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殺年豬 備年貨 品年俗 臺巖村盛宴慶脫貧迎新年
2020-01-17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延吉新聞網 1月17日訊(記者 王棟 付楊)1月17日,傳統農歷小年。一進入延吉市依蘭鎮臺巖村,遠遠地就聽到了鞭炮和嗩吶鑼鼓的喧鬧聲,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首屆鄉村年俗節在這里舉行。摘掉了貧困帽、拔掉了貧窮根的臺巖人紛紛走出家門齊聚一堂,用一場年俗盛宴展現新時代臺巖人的新風貌,共享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美麗鄉村迎來祥和新年。

臺巖村首屆鄉村民俗節現場 王棟 攝

年貨大集 王棟 攝

年貨大集上的黑豬肉十分熱銷 王棟 攝

村民自制的香油吸引廣大市民購買 王棟 攝

鞭炮銷售十分火爆 王棟 攝
循著吆喝聲來到村主路上,黑豬肉、延邊黃牛肉、溜達雞、粘豆包、大饅頭、苞米茬子、蘇子油等臺巖村無公害健康農副產品種類繁多,慕名而來的市民齊聚于此,購鄉土貨,憶農家情。村路兩側,臺巖村還展出了以春節習俗、東北殺豬菜、十二生肖的來歷及意義等內容的年俗文化展,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吸引廣大市民駐足觀看。

殺年豬 王棟 攝

分割年豬肉 王棟 攝

村民正在制作殺豬菜 王棟 攝

做好的殺豬菜裝盤上桌 王棟 攝
年俗節的重頭戲要屬引人注目的“年豬宴”。在村民齊海倫家,5頭200斤左右的肥碩年豬現場屠宰,這些豬都是臺巖村村民自家用苞米面喂養大的黑豬,由于生長周期長達一年,豬肉色澤鮮紅,肉質上乘。村民在院內支起鐵鍋,將新鮮豬肉制作成酸菜燉豬肉、血腸、排骨、肘子等一道道熱氣騰騰的殺豬菜,讓現場市民大快朵頤,既體驗了鄉土年味,又重溫了傳統年俗,勾起了大家心尖上的無限鄉愁。

書法家揮毫潑墨 為村民寫春聯 送福字 王棟 攝

領到福字的村民非常開心 王棟 攝

年俗文化展 王棟 攝
此外,延吉市文聯組織市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為村民寫春聯、送春聯、送福字。
據了解,臺巖村是依蘭鎮唯一的貧困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115人。截止到2018年末,臺巖村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出列。該村產業項目包括臺巖村黃牛養殖項目和臺巖村儲藏庫項目,2016年至2019年,共有426人獲得產業分紅共計50.31萬元。2019年,圓滿完成退出貧困村和脫貧戶的鞏固達標任務,保證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無一人返貧。

滑冰車 王棟 攝

抽冰噶兒 王棟 攝

大秧歌扭起來 王棟 攝

臺巖村村民喜氣洋洋迎新年 王棟 攝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臺巖村大力開展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對村公路兩側、村屯內道路兩側、休閑文化廣場等公共場所和農戶房前屋后進行綠化,綠化面積約為1770平方米;在臺巖村五組打造2公頃花海1處,栽百合、串紅等10余種鮮花,近10萬余株;2018年新建圍墻 2491米,改造圍墻3732米,新建圍欄8479米;2019年新建柵欄1230米;改造實體圍墻130米。

冷桂榮向記者展示自制的干糧 王棟 攝
現年68歲的冷桂榮是臺巖村5組村民,原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俗節當天,她在村主路支起了攤位,銷售親自做的粘豆包、饅頭、發糕和自家雞下的土雞蛋,吸引市民紛紛前來購買。
冷桂榮兒子患有雙側股骨頭壞死,喪失勞動能力,加之冷桂榮和老伴沒有退休金,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出租土地的租金,生活十分困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冷桂榮全家在“一張網兜底”政策幫助下,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加上每月發放的低保金和年底村產業項目分紅,讓冷桂榮一家徹底脫貧“摘帽”,過上了不再為吃穿發愁的好日子。
雖然有了扶貧的好政策,但是冷桂榮不等、不靠,憑著自己的勤勞和付出,努力奔向小康生活。“我們全家趕上了好時候,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是想要過上更好的日子,還得靠自己努力,現在不是全民奔小康嘛,咱也不能拖后腿啊。”冷桂榮說。

臺巖村首屆鄉村民俗節現場 王棟 攝

年貨大集 王棟 攝

年貨大集上的黑豬肉十分熱銷 王棟 攝

村民自制的香油吸引廣大市民購買 王棟 攝

鞭炮銷售十分火爆 王棟 攝

殺年豬 王棟 攝

分割年豬肉 王棟 攝

村民正在制作殺豬菜 王棟 攝

做好的殺豬菜裝盤上桌 王棟 攝
年俗節的重頭戲要屬引人注目的“年豬宴”。在村民齊海倫家,5頭200斤左右的肥碩年豬現場屠宰,這些豬都是臺巖村村民自家用苞米面喂養大的黑豬,由于生長周期長達一年,豬肉色澤鮮紅,肉質上乘。村民在院內支起鐵鍋,將新鮮豬肉制作成酸菜燉豬肉、血腸、排骨、肘子等一道道熱氣騰騰的殺豬菜,讓現場市民大快朵頤,既體驗了鄉土年味,又重溫了傳統年俗,勾起了大家心尖上的無限鄉愁。

書法家揮毫潑墨 為村民寫春聯 送福字 王棟 攝

領到福字的村民非常開心 王棟 攝

年俗文化展 王棟 攝
此外,延吉市文聯組織市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現場揮毫潑墨,為村民寫春聯、送春聯、送福字。
據了解,臺巖村是依蘭鎮唯一的貧困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115人。截止到2018年末,臺巖村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出列。該村產業項目包括臺巖村黃牛養殖項目和臺巖村儲藏庫項目,2016年至2019年,共有426人獲得產業分紅共計50.31萬元。2019年,圓滿完成退出貧困村和脫貧戶的鞏固達標任務,保證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無一人返貧。

滑冰車 王棟 攝

抽冰噶兒 王棟 攝

大秧歌扭起來 王棟 攝

臺巖村村民喜氣洋洋迎新年 王棟 攝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臺巖村大力開展改善人居環境工作,對村公路兩側、村屯內道路兩側、休閑文化廣場等公共場所和農戶房前屋后進行綠化,綠化面積約為1770平方米;在臺巖村五組打造2公頃花海1處,栽百合、串紅等10余種鮮花,近10萬余株;2018年新建圍墻 2491米,改造圍墻3732米,新建圍欄8479米;2019年新建柵欄1230米;改造實體圍墻130米。

冷桂榮向記者展示自制的干糧 王棟 攝
現年68歲的冷桂榮是臺巖村5組村民,原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俗節當天,她在村主路支起了攤位,銷售親自做的粘豆包、饅頭、發糕和自家雞下的土雞蛋,吸引市民紛紛前來購買。
冷桂榮兒子患有雙側股骨頭壞死,喪失勞動能力,加之冷桂榮和老伴沒有退休金,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出租土地的租金,生活十分困難。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冷桂榮全家在“一張網兜底”政策幫助下,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加上每月發放的低保金和年底村產業項目分紅,讓冷桂榮一家徹底脫貧“摘帽”,過上了不再為吃穿發愁的好日子。
雖然有了扶貧的好政策,但是冷桂榮不等、不靠,憑著自己的勤勞和付出,努力奔向小康生活。“我們全家趕上了好時候,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是想要過上更好的日子,還得靠自己努力,現在不是全民奔小康嘛,咱也不能拖后腿啊。”冷桂榮說。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