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人?百事】一位老黨員的初心使命
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征程。一百年歲月崢嶸,一百年初心如磐。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延吉新聞網開設“百年•百人•百事”專欄,講述延吉故事,傳承紅色信仰,砥礪奮進前行。
74歲的楊麗珍是延吉市進學街道文新社區的一名老黨員,退休多年的她不僅擔任過十余年的居委會主任,現在也依然擔任著四葉草老年義工服務隊隊長。
1999年,退休后的楊麗珍還未來得及好好享受老年生活,就被進學街道推選參加慶勝居委會(現文新社區)主任的選聘。

楊麗珍

楊麗珍組織老年人集體做美食活動
做居委會工作就是做群眾工作,競聘上崗后,楊麗珍拿出了在企業服務顧客的勁頭,將企業管理的優秀經驗帶到了居委會,社區管理工作很快就走向了正規化。社區工作人員身著西裝上班、進戶走訪,每個人胸前都佩戴名牌上崗,使用文明用語,整個社區工作人員的精神面貌有了極大地轉變,受到了居民的好評。同時,在楊麗珍的倡導下,文新社區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三點半學校,創立首個社區綠色網吧,文新社區也被評選為全州第一家文明樓院。
由于超強的工作能力,2006年,楊麗珍被組織安排到進學街道春陽社區擔任社區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入職新崗位以后,楊麗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到處學習,到她曾經工作過的社區、企業以及其它兄弟社區,學習管理經驗。不僅如此,楊麗珍依舊要求社區工作人員注重工作形象,著西服、戴名牌,規范入戶走訪,了解群眾實際困難。當看到社區工作環境簡陋時,楊麗珍多方協調解決社區辦公問題。在她的爭取下,從開發商手中爭取到480平方米的辦公房。

楊麗珍給小學生宣講紅色故事
楊麗珍上任2個月后,社區順利喬遷,辦公條件得到了改善,同志們工作的干勁兒也變得足了,都積極主動下社區服務群眾,為百姓干實事、干好事。就這樣,社區十天小變,一月大變,經過兩年半的努力,春陽社區被評為延吉市五好社區、十佳誠信社區,國家和省殘聯也曾把社區樹為典型,蒞臨指導工作。
10余年的社區工作經歷使楊麗珍養成了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的習慣,為更好的服務轄區居民,2012年,在進學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楊麗珍組織建立了四葉草老年義工服務隊。多年來,楊麗珍帶領服務隊用以老助老的服務形式,服務轄區“三無、空巢、失獨”等殘疾貧困老人家庭,共資助貧困學生30余名,折合人民幣10萬余元。參與組織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500余場,參觀者共計10萬余人。組織開展免費觀影活動,為社區居民、農民工播放抗日戰爭電影20多場,8000多人觀看。經過楊麗珍和她的團隊的努力,四葉草鄰里情老年義工服務隊受到街道和市民的一致好評。

楊麗珍宣講抗戰故事

楊麗珍在社區宣講紅色故事
在走訪慰問過程中,楊麗珍遇到了不少抗戰老兵,他們戎馬一生,晚年卻有很多生活難題得不到解決。這讓楊麗珍萌生了成立老兵之家的想法,與街道領導匯報、協商后,經過兩年的籌建準備工作,在2017年7月25日,延吉市首個“老兵之家”正式成立。老兵之家成立至今,已開展描紅烈士紀念碑、傳承紅色基因座談會等活動30余次,走訪慰問革命老兵80余人次。
“出生在革命家庭,小時候的學費和生活費以及長大后的工作都是共產黨給的,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因此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回報黨恩。”楊麗珍是如此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身在西安的楊麗珍積極與駐地社區黨支部聯系,不畏嚴寒,不顧安危,聽從社區安排,每天堅守在小區門口給進出居民測溫、消毒、登記、掃碼、送菜,充分展現了一名黨員先鋒模范的良好形象。
楊麗珍還是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創建者李延祿和李延平的外甥女,從小是聽著舅舅們的抗戰故事長大的,作為抗聯后代的她,深受舅舅的影響,一直懷揣著感恩黨、跟黨走的理念。
于是,楊麗珍主動為大家宣講革命故事,先后在延吉、龍井、和龍、琿春、大連、廊坊、山東、西安、廣西等地,宣講延邊抗聯故事、鏡泊湖戰役等歷史故事和抗日英雄事跡,為多個學校和單位講述紅色抗戰故事,并兩次被“學習強國”采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走在“紅色”宣講路上。
一名黨員一面旗,楊麗珍說,不管是社區工作亦或者是如今的老年服務工作,只要是能為群眾帶來方便,是有利的,她就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是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信念與動力,她會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傳遞溫暖與愛心。
74歲的楊麗珍是延吉市進學街道文新社區的一名老黨員,退休多年的她不僅擔任過十余年的居委會主任,現在也依然擔任著四葉草老年義工服務隊隊長。
1999年,退休后的楊麗珍還未來得及好好享受老年生活,就被進學街道推選參加慶勝居委會(現文新社區)主任的選聘。

楊麗珍

楊麗珍組織老年人集體做美食活動
由于超強的工作能力,2006年,楊麗珍被組織安排到進學街道春陽社區擔任社區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入職新崗位以后,楊麗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到處學習,到她曾經工作過的社區、企業以及其它兄弟社區,學習管理經驗。不僅如此,楊麗珍依舊要求社區工作人員注重工作形象,著西服、戴名牌,規范入戶走訪,了解群眾實際困難。當看到社區工作環境簡陋時,楊麗珍多方協調解決社區辦公問題。在她的爭取下,從開發商手中爭取到480平方米的辦公房。

楊麗珍給小學生宣講紅色故事
10余年的社區工作經歷使楊麗珍養成了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的習慣,為更好的服務轄區居民,2012年,在進學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楊麗珍組織建立了四葉草老年義工服務隊。多年來,楊麗珍帶領服務隊用以老助老的服務形式,服務轄區“三無、空巢、失獨”等殘疾貧困老人家庭,共資助貧困學生30余名,折合人民幣10萬余元。參與組織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500余場,參觀者共計10萬余人。組織開展免費觀影活動,為社區居民、農民工播放抗日戰爭電影20多場,8000多人觀看。經過楊麗珍和她的團隊的努力,四葉草鄰里情老年義工服務隊受到街道和市民的一致好評。

楊麗珍宣講抗戰故事

楊麗珍在社區宣講紅色故事
“出生在革命家庭,小時候的學費和生活費以及長大后的工作都是共產黨給的,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因此我能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回報黨恩。”楊麗珍是如此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身在西安的楊麗珍積極與駐地社區黨支部聯系,不畏嚴寒,不顧安危,聽從社區安排,每天堅守在小區門口給進出居民測溫、消毒、登記、掃碼、送菜,充分展現了一名黨員先鋒模范的良好形象。
楊麗珍還是東北抗日聯軍第四軍創建者李延祿和李延平的外甥女,從小是聽著舅舅們的抗戰故事長大的,作為抗聯后代的她,深受舅舅的影響,一直懷揣著感恩黨、跟黨走的理念。
于是,楊麗珍主動為大家宣講革命故事,先后在延吉、龍井、和龍、琿春、大連、廊坊、山東、西安、廣西等地,宣講延邊抗聯故事、鏡泊湖戰役等歷史故事和抗日英雄事跡,為多個學校和單位講述紅色抗戰故事,并兩次被“學習強國”采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走在“紅色”宣講路上。
一名黨員一面旗,楊麗珍說,不管是社區工作亦或者是如今的老年服務工作,只要是能為群眾帶來方便,是有利的,她就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是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信念與動力,她會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傳遞溫暖與愛心。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