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帶著希望再出發(fā)
2021-02-18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wǎng)
2月11日農(nóng)歷除夕夜,延吉市朝陽川鎮(zhèn)柳新村村民李秀云家里其樂融融,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談著團圓的話題,享受著祥和、歡樂的新春佳節(jié)。
肉質(zhì)鮮嫩的清蒸魚、香味撲鼻的燉雞肉、翠綠饞人的蘸醬菜……今年李秀云家的年夜飯,比往年豐盛很多。“爺爺給你夾個雞翅,祝你學業(yè)有成,‘飛’得更高。”“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年夜飯桌上,大家一邊享受著新年大餐,一邊講著祝福的話語,沉浸在喜慶氛圍中。

對于李秀云來說,今年的春節(jié)不止是期盼,更多了一份溢于言表的興奮。她起身給家里每個人夾了菜,并特意挑了一個“個頭大”的餃子放在丈夫姜海龍的碗里,“新一年咱倆再加把勁,這日子肯定能再上一個臺階!”雖雙目失明,姜海龍依然能感受到妻子濃濃愛意,坐在一旁樂得合不攏嘴。
“前幾年,一到過年心里就不是滋味,總感覺對不起父母和孩子。”也許因為節(jié)日特殊,李秀云難免有些感慨。原來,2015年,姜海龍因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性萎縮導致失明,加之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失去了勞動能力,突發(fā)的變故打破了家里原有的平靜。“最艱難的時候,只能靠低保金勉強度日。”失明后的姜海龍,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向李秀云提出過離婚。說起辛酸事,李秀云幾欲落淚。“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不少債,當時就尋思別拖累他們娘倆了。”回想當時,姜海龍說,在他最無助的時候,妻子不離不棄,毅然撐起整個家,讓他堅定信心,努力活下去。

“照顧好自己,不給她添亂,這就是我的‘任務’!”幾年來,姜海龍努力并適應了盲人的生活,生火熱飯、打掃洗衣等日常家務,做得都很熟練。由于患有糖尿病,姜海龍每天都要進行肢體運動,夫妻倆便在院子里拉上繩子,一根連接房屋與大門、兩根連接房屋與倉庫,既方便他鍛煉身體,又方便他日常生活。
看著丈夫重拾信心,李秀云鉚足了勁,一心想改變貧困的生活。生性要強的她肯吃苦不怕累,做過鐘點工、賣過菜,然而微薄的收入依然抵不過眾多開支。每年的收入,除了給丈夫買藥、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
“要不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我再苦干,日子也沒指望。”就在李秀云無措之時,一通電話帶給她新的希望。原來,寧波掛職干部童靈得知李秀云家的情況后,第一時間撥通了她的電話,邀請她到企業(yè)面試,幫助她進行崗位對接,進一步增加收入,擺脫貧困。
“面試很順利,主要從事保潔工作,太感謝寧波掛職干部的牽線搭橋。”李秀云說,她的情況較為特殊,由于要時?;丶艺疹櫿煞颍瑹o法從事固定時間的工作。而這份工作收入不錯,工作時間較為自由,還能照顧家庭,正是她一直尋找的理想工作。2019年7月,李秀云正式入職。

“政府幫了大忙,咱自己也得加把勁,好好干!”這幾年,為了增加收入,夫妻倆一直琢磨其他致富門路。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李秀云兼職干起家政服務,每月收入近3000元??粗拮用η懊?,姜海龍也不想做個“閑人”,一心想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夫妻倆一合計,在院里蓋起雞舍、架起繩子,搞起“庭院經(jīng)濟”,散養(yǎng)起小雞。

“黨和國家的政策好,咱自己也得爭口氣!”這幾年,為了增加收入,夫妻倆一直不閑著,在院里蓋起雞舍、架起繩子,搞起“庭院經(jīng)濟”,散養(yǎng)起小雞。
為了搞好養(yǎng)殖,姜海龍?zhí)貏e上心。他每天定時配好飼料,一手抓繩子,一手拎著桶,走到雞舍喂水喂食。“既打發(fā)了時間,還能給家里增加一些收入,一舉兩得。” 姜海龍說,從2019年開始,他每年都要養(yǎng)20多只小雞,雞苗長成后由李秀云或親戚朋友幫忙賣掉,產(chǎn)下的雞蛋則積攢起來,留給李秀云和兒子吃。“這樣一來,他們娘倆也能嘗嘗我的勞動成果!”姜海龍笑著說。
零點鐘聲響起,推杯換盞中,李秀云向全家公布了一則好消息:企業(yè)準備與她續(xù)簽,2月中旬正式上崗。“這下工作穩(wěn)定了,今年再多養(yǎng)點小雞、種點地,爭取新的一年有更多收入!”如今,生活走出困境的李秀云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記者 劉戰(zhàn)國
肉質(zhì)鮮嫩的清蒸魚、香味撲鼻的燉雞肉、翠綠饞人的蘸醬菜……今年李秀云家的年夜飯,比往年豐盛很多。“爺爺給你夾個雞翅,祝你學業(yè)有成,‘飛’得更高。”“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年夜飯桌上,大家一邊享受著新年大餐,一邊講著祝福的話語,沉浸在喜慶氛圍中。

“前幾年,一到過年心里就不是滋味,總感覺對不起父母和孩子。”也許因為節(jié)日特殊,李秀云難免有些感慨。原來,2015年,姜海龍因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性萎縮導致失明,加之患有糖尿病等疾病,失去了勞動能力,突發(fā)的變故打破了家里原有的平靜。“最艱難的時候,只能靠低保金勉強度日。”失明后的姜海龍,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向李秀云提出過離婚。說起辛酸事,李秀云幾欲落淚。“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積蓄,還欠下不少債,當時就尋思別拖累他們娘倆了。”回想當時,姜海龍說,在他最無助的時候,妻子不離不棄,毅然撐起整個家,讓他堅定信心,努力活下去。

看著丈夫重拾信心,李秀云鉚足了勁,一心想改變貧困的生活。生性要強的她肯吃苦不怕累,做過鐘點工、賣過菜,然而微薄的收入依然抵不過眾多開支。每年的收入,除了給丈夫買藥、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
“要不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我再苦干,日子也沒指望。”就在李秀云無措之時,一通電話帶給她新的希望。原來,寧波掛職干部童靈得知李秀云家的情況后,第一時間撥通了她的電話,邀請她到企業(yè)面試,幫助她進行崗位對接,進一步增加收入,擺脫貧困。
“面試很順利,主要從事保潔工作,太感謝寧波掛職干部的牽線搭橋。”李秀云說,她的情況較為特殊,由于要時?;丶艺疹櫿煞颍瑹o法從事固定時間的工作。而這份工作收入不錯,工作時間較為自由,還能照顧家庭,正是她一直尋找的理想工作。2019年7月,李秀云正式入職。


為了搞好養(yǎng)殖,姜海龍?zhí)貏e上心。他每天定時配好飼料,一手抓繩子,一手拎著桶,走到雞舍喂水喂食。“既打發(fā)了時間,還能給家里增加一些收入,一舉兩得。” 姜海龍說,從2019年開始,他每年都要養(yǎng)20多只小雞,雞苗長成后由李秀云或親戚朋友幫忙賣掉,產(chǎn)下的雞蛋則積攢起來,留給李秀云和兒子吃。“這樣一來,他們娘倆也能嘗嘗我的勞動成果!”姜海龍笑著說。
零點鐘聲響起,推杯換盞中,李秀云向全家公布了一則好消息:企業(yè)準備與她續(xù)簽,2月中旬正式上崗。“這下工作穩(wěn)定了,今年再多養(yǎng)點小雞、種點地,爭取新的一年有更多收入!”如今,生活走出困境的李秀云對新的一年充滿了期待。
記者 劉戰(zhàn)國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wǎng)》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quán)均屬延吉新聞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被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quán)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wǎng)摘錄或轉(zhuǎn)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gòu)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quán)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