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譜寫新華章
——延吉市2021年“百強縣”綜述
2022-01-29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近年來,延吉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全力打造經濟更加繁榮、城市更加文明、民族更加團結、城鄉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美麗延吉目標,自加壓力,對標先進,積極探索新時代縣域發展新模式,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榮膺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范縣市”“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全國縣級商業發展魅力城市”等20余項“國字號”榮譽,譜寫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華章。
推動綜合發展 經濟實力持續躍升
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延吉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重要抓手,以實體經濟為根本、以數字經濟為引領、以轉型升級為重點,打造食品醫藥、制造業、文化旅游等產業集群,縣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延邊龍川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李軍廣 攝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投資1.27億元的高新區雙創大廈穩步推進,全市雙創基地已達9 家。嚴格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累計減免各類稅費2.9億元,助力企業融資55.3億元。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為個人、企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1億元。全面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清理企業欠款6.4億元。扎實推進“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市場主體達到69493戶,榮獲“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稱號。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民俗村 李軍廣 攝
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始終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發展布局,走出了一條文化旅游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旅游興市”之路。貫徹落實“文化強州、旅游興州”戰略部署,深入挖掘恐龍資源,著力提升旅游競爭力,持續打造鄉村旅游名片,建設春興村朝鮮族古村落、太興村紅色小鎮等一批鄉村旅游精品項目,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路線10條,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和“中國縣域文旅品牌百強縣市”。

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 翟宇佳 攝
特色農業規模發展。始終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撬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支點,以發展需求、市場需求、群眾需求為導向,改變傳統農業產業的供應鏈、價值鏈、信息鏈,加快構筑“雙循環”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要素支撐體系和政策服務體系,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逐步提升了農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榮登“全國農產品電商百強縣”。

百利城購物中心 李軍廣 攝
商貿流通提檔升級。積極打造區域性商貿中心,扶持百貨、千盛、萬達等企業,組織開展促銷活動近300場,實現銷售收入約360億元,億元以上市場達到11家。持續加強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喜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一批電商平臺順利運營,五年來完成電子商務銷售額17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年均增長4.3%,獲評“全國縣級商業發展魅力城市”“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中國生活品質百優縣市”。
推動創新發展 品牌效應不斷壯大
延吉市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支撐,實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堅持質量效率并重,引導創新創業多元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力做好深化改革任務,健全現代化企業制度,推動外貿外資優化升級,積極扶持外貿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扎實推進創新資源引進、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環境營造等各項工作,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獲評“中國縣域創新發展品牌百強縣市”。

朝陽川鎮太興村新貌 李軍廣 攝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農業農村領域數字經濟工程,以信息化為手段,探索智慧農業新型業態發展,強化鄉村振興數字化支撐,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穩步提升,農業生產數字化應用面逐步擴大,以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做出了貢獻,榮獲“全國數字鄉村百強縣”。
品牌效應不斷壯大。堅定不移實施國家品牌強國戰略,以品牌建設為抓手,積極為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開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培育品牌企業,成功入選“全國縣級商業發展魅力城市”和“全國城市品牌傳播百強市”。
推動綠色發展 民生福祉不斷提升
延吉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提升空氣質量。

環境越來越好 羅松春 攝
環境質量逐年改善。扎實開展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和生態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市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呈現出好趨勢、好態勢,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2021年,延吉市優良天數為358天,空氣優良率為98.1%,其中優質天數為261天,同比提升11天;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立方米,獲評“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

巡警在春節期間巡邏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城鄉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獲評“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和“全國治理能力百強縣”。

改造后工行小區 金俞成 攝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實施主城區標志性建筑亮化提升工程,實現由靜態到動態的華麗轉變,打造夜晚靚麗的風景線;完成人民公園一、二期工程11萬平方米草坪景觀改造及2.2萬平方米園內道路升級改造,實現公園景觀質的飛躍;實施市內綠化精細化改造,完成主次干道綠化彩化項目,持續推進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27平方米。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和生活垃圾統一處理,已實現54個行政村的全覆蓋,榮獲“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延吉市委財經辦供稿)
推動綜合發展 經濟實力持續躍升
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延吉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重要抓手,以實體經濟為根本、以數字經濟為引領、以轉型升級為重點,打造食品醫藥、制造業、文化旅游等產業集群,縣域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延邊龍川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李軍廣 攝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投資1.27億元的高新區雙創大廈穩步推進,全市雙創基地已達9 家。嚴格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累計減免各類稅費2.9億元,助力企業融資55.3億元。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為個人、企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1億元。全面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工作,清理企業欠款6.4億元。扎實推進“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市場主體達到69493戶,榮獲“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稱號。

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民俗村 李軍廣 攝
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始終圍繞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發展布局,走出了一條文化旅游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旅游興市”之路。貫徹落實“文化強州、旅游興州”戰略部署,深入挖掘恐龍資源,著力提升旅游競爭力,持續打造鄉村旅游名片,建設春興村朝鮮族古村落、太興村紅色小鎮等一批鄉村旅游精品項目,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路線10條,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和“中國縣域文旅品牌百強縣市”。

延邊繽紛現代農業產業園 翟宇佳 攝
特色農業規模發展。始終堅持把農村電商作為撬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支點,以發展需求、市場需求、群眾需求為導向,改變傳統農業產業的供應鏈、價值鏈、信息鏈,加快構筑“雙循環”發展體系,進一步完善要素支撐體系和政策服務體系,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逐步提升了農產品的商品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榮登“全國農產品電商百強縣”。

百利城購物中心 李軍廣 攝
商貿流通提檔升級。積極打造區域性商貿中心,扶持百貨、千盛、萬達等企業,組織開展促銷活動近300場,實現銷售收入約360億元,億元以上市場達到11家。持續加強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喜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一批電商平臺順利運營,五年來完成電子商務銷售額177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年均增長4.3%,獲評“全國縣級商業發展魅力城市”“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中國生活品質百優縣市”。
推動創新發展 品牌效應不斷壯大
延吉市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支撐,實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堅持質量效率并重,引導創新創業多元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力做好深化改革任務,健全現代化企業制度,推動外貿外資優化升級,積極扶持外貿企業拓展多元化市場,扎實推進創新資源引進、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環境營造等各項工作,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獲評“中國縣域創新發展品牌百強縣市”。

朝陽川鎮太興村新貌 李軍廣 攝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農業農村領域數字經濟工程,以信息化為手段,探索智慧農業新型業態發展,強化鄉村振興數字化支撐,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穩步提升,農業生產數字化應用面逐步擴大,以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做出了貢獻,榮獲“全國數字鄉村百強縣”。
品牌效應不斷壯大。堅定不移實施國家品牌強國戰略,以品牌建設為抓手,積極為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開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培育品牌企業,成功入選“全國縣級商業發展魅力城市”和“全國城市品牌傳播百強市”。
推動綠色發展 民生福祉不斷提升
延吉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提升空氣質量。

環境越來越好 羅松春 攝
環境質量逐年改善。扎實開展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和生態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市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呈現出好趨勢、好態勢,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2021年,延吉市優良天數為358天,空氣優良率為98.1%,其中優質天數為261天,同比提升11天;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微克/立方米,獲評“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

巡警在春節期間巡邏
社會環境和諧穩定。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城鄉治理、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獲評“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和“全國治理能力百強縣”。

改造后工行小區 金俞成 攝
人居環境持續優化。實施主城區標志性建筑亮化提升工程,實現由靜態到動態的華麗轉變,打造夜晚靚麗的風景線;完成人民公園一、二期工程11萬平方米草坪景觀改造及2.2萬平方米園內道路升級改造,實現公園景觀質的飛躍;實施市內綠化精細化改造,完成主次干道綠化彩化項目,持續推進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27平方米。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和生活垃圾統一處理,已實現54個行政村的全覆蓋,榮獲“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延吉市委財經辦供稿)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