班級里涌現出很多排球、滑冰、鋼琴、主持人、讀書、作文等小能手,收獲了全校師生的贊譽。班級還獲得了市優秀中隊、市支援災害地區最優秀班級、市道德模范班級等榮譽稱號。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崔蓮粉一直秉承著快樂教學的理念,以愛澆灌學生,讓孩子們以愉悅的心情上課,課堂氛圍十分融洽。每當州、市開展觀摩課時,她都會代表學校開展教學活動。她充分了解孩子們的個性、潛能和特長,為孩子量身定制難易不同、各有側重的小組學習卡,總結摸索出具有該班學習風格的學習流程和模式,讓孩子學會了堅持、理解與包容,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個性。
因教學有方,成績優異,崔蓮粉收獲了諸多榮譽。曾先后獲評延吉市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優秀中隊輔導員,并多次在省、州、市教育刊物發表論文,有許多德育論文、教學論文獲得獎項。
潛心為人師,精心育桃李。讓孩子們都能成為正直、善良的人是崔蓮粉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她在教育的路上播撒愛心,歷練匠心,用點滴付出默默踐行著一個人民教師的事業追求,用愛和責任靜待著滿園花開。
四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這首詩可謂是延吉市公園小學六年五班班主任崔蓮粉的真實寫照。從教32載,她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們身上,以滿腔的熱忱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無私奉獻,默默耕耘,就像一道和煦的陽光溫暖著周圍的同事,幸福著身邊的孩子們。
紅燭燃盡亦無悔
“有比教師更幸福的職業嗎?”這是常掛在崔蓮粉嘴邊的話,每當有人跟她提及當老師不易這個話題時,她的臉上總帶著笑意反問一句,看似戲言,實則真心。崔蓮粉就是這樣想的,因為,她愛這個職業勝過愛自己,寧做一支紅燭,愿為教育事業奉獻所有的光和熱,一生無悔。

課堂教學
“既然接受了這些學生,就會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都要做到無愧于心。”這是崔蓮粉的座右銘,她以此為準則,時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好教師,無論疾病還是忙碌,她從未因個人原因耽誤過工作,而是永遠把學校和學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孩子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為了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崔蓮粉的生育計劃一推再推,到34歲才有身孕,由于年齡和身體原因,醫生多次叮囑她休息,可她從不“聽話”,一次假也沒請過。她還經常拖著沉重的身子去車站和網吧找尋叛逆的孩子們。孕期,崔蓮粉有很多次因手腫拿不起粉筆的時候,她總是笑笑,一句抱怨也沒有。就這樣,她一直堅持上班,直到孩子們畢業典禮后的第四天生下了女兒。

組織慰問演出
師愛如母育童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身為教師,給予他們的愛不該有絲毫偏頗。崔蓮粉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

與教研室教師備課、研討
崔蓮粉每天都要學習手語,在與女孩的日常互動中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在課上,崔蓮粉特別注意自己的口型,以便能讓女孩通過口型來學習知識,同時,還在她旁邊安排了一位有責任心的女同學幫助她的學習與生活。課下,為了能夠讓女孩掌握更多的朝鮮語文字,崔蓮粉對她進行個別輔導;發現女孩特別喜歡畫畫,崔蓮粉就經常給她買圖畫本,每天鼓勵、表揚,還給她的畫附上很多充滿愛與希望的評語。女孩對畫漫畫越來越有興趣,在全校美術競賽中還獲得了特等獎。通過不斷努力,女孩還勇敢地上臺參與表演,與同學相處得也愈加融洽了。愛,會讓孩子走得更遠更堅定。女孩的變化背后是崔蓮粉的辛勤付出和不離不棄。

組織學生開展獻愛心活動
激發潛能促提升
用愛心浸潤學生,用耐心成就學生,崔蓮粉時刻關注著孩子,想方設法激發出他們內在的潛能,從而更好地發展。
在心理過渡期時,孩子們的個性都不盡相同。有從只有四個人的班級來的、有比普通學生大三歲的、有父母是不同民族的,還有因父母出國勞務留守在親戚家的……面對這個如同一盤散沙的集體,崔蓮粉陷入了深思,為了培養班集體的凝聚力,她決定通過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

崔蓮粉教師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崔蓮粉一直秉承著快樂教學的理念,以愛澆灌學生,讓孩子們以愉悅的心情上課,課堂氛圍十分融洽。每當州、市開展觀摩課時,她都會代表學校開展教學活動。她充分了解孩子們的個性、潛能和特長,為孩子量身定制難易不同、各有側重的小組學習卡,總結摸索出具有該班學習風格的學習流程和模式,讓孩子學會了堅持、理解與包容,從而形成了鮮明的個性。
因教學有方,成績優異,崔蓮粉收獲了諸多榮譽。曾先后獲評延吉市優秀黨員、優秀教師、優秀中隊輔導員,并多次在省、州、市教育刊物發表論文,有許多德育論文、教學論文獲得獎項。
潛心為人師,精心育桃李。讓孩子們都能成為正直、善良的人是崔蓮粉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她在教育的路上播撒愛心,歷練匠心,用點滴付出默默踐行著一個人民教師的事業追求,用愛和責任靜待著滿園花開。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