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游延邊】2021“V游延邊 發現精彩”媒體采訪采風活動圓滿結束
延吉新聞網6月20日訊(記者 李軍廣)追尋建黨百年輝煌歷程,感悟共產黨人初心使命。6月19日,紅色延邊心向黨 砥礪奮進新征程——2021“V游延邊 發現精彩”媒體采訪采風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活動由中共延邊州委網信辦、延邊州互聯網信息中心主辦,中國吉林網延邊站承辦,延吉市委宣傳部、琿春市委宣傳部、龍井市委宣傳部、和龍市委宣傳部、汪清縣委宣傳部協辦。
四天的行程中,媒體采訪團先后走進了延吉市、汪清縣、和龍市、琿春市、龍井市,深入挖掘“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中所蘊藏無窮的紅色基因,展現延邊各族干部群眾一心向黨,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精神風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齊心開創新局、推動延邊高質量發展營造濃厚氛圍。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顒又校襟w采訪團在挖掘紅色基因同時加深自身的黨史學習教育,聽黨課、學黨史、重溫入黨誓詞,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百年歷程,許多人和事仍然歷歷在目,許多吶喊和高歌猶在耳旁。
走進延邊州檔案館,媒體采訪團追尋先人足跡,全面了解延邊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
在汪清縣大興溝鎮紅日村黨性教育基地、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追憶崢嶸歲月,感悟紅色初心。近年來,汪清縣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健全紅色教育制度,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和黨性修養。
在和龍市藥水洞,采訪團了解到東北地區第一個農民紅色政權——藥水洞蘇維埃政府成立過程以及背后的故事。藥水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始終站在斗爭的前列,被譽為和龍“革命搖籃”,為延邊的抗日斗爭史譜寫了壯烈詩篇。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媒體采訪團在琿春黨史展覽館詳細了解中國共產黨在琿春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
一位老人與一座烈士陵園相守四十余載,他就是劉國信。媒體采訪團傾聽劉國信老人的紅色講解,深入了解這位紅色精神傳承講解人的心中執著與堅定信念。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媒體采訪團先后參觀龍井市日本侵略延邊罪證館、韓樂然生平展,以史為鑒,激勵人們要自強不息,發憤圖強。
百年后無數的中國青年繼承了他們的初心與理想,接續奮斗建設美麗中國。
走進延吉市太興村,采訪團觀賞濃郁朝鮮族建筑風格的村落民居,詳細了解紅色美麗村莊的新發展新變化。近年來,延吉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將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
走進延吉帽兒山(恐龍)文化旅游風景區,媒體采訪團與恐龍零距離接觸,探索神秘恐龍世界,欣賞民俗景色。
實踐是取之不盡的教育源泉。在延吉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學校(延邊州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學校),學生們通過豐富的實踐課程,接受紅色教育,提高自身素養。
走進和龍市光東村,街道干凈整潔,白墻青瓦,村民笑臉洋溢。依托獨特的農業、生態、環境等綜合優勢,光東村打好“融合牌”,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樣板”村。
傳承民俗文化,守護精神家園。媒體采訪團走進汪清縣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了解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發源和發展歷程,了解汪清縣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身處琿春林業有限公司大荒溝魅力溪谷景區,媒體采訪團為這里的迷人景色而醉,肆意地呼吸著自然氣息,感受著自然的神奇,體味著溪谷的秀美,感受綠色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走進良田百世運動假日小鎮,媒體采訪團切身感受到傳統農業與新興科技有機融合的具體展示?,F代化智慧連棟溫室內,品種組織培養、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應用讓大家贊不絕口。
打卡琵巖山文化旅游風景區。景區致力于打造集生態觀光、花海休閑、養生度假等于一體的“花海養生度假”勝地,同時,在發展中助力地方脫貧,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撫今追昔,我們不會忘記,新中國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初心鑄就偉業,使命引領征程。我們接過革命前輩的旗幟,牢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本組圖片均由本網記者 李軍廣 攝

此次活動由中共延邊州委網信辦、延邊州互聯網信息中心主辦,中國吉林網延邊站承辦,延吉市委宣傳部、琿春市委宣傳部、龍井市委宣傳部、和龍市委宣傳部、汪清縣委宣傳部協辦。
四天的行程中,媒體采訪團先后走進了延吉市、汪清縣、和龍市、琿春市、龍井市,深入挖掘“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中所蘊藏無窮的紅色基因,展現延邊各族干部群眾一心向黨,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的精神風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齊心開創新局、推動延邊高質量發展營造濃厚氛圍。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顒又校襟w采訪團在挖掘紅色基因同時加深自身的黨史學習教育,聽黨課、學黨史、重溫入黨誓詞,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百年歷程,許多人和事仍然歷歷在目,許多吶喊和高歌猶在耳旁。

走進延邊州檔案館,媒體采訪團追尋先人足跡,全面了解延邊大地發生的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

在汪清縣大興溝鎮紅日村黨性教育基地、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追憶崢嶸歲月,感悟紅色初心。近年來,汪清縣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健全紅色教育制度,不斷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和黨性修養。

在和龍市藥水洞,采訪團了解到東北地區第一個農民紅色政權——藥水洞蘇維埃政府成立過程以及背后的故事。藥水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始終站在斗爭的前列,被譽為和龍“革命搖籃”,為延邊的抗日斗爭史譜寫了壯烈詩篇。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媒體采訪團在琿春黨史展覽館詳細了解中國共產黨在琿春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

一位老人與一座烈士陵園相守四十余載,他就是劉國信。媒體采訪團傾聽劉國信老人的紅色講解,深入了解這位紅色精神傳承講解人的心中執著與堅定信念。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媒體采訪團先后參觀龍井市日本侵略延邊罪證館、韓樂然生平展,以史為鑒,激勵人們要自強不息,發憤圖強。
百年后無數的中國青年繼承了他們的初心與理想,接續奮斗建設美麗中國。
走進延吉市太興村,采訪團觀賞濃郁朝鮮族建筑風格的村落民居,詳細了解紅色美麗村莊的新發展新變化。近年來,延吉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將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

走進延吉帽兒山(恐龍)文化旅游風景區,媒體采訪團與恐龍零距離接觸,探索神秘恐龍世界,欣賞民俗景色。

實踐是取之不盡的教育源泉。在延吉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學校(延邊州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學校),學生們通過豐富的實踐課程,接受紅色教育,提高自身素養。

走進和龍市光東村,街道干凈整潔,白墻青瓦,村民笑臉洋溢。依托獨特的農業、生態、環境等綜合優勢,光東村打好“融合牌”,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豐富鄉村旅游業態,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樣板”村。

傳承民俗文化,守護精神家園。媒體采訪團走進汪清縣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了解中國朝鮮族農樂舞的發源和發展歷程,了解汪清縣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身處琿春林業有限公司大荒溝魅力溪谷景區,媒體采訪團為這里的迷人景色而醉,肆意地呼吸著自然氣息,感受著自然的神奇,體味著溪谷的秀美,感受綠色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走進良田百世運動假日小鎮,媒體采訪團切身感受到傳統農業與新興科技有機融合的具體展示?,F代化智慧連棟溫室內,品種組織培養、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應用讓大家贊不絕口。

打卡琵巖山文化旅游風景區。景區致力于打造集生態觀光、花海休閑、養生度假等于一體的“花海養生度假”勝地,同時,在發展中助力地方脫貧,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撫今追昔,我們不會忘記,新中國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初心鑄就偉業,使命引領征程。我們接過革命前輩的旗幟,牢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本組圖片均由本網記者 李軍廣 攝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