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延吉】春風化雨育新人文明花開滿校園
2020-10-22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創城的這段時間里,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變化,走廊里孩子們文明有序的行走,操場上隨處可見主動撿拾垃圾身影,餐桌上一份份光盤的餐盒……創城讓我們的校園更加文明有序,愿我們能把這種文明的習慣繼續培養下去。”延吉市第三中學的教師告訴記者。在創建全國文明城期間,延吉市教育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為總攬目標,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為抓手,充分發揮文明校園示范作用,讓文明滋潤心間,美麗綻放校園。
聚焦“鑄魂育人”,培養新時代好少年

文明班級評比

校園禮儀之童星志愿者活動

中央小學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中央小學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延吉市新時代好少年代表
“建設文明家園,我們施展抱負; 在一片綠茵,擁抱最美雨露;你的善良,給四季最暖溫度;文明的花朵,綻放滿城的幸福……”10月23日一大早,這首文明之歌如往常一樣在北山小學的早間廣播中準時播出。該校的“新時代好少年”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展示著積極向上的蓬勃力量。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圍繞“文明,因我而更美麗”這一主題,開展了新時代好少年、文明班級、文明禮儀之星、最美樓道長等評先選優活動,樹立身邊的典型,激勵更多教師和學生修正自身的行為,養成好習慣。據統計,今年,學校共表彰教師42人次,學生940人次。
“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中央小學副校長李善玉表示,為了增強學校內部活力,該校通過紅領巾廣播站、蓓蕾電視臺、少先隊活動室、陽光少年之家心理咨詢室等活動陣地,組建了升旗隊、大隊委、紅領巾志愿者、紅領巾創文明小主人等少先隊團隊,并廣開學生社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目前已經有學生機器人、4D創意、美術、舞蹈、體育、音樂、武術等社團20余個。
據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性條件。創城期間,延吉市教育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圍繞《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學校教育”等相關測評項目,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學校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等建設。以“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為載體,聯合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積極開展身邊榜樣評選工作,從全市1200余個班級中擇優推薦出100名“新時代延吉好少年”100名“校園禮儀之星”,推薦了6名“新時代吉林好少年”候選人。同時,還評選出1397名省州市級優秀學生,通過“升旗、開學、畢業”等莊重儀式途徑組織宣傳。積極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共設“新時代好少年”“校園禮儀之星”“抗疫文明之星”宣傳欄40余處,并利用校園廣播、公眾號等平臺,延吉電視臺、新聞網等宣傳先進事跡,引導青少年學習先進,見賢思齊。目前,全市各中小學校榜樣教育已成常態,“踐行價值觀,爭做好少年”已成為校園的主旋律。
聚焦“文明培育”,創建文明校園

校園內設置創城宣傳宣傳欄,營造濃厚創城氛圍

人人參與光盤行動

戲曲進校園
走進延吉市任意一所小學、初中和高中,在走廊、教室、校園、花壇等角角落落,都注入了文明的印記。校園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標語醒目而溫暖;走廊上,一幅幅文明禮儀圖片和畫報格外生動;教室中,孩子們文明話語充盈雙耳,讓人倍感溫馨與和諧……
延吉市教育系統深入引導廣大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主要載體,大力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各項活動。創城迎檢期間,延吉市教育系統城區35所中小學、少年宮等全部是迎檢點位。為確保教育系統創城迎檢點位“橫到邊、縱到底、無死角、全覆蓋”,市教育局對迎檢的35所學校和校外教育基地實行條塊結合無縫隙具體指導和督查、限期整改制度。各學校也大力營造濃厚創城氛圍,并積極設立“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關愛未成年人”“創城標語”“學生守則”“文明校園”“校風校訓”“光盤行動、文明餐桌、節儉養德”“禁煙標識”“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宣傳欄4628處。并建立并完善公共衛生間設施、無障礙設施、消防安全設施和專業化心理輔導室。目前,全市35所中小學校獲評省、州、市級文明校園。全市56所中小學、幼兒園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課外活動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積極推進戲曲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目前已形成書法、國畫、戲曲等100 余項德育特色項目,有效促進了全市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安全、心理健康、環境保護、衛生防疫和國防教育。通過開展師德培訓、先進事跡宣講等活動,切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養和專業化能力。
聚焦“全民參與”,共創文明城市

小手拉大手,我是小樓道長

學生志愿者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千余名教師志愿者下沉社區開展志愿活動

機關干部到包保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機關干部開展路長制和入戶走訪活動
志愿服務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一件件平日隨處可見的尋常事,一頂頂活躍大街小巷的“小藍帽”“藍馬甲”,便匯聚成了一股全民參與的磅礴力量,潛移默化地引領著社會新風尚,成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亮麗底色。延吉市教育系統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積極與街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多方聯合,開展主題教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全社會關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形成全域共建好氛圍。
畫面一:
各校150支學生志愿者利用暑期,走進街區開展“創建文明城,我是行動者”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撿煙頭、掃垃圾、勸阻行人亂穿馬路……用實際行動營造了人人參與“創城”的良好氛圍。
全市5萬余名學生利用休息日定時駐足自家樓道,開啟全城“小手拉大手,我是樓道長”創城社會實踐活動。無論是剛剛升入小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還是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他們積極認領樓道長職責,與家長一同手拿抹布、拖布、小鏟子等工具,在居住單元的樓道內相繼開展清除小廣告、清掃樓道垃圾……用實際行動爭做創建文明城市小先鋒。
畫面二:
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的1021余名教師志愿者分別走進全市6個街道4個鎮,走訪入戶萬余家,定時、定期對背街小巷和樓體內外亂貼涂寫、亂堆亂放、綠化帶“小菜園”、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56支教育系統志愿分隊組成的1700余名延吉市教育系統志愿服務隊在各學校黨組織的引領下,通過“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社會、服務發展”為內容,經常性的深入轄區內街道社區報到,開展各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向全社會展現教育系統廣大教職工向上向好的師德師風面貌。
畫面三:
市教育局全部機關干部職工全力落實街道社區三級包保責任。積極對包保轄區內的79棟樓、298個單元的4044戶居民、500家商戶進行了居民行為秩序、小區環境衛生、居民素質提升等方面的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行動。
無論是工作期還是節假日、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延吉市教育局志愿者們身著藍馬甲,分別深入到1.3公里的健康路全路段、0.4公里的新興街與健康路、愛丹路交匯處的背街小巷,開展“路長制”巡路工作,對于總長1.7公里的包保路段,持續開展路面清潔、行人勸導、監督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做好“路管家”,用耐心和熱情傳遞社會文明,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者:張宇磊)
聚焦“鑄魂育人”,培養新時代好少年

文明班級評比

校園禮儀之童星志愿者活動

中央小學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中央小學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延吉市新時代好少年代表
“建設文明家園,我們施展抱負; 在一片綠茵,擁抱最美雨露;你的善良,給四季最暖溫度;文明的花朵,綻放滿城的幸福……”10月23日一大早,這首文明之歌如往常一樣在北山小學的早間廣播中準時播出。該校的“新時代好少年”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展示著積極向上的蓬勃力量。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圍繞“文明,因我而更美麗”這一主題,開展了新時代好少年、文明班級、文明禮儀之星、最美樓道長等評先選優活動,樹立身邊的典型,激勵更多教師和學生修正自身的行為,養成好習慣。據統計,今年,學校共表彰教師42人次,學生940人次。
“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中央小學副校長李善玉表示,為了增強學校內部活力,該校通過紅領巾廣播站、蓓蕾電視臺、少先隊活動室、陽光少年之家心理咨詢室等活動陣地,組建了升旗隊、大隊委、紅領巾志愿者、紅領巾創文明小主人等少先隊團隊,并廣開學生社團,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目前已經有學生機器人、4D創意、美術、舞蹈、體育、音樂、武術等社團20余個。
據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性條件。創城期間,延吉市教育局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圍繞《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學校教育”等相關測評項目,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學校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等建設。以“新時代好少年”評選為載體,聯合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積極開展身邊榜樣評選工作,從全市1200余個班級中擇優推薦出100名“新時代延吉好少年”100名“校園禮儀之星”,推薦了6名“新時代吉林好少年”候選人。同時,還評選出1397名省州市級優秀學生,通過“升旗、開學、畢業”等莊重儀式途徑組織宣傳。積極結合校園文化建設,共設“新時代好少年”“校園禮儀之星”“抗疫文明之星”宣傳欄40余處,并利用校園廣播、公眾號等平臺,延吉電視臺、新聞網等宣傳先進事跡,引導青少年學習先進,見賢思齊。目前,全市各中小學校榜樣教育已成常態,“踐行價值觀,爭做好少年”已成為校園的主旋律。
聚焦“文明培育”,創建文明校園

校園內設置創城宣傳宣傳欄,營造濃厚創城氛圍

人人參與光盤行動

戲曲進校園
走進延吉市任意一所小學、初中和高中,在走廊、教室、校園、花壇等角角落落,都注入了文明的印記。校園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標語醒目而溫暖;走廊上,一幅幅文明禮儀圖片和畫報格外生動;教室中,孩子們文明話語充盈雙耳,讓人倍感溫馨與和諧……
延吉市教育系統深入引導廣大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校園文化活動為主要載體,大力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各項活動。創城迎檢期間,延吉市教育系統城區35所中小學、少年宮等全部是迎檢點位。為確保教育系統創城迎檢點位“橫到邊、縱到底、無死角、全覆蓋”,市教育局對迎檢的35所學校和校外教育基地實行條塊結合無縫隙具體指導和督查、限期整改制度。各學校也大力營造濃厚創城氛圍,并積極設立“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關愛未成年人”“創城標語”“學生守則”“文明校園”“校風校訓”“光盤行動、文明餐桌、節儉養德”“禁煙標識”“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等宣傳欄4628處。并建立并完善公共衛生間設施、無障礙設施、消防安全設施和專業化心理輔導室。目前,全市35所中小學校獲評省、州、市級文明校園。全市56所中小學、幼兒園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課外活動三位一體教育模式,積極推進戲曲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目前已形成書法、國畫、戲曲等100 余項德育特色項目,有效促進了全市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安全、心理健康、環境保護、衛生防疫和國防教育。通過開展師德培訓、先進事跡宣講等活動,切實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養和專業化能力。
聚焦“全民參與”,共創文明城市

小手拉大手,我是小樓道長

學生志愿者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千余名教師志愿者下沉社區開展志愿活動

機關干部到包保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機關干部開展路長制和入戶走訪活動
志愿服務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一件件平日隨處可見的尋常事,一頂頂活躍大街小巷的“小藍帽”“藍馬甲”,便匯聚成了一股全民參與的磅礴力量,潛移默化地引領著社會新風尚,成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亮麗底色。延吉市教育系統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積極與街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多方聯合,開展主題教育、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引導全社會關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關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形成全域共建好氛圍。
畫面一:
各校150支學生志愿者利用暑期,走進街區開展“創建文明城,我是行動者”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撿煙頭、掃垃圾、勸阻行人亂穿馬路……用實際行動營造了人人參與“創城”的良好氛圍。
全市5萬余名學生利用休息日定時駐足自家樓道,開啟全城“小手拉大手,我是樓道長”創城社會實踐活動。無論是剛剛升入小學的小學一年級新生、還是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他們積極認領樓道長職責,與家長一同手拿抹布、拖布、小鏟子等工具,在居住單元的樓道內相繼開展清除小廣告、清掃樓道垃圾……用實際行動爭做創建文明城市小先鋒。
畫面二:
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的1021余名教師志愿者分別走進全市6個街道4個鎮,走訪入戶萬余家,定時、定期對背街小巷和樓體內外亂貼涂寫、亂堆亂放、綠化帶“小菜園”、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環境問題進行集中整治。56支教育系統志愿分隊組成的1700余名延吉市教育系統志愿服務隊在各學校黨組織的引領下,通過“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服務社會、服務發展”為內容,經常性的深入轄區內街道社區報到,開展各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向全社會展現教育系統廣大教職工向上向好的師德師風面貌。
畫面三:
市教育局全部機關干部職工全力落實街道社區三級包保責任。積極對包保轄區內的79棟樓、298個單元的4044戶居民、500家商戶進行了居民行為秩序、小區環境衛生、居民素質提升等方面的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行動。
無論是工作期還是節假日、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延吉市教育局志愿者們身著藍馬甲,分別深入到1.3公里的健康路全路段、0.4公里的新興街與健康路、愛丹路交匯處的背街小巷,開展“路長制”巡路工作,對于總長1.7公里的包保路段,持續開展路面清潔、行人勸導、監督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做好“路管家”,用耐心和熱情傳遞社會文明,助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者:張宇磊)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