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民生情懷提升城市“溫度”
2019-12-23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
今年以來,延吉市持續在扶貧、教育、醫療等方面發力,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讓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確保民生改善與經濟增長同步。
廁所革命,打造美麗鄉村新生活
12月6日,記者來到延吉市朝陽川鎮龍盛村村民姜鳳仁家中,院墻角的廁所非常顯眼,跟想象中的農村廁所截然不同。53歲的姜鳳仁是村里的老住戶,提起新建的廁所,他豎起大拇指:“過去家里使用的旱廁,一到夏天味道十分難聞。如今,改造后的廁所既整潔又衛生,如廁環境有了極大改善。”
如今,龍盛村村民家中的傳統旱廁,都改成了堆肥式非水沖旱廁。記者在改造后的廁所內看到,灰色的鋼板上鑲嵌著嶄新的蹲便器,廁所內整潔干凈。
廁所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衛生設施,也是反映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延吉市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把廁所改造作為農村環境提升行動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確保改廁工程質量,打造村民如廁“放心工程”,該市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等方式,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要求,全力推進堆肥式非水沖旱廁技術。截至目前,該市已有262家農戶完成傳統旱廁改造。
優質服務,提升母嬰幸福指數
為加強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婦幼民生工程服務水平,延吉市不斷優化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領域,真正為廣大婦女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延吉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得扎實成效 人民群眾獲得實在幸福感

延吉市醫療保障局局長高志國為包保貧困戶詳細講解醫保扶貧政策
在延吉婦幼保健所掛號處,記者見到了前來為孩子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延吉市民馬靜,她告訴記者:“這里服務非常好,讓我感到很踏實。”馬靜說。
“嬰兒出生后,有些先天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雖低,但能嚴重影響智力發育,且可導致終身殘疾。早檢查、早發現,及時轉診治療,可以減輕兒童的致殘程度。”延吉婦幼保健所副所長余晶說,截至10月末,該所已為4738人進行了新生兒疾病篩查。
為全面改善兒童口腔健康,該所還面向42天新生兒及母親和孕中期孕婦開展免費齲病風險篩查試點項目。通過患齲風險篩查,精準掌控個體患齲風險,進一步了解齲病防范的起始時間,降低兒童齲齒患病率。截至10月末,該所已免費為8345名目標人群進行了檢測。
強化設施,改善教育教學環境
教育是民生之本。為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新期待,延吉市將每一所學校都當成精品學校來打造,全力改善教育教學環境。

延吉市加大校舍基礎建設力度 落實教育惠民工作
記者在延吉市延河小學校教學樓及食堂建設項目現場看到,總建筑面積18800平方米的新建教學樓拔地而起,主體工程已完工。
“項目設有65個停車位和設備間,有52間普通教室和相應的實驗室、活動室及多功能會議室等,建成后可容納2860名學生就讀。”據延吉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確保各項工程有序開展,該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協調相關部門簡化工程建設審批程序,嚴格施工建設,嚴把工程質量。
“今年,延吉市的教育資源優化提升力度前所未有。”據延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延吉市不斷完善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學生學習條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全市教育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記者 劉戰國
廁所革命,打造美麗鄉村新生活
12月6日,記者來到延吉市朝陽川鎮龍盛村村民姜鳳仁家中,院墻角的廁所非常顯眼,跟想象中的農村廁所截然不同。53歲的姜鳳仁是村里的老住戶,提起新建的廁所,他豎起大拇指:“過去家里使用的旱廁,一到夏天味道十分難聞。如今,改造后的廁所既整潔又衛生,如廁環境有了極大改善。”
如今,龍盛村村民家中的傳統旱廁,都改成了堆肥式非水沖旱廁。記者在改造后的廁所內看到,灰色的鋼板上鑲嵌著嶄新的蹲便器,廁所內整潔干凈。
廁所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衛生設施,也是反映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今年以來,延吉市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把廁所改造作為農村環境提升行動的重中之重,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確保改廁工程質量,打造村民如廁“放心工程”,該市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等方式,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要求,全力推進堆肥式非水沖旱廁技術。截至目前,該市已有262家農戶完成傳統旱廁改造。
優質服務,提升母嬰幸福指數
為加強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提升婦幼民生工程服務水平,延吉市不斷優化服務模式,拓寬服務領域,真正為廣大婦女兒童健康保駕護航。

延吉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得扎實成效 人民群眾獲得實在幸福感

延吉市醫療保障局局長高志國為包保貧困戶詳細講解醫保扶貧政策
“嬰兒出生后,有些先天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雖低,但能嚴重影響智力發育,且可導致終身殘疾。早檢查、早發現,及時轉診治療,可以減輕兒童的致殘程度。”延吉婦幼保健所副所長余晶說,截至10月末,該所已為4738人進行了新生兒疾病篩查。
為全面改善兒童口腔健康,該所還面向42天新生兒及母親和孕中期孕婦開展免費齲病風險篩查試點項目。通過患齲風險篩查,精準掌控個體患齲風險,進一步了解齲病防范的起始時間,降低兒童齲齒患病率。截至10月末,該所已免費為8345名目標人群進行了檢測。
強化設施,改善教育教學環境
教育是民生之本。為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新期待,延吉市將每一所學校都當成精品學校來打造,全力改善教育教學環境。

延吉市加大校舍基礎建設力度 落實教育惠民工作
“項目設有65個停車位和設備間,有52間普通教室和相應的實驗室、活動室及多功能會議室等,建成后可容納2860名學生就讀。”據延吉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確保各項工程有序開展,該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協調相關部門簡化工程建設審批程序,嚴格施工建設,嚴把工程質量。
“今年,延吉市的教育資源優化提升力度前所未有。”據延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延吉市不斷完善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學生學習條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全市教育面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記者 劉戰國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