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改善心滿足 居民感謝送錦旗
延吉新聞網9月16日訊(記者 楊婷婷)9月16日,新、老梨花苑居民將印有“為民辦實事 創城暖民心”“傾心創城盡全力 齊心合奏文明曲”的兩面錦旗送到延吉市紀委監委的干部手中,感謝他們在創城期間為小區環境改善做出的努力。

老梨花苑居民為市紀委監委干部送錦旗 楊婷婷 攝

老梨花苑居民為市紀委監委干部送錦旗

新梨花苑居民為市紀委監委干部送錦旗
“我們老梨花苑小區屬于老舊小區,過去公共設施不完善、私家車和摩托車亂停、樓道衛生臟亂差、院內亂堆亂放雜物多、墻體亂貼小廣告等很多問題。自創城以來,市紀委監委黨員干部每天下午到小區進行環境整治,這些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徹底改善了小區的生活環境……”老梨花苑小區居民李文強說道。
據了解,“創城”百日攻堅戰打響以來,市紀委監委組織全體黨員干部下沉到包保社區——公園街道園建社區,以黨支部為單位劃分四個區域,每周一至周六的下午(半天制)開展創城工作,堅持做到“每日一走訪、每日一處置、每日一匯報”,直面問題,精準發力,分類施策,整改落實,快速有效解決創城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清理樓道小廣告

清理建筑垃圾

清理車棚

擦拭樓梯扶手
截至目前,市紀委監委自制印發朝漢雙語版創城倡議書5600份,入戶調查3588戶,為無物業小區制作并懸掛創城展示板4個。清理79棟樓內墻體和外墻上的小廣告1.1萬張;聯合社區、物業清理302個單元樓道內的340處雜物,共計22車40噸;清理各類建筑垃圾、生活垃圾16噸;清理違建雞舍1處、私搭亂建12處、居民擅自耕種的自留地7處;清理亂停亂放15處、清理車棚1處、清理僵尸自行車170輛;聯合社區、物業,規劃并劃線停車位。
市紀委監委還通過與住建局、綜合執法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溝通協調,解決了旱廁改為水廁、社區辦公室周邊路面硬化、梨花路西段兩側綠化帶內堆放的垃圾,以及老梨花苑12號樓自來水管道、供熱管道破損造成排污管道堵塞等13項難點問題,加快推進了文明城市創建步伐。
居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困擾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創城工作贏得了居民的認可和好評。市紀委監委第一黨支部書記劉強說:“非常感謝居民們送來的錦旗,我們非常開心,也非常自豪。對每位紀檢監察干部來說,大家齊心協力‘創城’的精神風貌能夠感染到身邊每一個居民,這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極大的鼓舞。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形成全民參與、眾志成城的創城氛圍,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沖刺。”

老梨花苑居民為市紀委監委干部送錦旗 楊婷婷 攝

老梨花苑居民為市紀委監委干部送錦旗

新梨花苑居民為市紀委監委干部送錦旗
“我們老梨花苑小區屬于老舊小區,過去公共設施不完善、私家車和摩托車亂停、樓道衛生臟亂差、院內亂堆亂放雜物多、墻體亂貼小廣告等很多問題。自創城以來,市紀委監委黨員干部每天下午到小區進行環境整治,這些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徹底改善了小區的生活環境……”老梨花苑小區居民李文強說道。
據了解,“創城”百日攻堅戰打響以來,市紀委監委組織全體黨員干部下沉到包保社區——公園街道園建社區,以黨支部為單位劃分四個區域,每周一至周六的下午(半天制)開展創城工作,堅持做到“每日一走訪、每日一處置、每日一匯報”,直面問題,精準發力,分類施策,整改落實,快速有效解決創城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清理樓道小廣告

清理建筑垃圾

清理車棚

擦拭樓梯扶手
截至目前,市紀委監委自制印發朝漢雙語版創城倡議書5600份,入戶調查3588戶,為無物業小區制作并懸掛創城展示板4個。清理79棟樓內墻體和外墻上的小廣告1.1萬張;聯合社區、物業清理302個單元樓道內的340處雜物,共計22車40噸;清理各類建筑垃圾、生活垃圾16噸;清理違建雞舍1處、私搭亂建12處、居民擅自耕種的自留地7處;清理亂停亂放15處、清理車棚1處、清理僵尸自行車170輛;聯合社區、物業,規劃并劃線停車位。
市紀委監委還通過與住建局、綜合執法局、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溝通協調,解決了旱廁改為水廁、社區辦公室周邊路面硬化、梨花路西段兩側綠化帶內堆放的垃圾,以及老梨花苑12號樓自來水管道、供熱管道破損造成排污管道堵塞等13項難點問題,加快推進了文明城市創建步伐。
居民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困擾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創城工作贏得了居民的認可和好評。市紀委監委第一黨支部書記劉強說:“非常感謝居民們送來的錦旗,我們非常開心,也非常自豪。對每位紀檢監察干部來說,大家齊心協力‘創城’的精神風貌能夠感染到身邊每一個居民,這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是極大的鼓舞。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形成全民參與、眾志成城的創城氛圍,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沖刺。”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