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斗奔跑中書寫幸福延邊新答卷
2020-07-17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
歷史前進的步伐,總會因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點而昂揚激越。
2015年7月16日,就是這樣一個鐫刻在延邊各族人民心中的重要節點。
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在白山黑水間定格了一個又一個深情難忘的瞬間,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重逾萬鈞的囑托,猶如戰鼓春雷,激發起延邊人民奮斗追夢的強大力量,成為延邊人民砥礪向前的指南和坐標。
五年來,延邊人民牢記總書記的鞭策與重托,不負使命,銳意進取,在奮斗奔跑中書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精彩答卷。
★銘記囑托謀奮進★
令人驚嘆的活力迸發,源于科學思想的定向領航。
五年前,也是這個美好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從延邊博物館到光東村田間炕頭,再到吉林敖東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從“努力建成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示范區”到“糧食也要打出品牌”再到“每家制藥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 ——總書記一路深切關懷,一路把舵領航。
心間牢記殷殷囑托,前進路上方向明確,我們“跑”的凝心聚力,自信從容。
五年來,延邊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邁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實步伐。
面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等多重困難考驗,我州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轉化為具體工作思路和舉措,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廣大干部群眾守正創新,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2016—2019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8%,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4.9%,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158元、12520元,年均增長6.7%和8.7%。
★對標囑托開新局★
令人驚嘆的前進速度,源于偉大力量的強勁引擎。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拼搏奮進中干事創業,我們“跑”的蹄疾步穩,創新有為。
“你好,我家小區下水道堵了,怎么辦啊?”近日,延吉市民徐大媽習慣性地撥打了12345政務服務熱線。“這條熱線整合的真好,幫了我們老百姓的大忙!”徐大媽說,以前總覺得深化改革那都是政府的事,和老百姓關系不大,可如今,不管啥事一個熱線電話就給辦了,辦證也不用東奔西跑了。這些變化和便利歸根結底都是深化改革的福利。
這些年,太多太多像徐大媽說的具體改變,已經匯聚成延邊改革開放最鮮活的成就畫卷。
五年來,我州堅持以頂層設計為指導,聚焦制約全州發展的重大改革事項、具有延邊特色的創新性改革事項、群眾期盼解決的民生改革事項,全面釋放改革紅利。

國家、省級試點改革和政府系統改革任務先后落地,機構改革順利完成。農村綜合改革扎實推進,家庭農場、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經驗在全國、全省推廣。農村土地收益保證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兩項試點全面鋪開,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政務服務事項 70%以上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水電氣暖等民生服務事項進駐縣(市)政務大廳,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捷。大力減輕企業負擔,累計減稅降費25億元。
五年來,我們始終高舉開發開放大旗不動搖,堅定不移打開放牌、走開放路,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強化互聯互通建設,古城里和沙坨子口岸升級為國家級口岸?,q馬鐵路恢復通車并穩定運營,琿春防川至豆滿江臨時通道獲批,“長琿歐”貨運班列、琿春海產品班列試運行?,q春至扎魯比諾至釜山航線持續運營,內貿外運航線實現雙向運輸,累計運貨6443標箱。“空中走廊”加速拓寬,累計新開國內航線18條、國際航線5條、地方航線1條,空港旅客吞吐量由145.8萬人次增加到166萬人次。完善開放平臺載體,一批國家級、省級園區加快建設,琿春列入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深化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友好城市交往,與韓國江源道、意大利貝加莫省等8個國外地區新建友好關系,多邊合作成果不斷擴大,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落實囑托譜新篇★
令人振奮的發展進度,源于時代擔當的持續推動。
強支撐穩運行,搶抓機遇富民強州,我們“跑”的步履堅實,鏗鏘有力。
五年來,我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按照省委、省政府“三抓”、“三早”工作部署,狠抓重大項目建設, 通過開展項目建設“雙百會戰”、開復工百日攻堅等活動,催生一批打基礎、穩當前、利長遠的重大項目陸續竣工、投產。
在和龍,阿爾本時尚服裝科技產業園區正以可見的速度崛起;
在龍井,即將貫通的國道丹阿線安作洞隧道將該路段由原來蜿蜒曲折的9公里縮短至1公里多,讓山里的百姓距離外面的世界又近了一步;
在敦化,吉林禾迪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項目已經試生產,建筑板材源源不斷地下線,“惱人”的秸稈從此成為環保新材料;
在汪清,桃源小木耳智慧工廠里,全流程自動化的生產模式,讓這一傳統產業不再“傳統”,也讓汪清縣實現了從“黑木耳千擔縣”到 “國家級食用菌安全出口示范區”的升級蛻變……
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州累計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23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88個、10億元以上項目98個。 繼2015年延邊跨入“高鐵時代”,一大批高鐵、高速、國道等交通項目建設,正在進一步打通延邊的“大動脈”。
我州堅持把工業經濟作為穩增長的主戰場,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規模。目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03戶,煙草、醫藥、食品等主導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礦泉水、人參、生態食品和現代醫藥等綠色健康產業向規?;?、高端化方向發展。
為全面激發市場活力,我州出臺一系列更優惠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資政策,突出抓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累計招商引資入統項目557個,到位資金1494.4億元,年均增長9.03%,形成了敦化醫藥產業集群、安圖紅豐礦泉水小鎮等一批特色集聚產業發展區。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活力,扶持大眾創業、激勵萬眾創新,多措并舉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突破4.49萬戶,較2015年增長45.25%,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983.4億元,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9家。
★踐行囑托順民意★
令人暖心的民生溫度,源于大愛深情的為民服務。
解民憂謀民利,在踐行初心中造福人民,我們“跑”的辛勤忙碌,溫暖常在。

“以前想都沒想過,一個山溝里的農民,能夠不花錢就住進了樓房,讓我睡著睡著就能笑醒。”今年60歲的周景琴逢人就說自己的這份幸福。原籍圖們市長安鎮葦子溝村的她,多年前外出打工, 在龍井市天寶山鎮礦區買了一處小平房。老房子年久失修,低矮昏暗冬不保暖夏不隔熱,還有煤煙中毒的危險。去年10月16日,借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的光,她家沒添一分錢就搬進了龍井市工農小區一套50平方米的樓房里。“現在啥后顧之憂都沒有了,想洗澡就能洗,打開火就能燒水做飯,想買啥樓下有市場……”生活的巨變,讓這位“花甲奶奶”充滿了幸福。如今,周景琴和老伴都在小區物業工作,一個做保潔,一個做門衛,每天的日子充實又快樂。
當下的延邊,“周景琴”們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五年來,我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讓各族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由448元/月和3173元/年提高到561元/月和4021元/年;養老機構發展到183家,床位數達16730張,邊境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實現全覆蓋;累計擴建城市道路194.4萬平方米,更新、改造市政管網1338.7公里,增加城市綠地352.4公頃,改造老舊小區102.5萬平方米、棚戶區5.8萬套;新建城區獨立公辦幼兒園13所、農村獨立公辦幼兒園22所,新建、改擴建校園校舍79.43萬平方米,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惠及學生4.09萬人;醫療保險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先診療、后付費”受益群眾達51.7萬人次,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行政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
站上新的起點,延邊人民將永遠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延邊答卷。
(記者 肖玉敏)
2015年7月16日,就是這樣一個鐫刻在延邊各族人民心中的重要節點。
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在白山黑水間定格了一個又一個深情難忘的瞬間,留下了一個又一個重逾萬鈞的囑托,猶如戰鼓春雷,激發起延邊人民奮斗追夢的強大力量,成為延邊人民砥礪向前的指南和坐標。
五年來,延邊人民牢記總書記的鞭策與重托,不負使命,銳意進取,在奮斗奔跑中書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精彩答卷。
★銘記囑托謀奮進★
令人驚嘆的活力迸發,源于科學思想的定向領航。
五年前,也是這個美好時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從延邊博物館到光東村田間炕頭,再到吉林敖東延吉股份有限公司;從“努力建成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示范區”到“糧食也要打出品牌”再到“每家制藥企業都必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使每一種藥、每一粒藥都安全、可靠、放心” ——總書記一路深切關懷,一路把舵領航。

心間牢記殷殷囑托,前進路上方向明確,我們“跑”的凝心聚力,自信從容。
五年來,延邊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邁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實步伐。
面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等多重困難考驗,我州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轉化為具體工作思路和舉措,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廣大干部群眾守正創新,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2016—2019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8%,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4.9%,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158元、12520元,年均增長6.7%和8.7%。
★對標囑托開新局★
令人驚嘆的前進速度,源于偉大力量的強勁引擎。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拼搏奮進中干事創業,我們“跑”的蹄疾步穩,創新有為。
“你好,我家小區下水道堵了,怎么辦啊?”近日,延吉市民徐大媽習慣性地撥打了12345政務服務熱線。“這條熱線整合的真好,幫了我們老百姓的大忙!”徐大媽說,以前總覺得深化改革那都是政府的事,和老百姓關系不大,可如今,不管啥事一個熱線電話就給辦了,辦證也不用東奔西跑了。這些變化和便利歸根結底都是深化改革的福利。
這些年,太多太多像徐大媽說的具體改變,已經匯聚成延邊改革開放最鮮活的成就畫卷。
五年來,我州堅持以頂層設計為指導,聚焦制約全州發展的重大改革事項、具有延邊特色的創新性改革事項、群眾期盼解決的民生改革事項,全面釋放改革紅利。

五年來,我們始終高舉開發開放大旗不動搖,堅定不移打開放牌、走開放路,為加快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落實囑托譜新篇★
令人振奮的發展進度,源于時代擔當的持續推動。
強支撐穩運行,搶抓機遇富民強州,我們“跑”的步履堅實,鏗鏘有力。
五年來,我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按照省委、省政府“三抓”、“三早”工作部署,狠抓重大項目建設, 通過開展項目建設“雙百會戰”、開復工百日攻堅等活動,催生一批打基礎、穩當前、利長遠的重大項目陸續竣工、投產。
在和龍,阿爾本時尚服裝科技產業園區正以可見的速度崛起;
在龍井,即將貫通的國道丹阿線安作洞隧道將該路段由原來蜿蜒曲折的9公里縮短至1公里多,讓山里的百姓距離外面的世界又近了一步;
在敦化,吉林禾迪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項目已經試生產,建筑板材源源不斷地下線,“惱人”的秸稈從此成為環保新材料;

在汪清,桃源小木耳智慧工廠里,全流程自動化的生產模式,讓這一傳統產業不再“傳統”,也讓汪清縣實現了從“黑木耳千擔縣”到 “國家級食用菌安全出口示范區”的升級蛻變……
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州累計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23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888個、10億元以上項目98個。 繼2015年延邊跨入“高鐵時代”,一大批高鐵、高速、國道等交通項目建設,正在進一步打通延邊的“大動脈”。
我州堅持把工業經濟作為穩增長的主戰場,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規模。目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03戶,煙草、醫藥、食品等主導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礦泉水、人參、生態食品和現代醫藥等綠色健康產業向規?;?、高端化方向發展。

為全面激發市場活力,我州出臺一系列更優惠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資政策,突出抓好精準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和產業鏈招商,累計招商引資入統項目557個,到位資金1494.4億元,年均增長9.03%,形成了敦化醫藥產業集群、安圖紅豐礦泉水小鎮等一批特色集聚產業發展區。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活力,扶持大眾創業、激勵萬眾創新,多措并舉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突破4.49萬戶,較2015年增長45.25%,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實現1983.4億元,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9家。
★踐行囑托順民意★
令人暖心的民生溫度,源于大愛深情的為民服務。
解民憂謀民利,在踐行初心中造福人民,我們“跑”的辛勤忙碌,溫暖常在。


當下的延邊,“周景琴”們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五年來,我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讓各族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準分別由448元/月和3173元/年提高到561元/月和4021元/年;養老機構發展到183家,床位數達16730張,邊境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實現全覆蓋;累計擴建城市道路194.4萬平方米,更新、改造市政管網1338.7公里,增加城市綠地352.4公頃,改造老舊小區102.5萬平方米、棚戶區5.8萬套;新建城區獨立公辦幼兒園13所、農村獨立公辦幼兒園22所,新建、改擴建校園校舍79.43萬平方米,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惠及學生4.09萬人;醫療保險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先診療、后付費”受益群眾達51.7萬人次,村衛生室全部完成標準化建設,行政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
站上新的起點,延邊人民將永遠牢記總書記囑托,在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奮力譜寫新時代的延邊答卷。
(記者 肖玉敏)
【責編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