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吉:激活“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2021-09-02 標簽: 來源:新華社
吉林省延吉市是東北抗聯的重要活動地,域內留存了豐富的抗聯遺址。近年來,延吉市委黨校挖掘梳理紅色文脈、激活“紅色資源”,打造精品課程體系,創新培訓手段,提供豐富多色彩的“紅色精神食糧”,助推延吉市紅色教育高質量發展。
挖掘梳理紅色文脈 打造黨史黨性教育基地
青瓦白墻的朝鮮族民居錯落有致,一面面鮮艷的紅旗迎風招展,巨型旗幟雕塑屹立廣場中央,繪畫墻上的一個個故事把人們帶回了那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走進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紅色氣息相融合。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楊婷婷 攝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金洪石 攝

紅色主題雕塑 楊婷婷 攝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楊婷婷 攝
太興村原名延吉縣十四區太興作業區,紅色資源豐富,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共東滿特委和中共延吉縣委的誕生地。延吉市將太興村作為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打造太興紅色小鎮。
延吉市委黨校積極推進太興紅色黨史黨性教育基地建設。“通過深入挖掘中共東滿特委歷史,推動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及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會址翻建地建設,使之成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地標和生動課堂。”延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樹武說。

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 金洪石 攝

參觀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會址翻建地 楊婷婷 攝

東滿特委舊址 金洪石 攝

上黨課 金洪石 攝
從6月25日太興紅色黨史黨性教育基地投入使用以來,已經有90多個團體、2萬多人次前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活動等。太興村成為延吉市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盤活用好“紅色家底” 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品牌
從延邊革命烈士陵園到延邊博物館,從延吉監獄越獄斗爭遺址到二十八勇士殉難地,從五鳳金礦抗日斗爭遺跡到王隅溝抗日根據地……如何盤活用好當地豐富的“紅色家底”,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一直是延吉市委黨校研究的課題。

在日偽軍醫院,對新發展黨員進行紅色教育 楊婷婷 攝

延邊革命紀念館 金洪石 攝
近年來,延吉市委黨校積極深入挖掘、整合紅色教育資源,在延吉市開發出20余個現場教學課程。同時與附近的汪清、琿春、龍井、和龍等縣市現有的紅色教育資源串聯,推出紅色現場教學線路,將紅色文化資源連點成線。從解說、觀感、體驗多角度出發,把靜態歷史和書面文字,轉化為精彩生動的“紅色體驗”“初心體驗”活動,讓紅色文化“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今,已接待來自北京、寧波、長春等地的學員1.5萬多人,開展教學800多場次。
打造精品課程體系 讓紅色黨課教育鑄魂凝心
紅色記憶代代相傳,紅色精神歷久彌堅。在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延吉市委黨校第二教研室副主任楊光正聲情并茂地講述著白山黑水間發生過的抗日斗爭事跡和抗聯英烈的故事,學員聽得動容。“要用群眾聽得懂的方式,將紅色教育的精神潛移默化傳遞到人們心中。”楊光說。
近年來,延吉市委黨校校班子帶領教師隊伍,精心打磨《抗聯精神在延邊》《中共延吉黨史》等一批紅色教育培訓課程,精心錄制《延邊抗日英烈 精神光耀千秋》等一批精品微黨課,通過線下+線上、課堂教學+現場教學等形式,推動紅色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進一步擴大紅色教育受眾面,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夯實思想基礎,凝聚奮進力量。
挖掘梳理紅色文脈 打造黨史黨性教育基地
青瓦白墻的朝鮮族民居錯落有致,一面面鮮艷的紅旗迎風招展,巨型旗幟雕塑屹立廣場中央,繪畫墻上的一個個故事把人們帶回了那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走進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紅色氣息相融合。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楊婷婷 攝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金洪石 攝

紅色主題雕塑 楊婷婷 攝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紅色小鎮 楊婷婷 攝
延吉市委黨校積極推進太興紅色黨史黨性教育基地建設。“通過深入挖掘中共東滿特委歷史,推動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及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會址翻建地建設,使之成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地標和生動課堂。”延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樹武說。

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 金洪石 攝

參觀中共東滿特委成立會址翻建地 楊婷婷 攝

東滿特委舊址 金洪石 攝

上黨課 金洪石 攝
盤活用好“紅色家底” 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品牌
從延邊革命烈士陵園到延邊博物館,從延吉監獄越獄斗爭遺址到二十八勇士殉難地,從五鳳金礦抗日斗爭遺跡到王隅溝抗日根據地……如何盤活用好當地豐富的“紅色家底”,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一直是延吉市委黨校研究的課題。

在日偽軍醫院,對新發展黨員進行紅色教育 楊婷婷 攝

延邊革命紀念館 金洪石 攝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今,已接待來自北京、寧波、長春等地的學員1.5萬多人,開展教學800多場次。
打造精品課程體系 讓紅色黨課教育鑄魂凝心
紅色記憶代代相傳,紅色精神歷久彌堅。在中共東滿特委紅色歷史展陳,延吉市委黨校第二教研室副主任楊光正聲情并茂地講述著白山黑水間發生過的抗日斗爭事跡和抗聯英烈的故事,學員聽得動容。“要用群眾聽得懂的方式,將紅色教育的精神潛移默化傳遞到人們心中。”楊光說。
近年來,延吉市委黨校校班子帶領教師隊伍,精心打磨《抗聯精神在延邊》《中共延吉黨史》等一批紅色教育培訓課程,精心錄制《延邊抗日英烈 精神光耀千秋》等一批精品微黨課,通過線下+線上、課堂教學+現場教學等形式,推動紅色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用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進一步擴大紅色教育受眾面,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夯實思想基礎,凝聚奮進力量。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