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黨建】市社保局巧用三招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06-18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深入學習、創新載體、轉化成果,使黨員干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的營養更加入腦、入心、入魂。

開展“說黨恩事、話黨恩情、報黨恩志”主題“雙人”演講比賽
一是思想引領,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為提高黨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市社保局結合“學習強國”“BTX吉林云課堂”等平臺,線上線下齊發動,利用微信群開展“每日5分鐘”學習交流分享活動,累計發送學習信息超過300條,形成“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的良好氛圍。同時,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朱德海故居、州廉政教育館等紅色景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開展“說黨恩事、話黨恩情、報黨恩志”主題雙人演講比賽活動,43名黨員干部以身邊實事訴說入黨初心;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我與社保共成長”主題征文活動,激勵黨員干部開拓進取。

以“共讀一本書”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活動
二是廣泛發動,變“一家之言”為“百花齊放”。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有實效,組織新發展的22名青年干部錄制“抗聯紅色黨史故事”,人人爭當主講人,以青年社保人的視角追溯革命歷史,講述紅色故事,堅定理想信念,貢獻青春力量。舉辦讀書班,以“共讀一本書”的形式融入學習日常,并以各科室業務骨干輪流登臺宣講形式,全方位開展教育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培訓20余次,參訓人員達800余人次。

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特殊人群開設綠色服務通道窗口
三是成果轉化,變“深化鞏固”為“活學活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創新便民舉措,推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設立綠色服務通道,打造雙語青年志愿服務崗。梳理公共服務事項清單63項,調整優化服務流程和手續29項,通過簡環節、減材料降低參保群眾辦事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制作系列網上經辦操作手冊、講解視頻和“社保熱點話題故事”連載漫畫,讓參保對象“看得懂、學得會、用得好”,截至目前已有2700余戶單位注冊使用網上經辦系統,辦理業務超過13500筆;利用大數據比對認證,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百姓辦事“足不出戶”,截至目前,服務便利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認證36200余人,城鄉居保待遇認證7300余人。

開展“說黨恩事、話黨恩情、報黨恩志”主題“雙人”演講比賽
一是思想引領,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為提高黨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市社保局結合“學習強國”“BTX吉林云課堂”等平臺,線上線下齊發動,利用微信群開展“每日5分鐘”學習交流分享活動,累計發送學習信息超過300條,形成“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的良好氛圍。同時,組織黨員干部深入朱德海故居、州廉政教育館等紅色景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開展“說黨恩事、話黨恩情、報黨恩志”主題雙人演講比賽活動,43名黨員干部以身邊實事訴說入黨初心;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我與社保共成長”主題征文活動,激勵黨員干部開拓進取。

以“共讀一本書”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活動
二是廣泛發動,變“一家之言”為“百花齊放”。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有實效,組織新發展的22名青年干部錄制“抗聯紅色黨史故事”,人人爭當主講人,以青年社保人的視角追溯革命歷史,講述紅色故事,堅定理想信念,貢獻青春力量。舉辦讀書班,以“共讀一本書”的形式融入學習日常,并以各科室業務骨干輪流登臺宣講形式,全方位開展教育培訓。截至目前,已開展培訓20余次,參訓人員達800余人次。

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特殊人群開設綠色服務通道窗口
三是成果轉化,變“深化鞏固”為“活學活用”。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創新便民舉措,推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設立綠色服務通道,打造雙語青年志愿服務崗。梳理公共服務事項清單63項,調整優化服務流程和手續29項,通過簡環節、減材料降低參保群眾辦事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制作系列網上經辦操作手冊、講解視頻和“社保熱點話題故事”連載漫畫,讓參保對象“看得懂、學得會、用得好”,截至目前已有2700余戶單位注冊使用網上經辦系統,辦理業務超過13500筆;利用大數據比對認證,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百姓辦事“足不出戶”,截至目前,服務便利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認證36200余人,城鄉居保待遇認證7300余人。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