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到群眾心坎上
2020-05-06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
“我們很期待改造后的居住環境,雖然才開工,但大家共管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5月1日10時,記者在延吉市菊花路西側的工行小區污水排水管道施工現場看到,挖掘機、推土機正緊張作業,工人們頂著烈日,有的三五成群抬著鋼帶波紋管道向地溝移動,有的深入井下為新建下水井抹口堵眼。工行小區施工單位負責人、吉林省華興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資料員李浩告訴記者,該工程鋪設污水管道110米,污水檢查井10個、化糞池2個,將于5月底完工,并將對小區路面、綠化設施、健身器材、電力和燃氣管線等進行維護和更新。

工行小區改造后效果圖 付楊 攝

老舊小區開始改造動工 北山街道供圖
目前,在延吉市讓居民期盼的不僅有工行小區。一直以來,延吉市城鎮老舊小區因開發早、建設標準低、年久失養失修失管、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居民要求改造的呼聲非常強烈。如何讓更多人共享社會發展紅利,住進宜居的“好小區”,成為該市政府今年的民生目標。當日14時,氣溫直逼30攝氏度,在該市林海路雨污分流施工現場,挖溝機正在挖溝槽。施工道路兩旁站滿了觀看施工的居民,他們七嘴八舌地告訴記者,“我家樓前的這段路,路面不平、下雨就積水,是真正的‘水泥路’。”“我歲數大了,平時出街買菜最犯愁的就是走這條路,這回一改造,路平了,我這心里別提多敞亮了!”
“墻面要統一粉刷了,小區防盜門更換了,違建物都拆除了......咱這老房子現在住著舒心多了。”“你看,我們小區已經開工了!”新元公寓A區是改造小區之一,如今,小區內一改“臟亂擠”模樣,幾十個用彩鋼板搭建的“違規倉房”和“外擴陽臺”消失不見,路面和單元樓墻面上雖有之前搭建留下的痕跡,但小區居民堵在心里的煩惱卻散去了。“小區車位本來就不多,違建物搭建之后更占用公共資源。這一拆,果然寬敞了很多,以后不用為‘搶’不到車位再擔心了。”該小區住戶胡女士說。


施工人員正在作業 付楊 攝
記者在延吉市河南街道白菊社區旁的一小區倉房拆除現場看到,原本矗立在小區樓北側的幾十個磚砌倉房已被拆除。據該社區黨委副書記鐘金蘭介紹,該項目與違建倉房拆除項目不同,屬政府征收改造行為。倉房使用面積屬居民所有,政府拆除會按照每平方米400元補償倉房所有人,倉房門是鐵門和防盜門的再多補償240元和500元。拆除后將建停車場,按倉房所屬居民家中車輛情況進行分配。
改造提升了小區“氣質”,提高了房屋“身價”。據延吉市二手房產交易業內人士介紹,舊改房價雖不像棚改房價一樣會出現明顯上漲,但銷售前景較好。“托這次改造的福,我這房子能賣個好價錢。”該小區居民金女士說,她原本打算低價賣掉的房子,現在不著急了,準備等到改造完成后再出手。
“改造工程的順利推進,說明確實是一項民心工程。”延吉市建筑服務中心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負責人周志誠說,延吉市將
利用3年時間完成市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489個小區的改造任務。
為確保這項惠民工程切實惠及民生,延吉市委、市政府將“改在群眾心坎上”作為該市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思想,讓群眾參與貫穿全過程,聽取群眾意見。改造前,邀請有資質的建筑公司做好設計方案,并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開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施工中,主管部門對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管。改造完成后,按照常態長效管理的要求,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
(記者 徐志成)

工行小區改造后效果圖 付楊 攝

老舊小區開始改造動工 北山街道供圖
“墻面要統一粉刷了,小區防盜門更換了,違建物都拆除了......咱這老房子現在住著舒心多了。”“你看,我們小區已經開工了!”新元公寓A區是改造小區之一,如今,小區內一改“臟亂擠”模樣,幾十個用彩鋼板搭建的“違規倉房”和“外擴陽臺”消失不見,路面和單元樓墻面上雖有之前搭建留下的痕跡,但小區居民堵在心里的煩惱卻散去了。“小區車位本來就不多,違建物搭建之后更占用公共資源。這一拆,果然寬敞了很多,以后不用為‘搶’不到車位再擔心了。”該小區住戶胡女士說。


施工人員正在作業 付楊 攝
記者在延吉市河南街道白菊社區旁的一小區倉房拆除現場看到,原本矗立在小區樓北側的幾十個磚砌倉房已被拆除。據該社區黨委副書記鐘金蘭介紹,該項目與違建倉房拆除項目不同,屬政府征收改造行為。倉房使用面積屬居民所有,政府拆除會按照每平方米400元補償倉房所有人,倉房門是鐵門和防盜門的再多補償240元和500元。拆除后將建停車場,按倉房所屬居民家中車輛情況進行分配。
改造提升了小區“氣質”,提高了房屋“身價”。據延吉市二手房產交易業內人士介紹,舊改房價雖不像棚改房價一樣會出現明顯上漲,但銷售前景較好。“托這次改造的福,我這房子能賣個好價錢。”該小區居民金女士說,她原本打算低價賣掉的房子,現在不著急了,準備等到改造完成后再出手。
“改造工程的順利推進,說明確實是一項民心工程。”延吉市建筑服務中心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負責人周志誠說,延吉市將
利用3年時間完成市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489個小區的改造任務。
為確保這項惠民工程切實惠及民生,延吉市委、市政府將“改在群眾心坎上”作為該市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思想,讓群眾參與貫穿全過程,聽取群眾意見。改造前,邀請有資質的建筑公司做好設計方案,并對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開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施工中,主管部門對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管。改造完成后,按照常態長效管理的要求,鞏固老舊小區改造成果。
(記者 徐志成)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