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游延邊】詩畫庭院皆美景 紅色文化底蘊濃
延吉新聞網6月16日訊(記者 李軍廣)推窗見綠、抬頭賞景、起步聞香……6月16日,打卡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具有濃郁朝鮮族建筑風格的村落居民房屋掩映在鮮花綠樹之中,讓人仿若走進詩畫山水間。



村內主題廣場上矗立著一座以黨旗和東北抗聯軍旗為造型的大型紅色主題雕塑,廣場西側一面長約60米的繪畫墻清晰展現了東北抗聯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在紅色主題雕塑前,大家重溫入黨誓詞,語言鏗鏘,充滿力量。


太興村位于延吉市朝陽川鎮北部,距鎮中心4公里,幅員面積1348公頃,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太興村原為延吉縣十四區太興作業區,抗日戰爭時期,延吉縣委誕生于此。村內烈士碑顯示,抗美援朝戰爭中,該村30余人英勇犧牲。
近年來,延吉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將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打造太興紅色小鎮。
太興紅色小鎮是集紅色旅游、紅色文化體驗、朝鮮族民俗體驗、培訓教學、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


在太興紅色小鎮有一處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據講解員介紹,展陳以旗幟為主題,通過“暗夜星火 民眾覺醒”“旗幟升起 革命斗爭”“旗幟高舉 英勇抗戰”“旗幟屹立 奮斗到底”幾個篇章,分階段闡述了中共東滿特委領導延邊各族人民開展革命斗爭的豐功偉績。大家眼前仿佛呈現出延邊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旗抗日,用生命譜寫感天動地、氣壯山河壯麗史詩的感人畫面。

沿著村路行至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會址翻建地,傳統中國朝鮮族草房、牛棚、水井等映入眼簾,草房內,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時的會議場景重現在人們眼前,延吉市委黨校教師娓娓道來的“主題黨課”讓人思緒萬千。
大家認真聆聽、用心感悟,話音未落,每個人的眼圈都已泛紅,奮進的力量油然而生。
在太興紅色小鎮,每一戶庭院都是一處風景,每一段故事都催人奮進。

本組圖片均由本網記者 李軍廣攝
“太興紅色小鎮設有民俗體驗區、民宅新貌區、綜合服務區、辦公休閑區、創業培訓區等。這里不僅有中共東滿特委會議舊址展示和紅色歷史展陳,還有拓展訓練營以及大型音樂噴泉廣場。接下來,我們將更加完善其基礎功能建設,把它打造成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民兵訓練基地、農耕體驗基地等,成為各級黨組織、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青少年學生開展學習培訓的首選地、游客休閑娛樂的打卡地。”延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樹武說。




村內主題廣場上矗立著一座以黨旗和東北抗聯軍旗為造型的大型紅色主題雕塑,廣場西側一面長約60米的繪畫墻清晰展現了東北抗聯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在紅色主題雕塑前,大家重溫入黨誓詞,語言鏗鏘,充滿力量。



太興村位于延吉市朝陽川鎮北部,距鎮中心4公里,幅員面積1348公頃,主導產業為種植業。太興村原為延吉縣十四區太興作業區,抗日戰爭時期,延吉縣委誕生于此。村內烈士碑顯示,抗美援朝戰爭中,該村30余人英勇犧牲。
近年來,延吉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將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打造太興紅色小鎮。
太興紅色小鎮是集紅色旅游、紅色文化體驗、朝鮮族民俗體驗、培訓教學、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




沿著村路行至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會址翻建地,傳統中國朝鮮族草房、牛棚、水井等映入眼簾,草房內,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時的會議場景重現在人們眼前,延吉市委黨校教師娓娓道來的“主題黨課”讓人思緒萬千。
大家認真聆聽、用心感悟,話音未落,每個人的眼圈都已泛紅,奮進的力量油然而生。
在太興紅色小鎮,每一戶庭院都是一處風景,每一段故事都催人奮進。

本組圖片均由本網記者 李軍廣攝
【責編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