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委召開2022年第5次常委會議
2022-06-02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作者:翟宇佳.李軍廣
延吉新聞網6月2日訊(記者 翟宇佳)6月2日,州委常委、市委書記趙永浩主持召開2022年第5次市委常委會議。

會議現場 李軍廣 攝

趙永浩講話 李軍廣 攝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在金磚國家外長會晤開幕式上的致辭精神。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強化黨對共青團組織和青年工作的全面領導,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業創新、建功立業提供廣闊舞臺。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主動抓住機遇,促進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的對外開放合作。要加快平臺建設和區域間對接,鞏固拓展與寧波、長春等地交流成果,為建設延邊開發開放試驗區作出延吉貢獻。
會議聽取了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要突出抓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持續強化動態排查,全面落實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堅決杜絕出現規模性返貧風險。要抓好千村示范創建工作,扎實開展典型示范村爭創活動,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步伐,注重將“千村示范”創建與鄉村建設行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行動等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帶動農業提質、農民增收,促進村集體經濟實現大幅提升。
會議聽取了關于防汛抗旱準備工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要健全完善應急體系,完善防汛抗旱預案,形成科學研判、反應迅速、處置有效的工作格局。要強化監測預警,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密切跟蹤雨情、水情、汛情變化,做好研判預測,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要抓好隱患排查整治,及時搶修維護排水管網,緊盯重點地段、重點部位,建立風險隱患臺賬和責任清單,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努力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做好應急保障工作,加強各類物資的儲備,擴充基層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做實基層應急演練,確保遇有緊急情況能夠快速反應、及時到位。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一旦發生險情災情立刻報告、妥善處置。
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深入貫徹落實<延邊州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化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十六屆市委巡察工作規劃( 2022-2026年)》《2022年市委巡察工作安排》《延吉市第二十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工作方案》,聽取了關于信訪重點工作情況的匯報,研究部署了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

會議現場 李軍廣 攝

趙永浩講話 李軍廣 攝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慶祝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建會70周年大會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在金磚國家外長會晤開幕式上的致辭精神。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強化黨對共青團組織和青年工作的全面領導,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業創新、建功立業提供廣闊舞臺。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主動抓住機遇,促進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范圍的對外開放合作。要加快平臺建設和區域間對接,鞏固拓展與寧波、長春等地交流成果,為建設延邊開發開放試驗區作出延吉貢獻。
會議聽取了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要突出抓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持續強化動態排查,全面落實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堅決杜絕出現規模性返貧風險。要抓好千村示范創建工作,扎實開展典型示范村爭創活動,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步伐,注重將“千村示范”創建與鄉村建設行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行動等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帶動農業提質、農民增收,促進村集體經濟實現大幅提升。
會議聽取了關于防汛抗旱準備工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要健全完善應急體系,完善防汛抗旱預案,形成科學研判、反應迅速、處置有效的工作格局。要強化監測預警,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情況,密切跟蹤雨情、水情、汛情變化,做好研判預測,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要抓好隱患排查整治,及時搶修維護排水管網,緊盯重點地段、重點部位,建立風險隱患臺賬和責任清單,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努力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做好應急保障工作,加強各類物資的儲備,擴充基層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做實基層應急演練,確保遇有緊急情況能夠快速反應、及時到位。要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一旦發生險情災情立刻報告、妥善處置。
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深入貫徹落實<延邊州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深化推動文明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十六屆市委巡察工作規劃( 2022-2026年)》《2022年市委巡察工作安排》《延吉市第二十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工作方案》,聽取了關于信訪重點工作情況的匯報,研究部署了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