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變臉”幸福來——延吉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見聞
10月21日早8時,延吉市新興街道民富社區工行小區門球場內,一場激烈的比賽正火熱進行。雖然氣溫較低,但老人們精神抖擻,揮舞球桿一展球技,場上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自從球場被翻新改造,我們這些老年人幾乎一整天都‘泡’在這里。” 77歲的市民吳忠哲笑呵呵地說,今年以來,工行小區煥然一新,有了停車位,樓體外墻粉刷一新,瀝青路面平整美觀,感覺小區特美觀,住著特舒服,心里特高興。”
三個“特”字道出吳忠哲的感受,更道出小區眾多居民的心聲。工行小區始建于1996年,共有住宅4棟,現有居民202戶,一直處于無物業管理狀態。由于年久失修,加之無人看管,小區內基礎設施破損嚴重,墻面臟,電線電纜雜亂,車輛亂停放,存在環境差、管理無序、功能不完善等老舊小區固有的諸多問題。4月10日,工行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正式復工。幾個月來,施工隊伍對小區污水管線、供熱和燃氣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修繕樓體屋頂,更換樓道門窗,增設庭院燈、小區涼亭、停車泊位和健身器材等設施。
安居才能樂業,居住環境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幾年來,延吉市加大對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全力實施一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市區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讓小區“好看”又“好住”,為居民創造一個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
改哪里?怎么改?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千頭萬緒,如何破題?
“在改造前期,我們廣泛征求、聽取群眾意見,詳細記錄小區存在的痛點和難點問題,統籌考慮居民用電、停車、排水等現實需求。” 延吉市住建局建筑工程服務中心科長李春燮說,延吉市立足于節約社會資源,大力提升老舊小區住房的質量和價值,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真正讓群眾受惠。
為更好地讓居民享受改造成果,延吉市加大宣傳力度,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 “戰斗堡壘”作用,廣泛征詢群眾意見,全面建立“意愿共商、方案共謀、家園共建、成果共享”的改造機制。通過設計師進社區、施工過程居民全程監督等有效舉措,真正做到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
規劃有序的停車位、煥然一新的防盜門、制作精美的“創城”宣傳牌……如今的延吉市河南街道白新社區新元公寓小區,格外舒適溫馨。“說小區發生了巨變,一點兒也不假。”居民周仁哲說起改造前的居住環境感慨 道:“以前道路坑洼,還有人圈地種菜,看著煩心,住著糟心。”
歷時多年,新元公寓小區終于迎來“蝶變”。今年6月,施工隊伍對新元公寓小區進行改造,內容涉及道路硬化、樓內粉刷、雨污分流等,并建設了物業辦公室、健身角等配套設施,工程預計10月底正式完工。
老舊小區改造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為確保把小區改造這個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做實做細,延吉市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將已納入2021年改造計劃的小區按區域劃分,提前施工建設,著力解決老舊小區設施設備陳舊、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同時,以小區為中心,以點帶面,同步實施小區周邊的公廁改造、環境改善以及人行道鋪裝、規劃停車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道路通暢、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截至目前,2019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率100%,完工率90%,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率100%,完工率達到55%。
小區大“變臉”,居民樂開懷。隨著一批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完工,這項便民、惠民、利民的改造工程,讓延吉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