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臨時黨支部裝配“紅色引擎”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12個樓層,200多名隔離人員,24小時堅守……這里是從密接人員到確診治療的“中轉站”,是一個僅有8位黨員帶領的40人“特殊小分隊”。他們在這里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默默守守護著一方人民的生命健康。
國際酒店隔離點作為延吉市最大的隔離酒店,最多可以容納300余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隔離點是一個特殊的“戰場”,是隔離人員的“健康港灣”,也是感染風險最大的地方。在這里,工作人員承擔著人員管控、后勤保障、醫學觀察等任務,同時又充當著宣傳員、搬運工、保潔員、心理咨詢師等角色,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他們無畏風險、溫暖相守。
堅守陣地——分工明確、各盡其職
某夜11點,國際酒店隔離點辦公區域燈火通明,工作人員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臨近疫區城市的密接人員已轉運至高速路口,20分鐘后送達隔離點準備入住。”臨時黨支部書記金正日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通知各個小組負責人,做好接收準備。5分鐘后,協調組、醫療組、信息組、引導組、安保組的負責同志全員到位。

準備接收密接人員

理清接收程序做好部署

深夜接收臨近疫區轉運密接人員

入住登記
此次駐守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分別來自市委編辦、建工派出所、市中醫院和國際飯店工作人員。金正日介紹說:“近3天共接收了200名密接人員,其中有腿部手術剛做完行動不方便的,還有抑郁癥患者和癌癥患者等,雖然面臨的困難不少,但大家很團結,每個人來自不同單位、不同戰線,都能以臨時黨支部為戰斗堡壘,從上到下工作認真負責,團隊執行力、戰斗力非常強。”
臨時黨支部副書記(隔離點點位長)呂京勛作為非專業醫護人員,積極奔赴抗“疫”最前線。隔離點面對的都是新冠疫情密接人群,最開始他心里還是有點擔心,擔心自己不夠專業影響疫情防控工作,但是在隔離點開始接收第一批隔離人員時,看到從車上下來的(疫區)轉運的密接人員一雙雙無助茫然的眼睛,特別是人群中看見與自家孩子相仿的孩子們,心里已忘記了害怕,只想著把工作做的再嚴謹些,把隔離人員的防護做的再細致些,讓他們盡快入住隔離點。

餐飲人員準備的午餐

餐飲組和消殺組
接收轉運密接人員的第二天,從晚上8點開始隔離點陸續接收140多名轉運密接人員入住,信息員樸龍浩同協調組一起工作到凌晨4點多,才完成了當日所有隔離人員的接收和信息匯總工作。這一天是一次性接收密接人員最多的一次,信息匯總、入住人員“雙檢雙測”和晚餐分配任務也是最緊張最困難的一次,但他們還是咬緊牙關把隔離人員一一安頓好。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每名駐守人員秉承“細心觀察、暖心服務、貼心照顧”的工作原則,積極分工協作,各司其職,認真做好隔離人員的一日三餐、垃圾清運、區域清潔消毒等工作,同時開展信息登記、體溫測量和心理疏導。
堅守崗位——責任在肩、使命在心
剛結束上一輪隔離工作,完成7天集中隔離的派出所民警許傳生接到任務,22日派駐國際酒店集中隔離點,擔任安保組負責人。作為一名有著近30年警齡的老黨員,他心里清楚,作為人民警察,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場。

查看酒店監控和門禁卡情況

核酸采樣

檢查化糞池的消殺情況
此次入駐,許傳生被任命為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他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的任務主要是保證隔離點的平穩有序,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能出亂子,讓工作人員安心工作,讓隔離人員安心休息,這是他必須完成的任務。
“許警官,13樓有隔離人員擅自出門被鎖在門外”“20樓的隔離人員有抵觸心理,要求馬上離開隔離點”“18樓的隔離人員情緒失控……”因長時間嚴格的封閉管理,一些隔離人員情緒不穩,難免會出現突發事件,許傳生每一天都緊繃神經,不敢放松。面對隔離人員,許傳生摸索出一套解決方案。“首先要耐心安撫,說服教育;再到政策講解,口頭警告。如再一意孤行,就必須依法依規采取強制措施。”許傳生說,這套“動作”實行起來比較有效,目前還沒有發生強制措施的例子,等隔離人員心情平復后,還是能夠理解支持的。

醫務組入駐隔離點

引導組做好隔離人員入住工作
在隔離酒店的安保團隊里,還有一位特殊的黨員,他是酒店的經理,名叫李磊,是臨時黨支部的宣傳委員。聽說要建立臨時黨支部,他特別激動和興奮,說自己也是黨員,沒想到在工作一線還能找到組織。相比于其他工作人員半個月或者1個月的“換防”,李磊算是這里的老人了,從3月開始,他便一直堅守崗位,沒有出去過。巡查、值守、監控等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需要的是耐心和細致,夜深人靜時,他經常在監控室值班,確保隔離人員不隨便走動,及時發現并上報其他可疑現象。“晚上經常一坐就是7個多小時,眼睛一直要盯著,不能打瞌睡,不能出意外,這個活一般人都坐不住。”李磊邊說邊憨笑著。
堅守初心——服務群眾、共克難關
“我們的工作對象就是隔離人員,我們的目標就是把他們當做家人關心好、愛護好。”醫護組的負責人許佳歡來自延吉市中醫院,三年來經歷過無數次一線抗疫任務。此次她是醫療組成員,主要協助段園娜、宋俊杰醫生開展各項醫務工作,包括信息核查、癥狀監控、體溫監測、常規醫療服務、對象采樣、健康宣教、協助人員閉環轉運等,事無巨細,繁瑣冗雜。由于防疫形勢嚴峻,為了提高采樣準確度,每天要進行200人“雙檢雙采”,這讓許佳歡壓力倍增。她說:“雖然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但六名護士沒有一個人脫離崗位,大家都很團結,互相幫助,咬牙頂上。”

與指揮部和疾控中心做好對接工作

做好采樣前準備工作

做好隔離人員信息統計工作
在完成日常工作外,臨時黨支部紀檢委員韓昌學也是協調組負責人,要關心和服務隔離對象的各種需求。“16樓入住完畢了嗎?”“核酸做完了嗎?”“18樓可以派送晚飯了嗎?”“1602房間需要一些感冒藥,1319房間需要降尿酸藥和滑膜炎的藥,維修師傅上去的時候幫忙送一下”……韓昌學每天都在群里梳理各種需求,經常通過電話交流,緩解隔離人員的負面情緒,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焦慮,特別是對老弱病殘孕等人員,提供一對一溫暖服務。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共產黨員閃耀的光輝。
隔離點還有很多可愛的人,有剛踏上工作崗位的00后采樣醫護人員鄒芮嘉;有每天電話打到喉嚨沙啞的中醫院老年病科的宋俊杰醫生……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守護著這里的平安。
國際酒店隔離點作為延吉市最大的隔離酒店,最多可以容納300余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隔離點是一個特殊的“戰場”,是隔離人員的“健康港灣”,也是感染風險最大的地方。在這里,工作人員承擔著人員管控、后勤保障、醫學觀察等任務,同時又充當著宣傳員、搬運工、保潔員、心理咨詢師等角色,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他們無畏風險、溫暖相守。
堅守陣地——分工明確、各盡其職
某夜11點,國際酒店隔離點辦公區域燈火通明,工作人員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知:“臨近疫區城市的密接人員已轉運至高速路口,20分鐘后送達隔離點準備入住。”臨時黨支部書記金正日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通知各個小組負責人,做好接收準備。5分鐘后,協調組、醫療組、信息組、引導組、安保組的負責同志全員到位。

準備接收密接人員

理清接收程序做好部署

深夜接收臨近疫區轉運密接人員

入住登記
臨時黨支部副書記(隔離點點位長)呂京勛作為非專業醫護人員,積極奔赴抗“疫”最前線。隔離點面對的都是新冠疫情密接人群,最開始他心里還是有點擔心,擔心自己不夠專業影響疫情防控工作,但是在隔離點開始接收第一批隔離人員時,看到從車上下來的(疫區)轉運的密接人員一雙雙無助茫然的眼睛,特別是人群中看見與自家孩子相仿的孩子們,心里已忘記了害怕,只想著把工作做的再嚴謹些,把隔離人員的防護做的再細致些,讓他們盡快入住隔離點。

餐飲人員準備的午餐

餐飲組和消殺組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每名駐守人員秉承“細心觀察、暖心服務、貼心照顧”的工作原則,積極分工協作,各司其職,認真做好隔離人員的一日三餐、垃圾清運、區域清潔消毒等工作,同時開展信息登記、體溫測量和心理疏導。
堅守崗位——責任在肩、使命在心
剛結束上一輪隔離工作,完成7天集中隔離的派出所民警許傳生接到任務,22日派駐國際酒店集中隔離點,擔任安保組負責人。作為一名有著近30年警齡的老黨員,他心里清楚,作為人民警察,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場。

查看酒店監控和門禁卡情況

核酸采樣

檢查化糞池的消殺情況
此次入駐,許傳生被任命為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他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的任務主要是保證隔離點的平穩有序,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能出亂子,讓工作人員安心工作,讓隔離人員安心休息,這是他必須完成的任務。
“許警官,13樓有隔離人員擅自出門被鎖在門外”“20樓的隔離人員有抵觸心理,要求馬上離開隔離點”“18樓的隔離人員情緒失控……”因長時間嚴格的封閉管理,一些隔離人員情緒不穩,難免會出現突發事件,許傳生每一天都緊繃神經,不敢放松。面對隔離人員,許傳生摸索出一套解決方案。“首先要耐心安撫,說服教育;再到政策講解,口頭警告。如再一意孤行,就必須依法依規采取強制措施。”許傳生說,這套“動作”實行起來比較有效,目前還沒有發生強制措施的例子,等隔離人員心情平復后,還是能夠理解支持的。

醫務組入駐隔離點

引導組做好隔離人員入住工作
堅守初心——服務群眾、共克難關
“我們的工作對象就是隔離人員,我們的目標就是把他們當做家人關心好、愛護好。”醫護組的負責人許佳歡來自延吉市中醫院,三年來經歷過無數次一線抗疫任務。此次她是醫療組成員,主要協助段園娜、宋俊杰醫生開展各項醫務工作,包括信息核查、癥狀監控、體溫監測、常規醫療服務、對象采樣、健康宣教、協助人員閉環轉運等,事無巨細,繁瑣冗雜。由于防疫形勢嚴峻,為了提高采樣準確度,每天要進行200人“雙檢雙采”,這讓許佳歡壓力倍增。她說:“雖然工作強度大、壓力大,但六名護士沒有一個人脫離崗位,大家都很團結,互相幫助,咬牙頂上。”

與指揮部和疾控中心做好對接工作

做好采樣前準備工作

做好隔離人員信息統計工作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共產黨員閃耀的光輝。
隔離點還有很多可愛的人,有剛踏上工作崗位的00后采樣醫護人員鄒芮嘉;有每天電話打到喉嚨沙啞的中醫院老年病科的宋俊杰醫生……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守護著這里的平安。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