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創城:從“面子”向“里子”延伸
老舊小區和小街小巷好比一座城市的“里子”,看似不起眼,卻最貼近百姓生活,它直接反映著一座城市的環境衛生水平、和諧宜居程度。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延吉市越來越多的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的環境得到了提升,可喜的變化每天都在上演。

志愿者對樓道多處進行全面清潔大掃除
重新鋪設的瀝青道路,路面干凈整潔,車輛停放井然有序,“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文明標語隨處可見。這是記者再次走進北山街道丹英社區健康小區的親身感受。
改造前,沒有物業的健康小區2、3號樓體區間的花壇占據了整個樓體間距的三分之二,由于無人管理維護,已成為居民的小菜園。小區內停車位緊張、停車混亂,私搭亂建、下水井蓋損壞、單元樓內小廣告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小區重新鋪設的瀝青路面 金俞成 攝
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根據創城工作要求,今年6月,健康小區正式開始環境整治。經過20多天的治理,上報的2類15個問題全部完成。共拆除改建花壇11處,鋪設瀝青路面3000平方米,鋪設方磚3200平方米,規劃停車位160個,拆除私搭違建6處,修補墻面300平方米,修復各類管道8處,清理樓道亂貼亂畫82個單元8000余張。同時組織州商務局、市委辦公室、共青團市委及各類志愿服務者400余人開展義務種植花苗活動5次,種植各類花苗3500余株......這一串串數字,都是創城帶來的巨大變化。創城,給丹英社區帶來了大變化,居住在這里的居民滿意度、幸福度提升,居民們紛紛表示,住在這里真的是越來越舒心了。
同樣沒有物業的進學街道麗陽社區慶賀小區的居民最近也有一件高興的事,那就是樓下的小路快要鋪好了,樓道內的門窗、燈泡等設施也在這兩天就要安裝。曾經一到晚間就“漆黑一片”的小區,即將迎來大變樣。

志愿者對小區環境衛生進行提升
慶賀小區建成有15年了,屬于老舊小區,不僅沒有物業,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配套設施也逐漸老化破舊。“走出小區,周邊環境更是揪心。”居民許女士說,以前,小區樓下的路面破損嚴重,白天灰塵大不說,攤上雨雪天路也不好走,造成了很大安全隱患。
但現在說起這里,許女士已是滿心歡喜。樓道被粉刷一新,樓下的路開始施工時,許女士和鄰居民們都對“創城”豎起了大拇指。一直無人問津的小街小巷,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這條路修好后,居民的出行更方便了。

健康小區改造前后對比圖 金俞成 攝
自延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各部門開啟聯動機制,大家相互配合,全方位多角度讓這些老舊小區、小街小巷華麗轉身。在創城“百日攻堅”任務下發后,各職能部門、機關干部、企業職工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加入其中,大家身穿志愿者“藍馬甲”,深入街道社區,集中清理小廣告、白色垃圾,集中整治私搭亂建、亂堆亂放,齊心協力,用實際行動扮靚家園,助力創城。城市的“面子”好看了,“里子”也在變化。創城,徹徹底底把城市的“面子”向“里子”延伸,“面子”“里子”都在改變著。

志愿者對樓道多處進行全面清潔大掃除
改造前,沒有物業的健康小區2、3號樓體區間的花壇占據了整個樓體間距的三分之二,由于無人管理維護,已成為居民的小菜園。小區內停車位緊張、停車混亂,私搭亂建、下水井蓋損壞、單元樓內小廣告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小區重新鋪設的瀝青路面 金俞成 攝
同樣沒有物業的進學街道麗陽社區慶賀小區的居民最近也有一件高興的事,那就是樓下的小路快要鋪好了,樓道內的門窗、燈泡等設施也在這兩天就要安裝。曾經一到晚間就“漆黑一片”的小區,即將迎來大變樣。

志愿者對小區環境衛生進行提升
但現在說起這里,許女士已是滿心歡喜。樓道被粉刷一新,樓下的路開始施工時,許女士和鄰居民們都對“創城”豎起了大拇指。一直無人問津的小街小巷,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這條路修好后,居民的出行更方便了。

健康小區改造前后對比圖 金俞成 攝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