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檢察院召開“文明出行 拒絕酒駕”新聞發布會
延吉新聞網9月23日訊(記者 季芳旭)9月23日上午,延吉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文明出行 拒絕酒駕”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該院危險駕駛案件的基本情況和案件辦理情況,努力營造全民懂法守法、人人反對酒駕的社會氛圍,積極倡導文明出行、拒絕酒駕。

新聞發布會 季芳旭 攝
會上,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延吉市危險駕駛案件的總體情況,并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近年來,延吉市危險駕駛案件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已成為該院受理各類案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案件。2015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081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242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22. 39%; 2016年, 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999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258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25.83%; 2017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992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410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41. 33%; 2018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349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570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42.3%;2019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186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523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44.1%;2020年到9月17日,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539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360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67%。根據近兩年的數據統計,該院每月受理的危險駕駛案件平均在30件以上,這其中不包括不構成醉駕的酒駕行為,即被行政處罰的酒后駕駛案件,也就是說,延吉市每天都有危險駕駛行為的發生,而且在不斷增加。
為進一步做好案件的繁簡分流,提高辦案效率,2017年以來,市檢察院實行了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成立了“快審組”,采用集中受理、 集中審查、集中開庭的工作方法,做到在受理后三日內審查終結并提起公訴,平均1天辦理3件。針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危險駕駛”案件,交由專人具體負責辦理,做到從閱卷、權利義務告知再到提審、制作法律文書在1天內完成,從而對當事人“一站式”做好案件所需的相關手續,讓當事人“只跑一次”。
另外,從2018年6月起,該院實現了遠程視頻庭審,通過同步音頻、視頻的傳輸實現了公訴人在檢察院就能完成庭審,創新了公訴和庭審方式,進一步提高了辦案效率。通過上述模式,近兩年,市檢察院在確保案件質量的情況下,有效縮短了案件的審結期限,解決了輕微刑事案件辦理時間過長的問題,更為有意義的是,大大提高了案件審結率和認罪認罰適用率。

新聞發布會 季芳旭 攝
會上,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延吉市危險駕駛案件的總體情況,并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近年來,延吉市危險駕駛案件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已成為該院受理各類案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案件。2015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081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242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22. 39%; 2016年, 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999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258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25.83%; 2017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992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410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41. 33%; 2018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349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570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42.3%;2019年,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186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523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44.1%;2020年到9月17日,共受理審查起訴案件539件,其中危險駕駛案件360件,占受理案件總數的67%。根據近兩年的數據統計,該院每月受理的危險駕駛案件平均在30件以上,這其中不包括不構成醉駕的酒駕行為,即被行政處罰的酒后駕駛案件,也就是說,延吉市每天都有危險駕駛行為的發生,而且在不斷增加。
為進一步做好案件的繁簡分流,提高辦案效率,2017年以來,市檢察院實行了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成立了“快審組”,采用集中受理、 集中審查、集中開庭的工作方法,做到在受理后三日內審查終結并提起公訴,平均1天辦理3件。針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危險駕駛”案件,交由專人具體負責辦理,做到從閱卷、權利義務告知再到提審、制作法律文書在1天內完成,從而對當事人“一站式”做好案件所需的相關手續,讓當事人“只跑一次”。
另外,從2018年6月起,該院實現了遠程視頻庭審,通過同步音頻、視頻的傳輸實現了公訴人在檢察院就能完成庭審,創新了公訴和庭審方式,進一步提高了辦案效率。通過上述模式,近兩年,市檢察院在確保案件質量的情況下,有效縮短了案件的審結期限,解決了輕微刑事案件辦理時間過長的問題,更為有意義的是,大大提高了案件審結率和認罪認罰適用率。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