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地球:神奇的一天》中方導演:注入中國傳統文化 |
2017-08-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
繼中美電影協議之后,中英也簽訂了電影合拍協議,協議簽訂后的第一部中英合拍片,是BBC(英國廣播公司)的著名紀錄片《地球》的續集——《地球:神奇的一天》,影片將于8月11日全國公映。參與《地球:神奇的一天》的中方主要團隊成員,包括中文版配音成龍、中文版編劇嚴歌苓,以及聯合導演范立欣。相比前兩位,范立欣的名字對于普通觀眾而言略顯陌生,但他在紀錄片領域成就斐然,曾憑《歸途列車》拿到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范立欣是從武漢走出來的導演,昨天,他接受了武漢晚報記者專訪,詳述參與這部中英合拍紀錄片的背后故事,也對紀錄片的未來市場給出了自己的預估。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
合拍片借力中國傳統文化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之前的作品多是人文主義題材,這次拍的卻是自然類紀錄片,如何參與到這個團隊的?
范立欣(以下簡稱范):是BBC主動找的我。我一直做紀錄片,也有跟國際攝制團隊合作的經驗,剛好BBC希望找到一個有東西方文化背景的,我、成龍大哥、嚴歌苓老師,我們都有國際合作背景。自然類紀錄片確實跟我之前拍的人文紀錄片很不一樣,對我來說是新的嘗試。
記:中方團隊的參與方式是怎樣的?
范:我們其實是中途加入到這個項目,前期拍攝工作都是BBC負責。我作為中方導演,最重要的任務是把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國人對自然和生命的理解注入到影片中,主要是在解說詞的創作上。比如片中蜉蝣孵化那一段,“浮生一日,蜉蝣一世”的中文解說詞,蘊含著對生命和時間的理解。影片最后,從自然界來到人類城市,人類作為唯一掌握了自己的光明、有力量去改造自然的生物,如何跟地球家園、跟動物界和平相處,我們用老祖宗天人合一的理念,呼吁和諧共處。
記:嚴歌苓說是受你之邀加入的《地球:神奇的一天》編劇工作,為什么會選擇她?在中文版解說詞的撰寫過程中,有哪些共識和分歧嗎?
范:首先嚴歌苓老師是非常著名的作家和編劇,其次,就像剛剛說的,我們都有國際合作背景。中文版解說詞來來回回溝通了三四個月,我和嚴歌苓老師一致覺得要把中國傳統價值觀和這個自然故事融合在一起,但我們希望說得越少越好,中文講究凝練,希望讓觀眾把注意力更多聚焦在畫面、音樂這些視聽元素上。但英方團隊更希望清晰解釋科學觀點,在這方面有一些爭執和討論。
BBC的自然攝影師拍攝動物有高招
記:這是國際攝制組第一次拍到中國廣西的白頭葉猴,能講講這段經歷嗎?
范:白頭葉猴生活在廣西的懸崖峭壁上,要拍到它們非常不易,因為人沒辦法上峭壁,只能用無人機,BBC的攝影師使用了很多無人機拍攝。但是無人機飛起來有噪音,剛飛到森林時,猴群四散而逃,還以為無人機是新出現的天敵,為了讓猴群習慣無人機并知道這些東西不是敵人,攝影師讓無人機在森林里飛了20多天,直到猴群習慣后才有了電影里的自然畫面。
記:早就聽說BBC的自然攝影師為了拍攝野生動物有很多高招,除了無人機拍白頭葉猴,還有哪些有意思的拍攝手法?
范:影片開始是大熊貓,為了捕捉熊貓寶寶最萌的模樣,攝影師們穿上熊貓的衣服,還把熊貓媽媽的糞便抹到身上,這樣才能近距離靠近熊貓寶寶。還有棕熊撓癢癢的畫面,觀眾看到都會哈哈大笑,攝影師自己研發了一種遙感攝像機,電池可以持續工作3個月,然后把攝像機藏到樹枝上,只要棕熊過來蹭癢癢,樹干一搖,攝像機就能自動開機,所以拍攝到了這么好的畫面。每一個有趣畫面背后都有攝影師們的辛苦努力。
國際合作是大趨勢
外語要好,但最重要是有中國視角
記:你自己看影片,印象最深的場景是什么?
范:都很動人。最打動我的還是動物間的感情,小馬過河時,馬媽媽站在河邊呼喚,還有企鵝爸爸每天出海80公里捕魚,回來后要在千千萬萬的企鵝群中找到自己的老婆孩子,非常溫情。我們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忙忙碌碌上班下班,也是為了給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動物的世界沒有人的世界那么復雜,是一面鏡子,讓人類更清楚、更簡單地看到生命與生命之間最本源、最純凈的關系。
我非常希望父母能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小朋友們會非常直觀看到小動物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在辛勞養育孩子。此外,孩子怎么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決定了未來世界的發展,這才是最重要的。
記:國內紀錄片市場這幾年有所好轉,去年的《我們誕生在中國》票房超過6000萬,創下來國內紀錄電影的票房紀錄。《我在故宮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國》等紀錄劇集也是現象級,在你看來,國內紀錄片市場目前處于怎樣的階段?
范:就紀錄片產業而言,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我們的國家本身就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產生了非常多值得關注和紀錄的題材,再一個,當人們的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平,就會對多元文化產品有需求,紀錄片也就有了生存空間。
記:感覺越來越多國際紀錄片團隊把眼光投向了中國,中外合作會是今后常態嗎?和國際團隊合作,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范:中國有很多值得拍、值得紀錄,但還沒有拍、沒有紀錄的故事,中國又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吸引國際攝制團隊是情理之中,中國自己的紀錄片團隊其實還不夠成熟,這種國際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覺得跟國際攝制團隊合作,外語只是基本的,但最重要的,還是怎么用我們中國人獨特的視角、形式和內容,去進行國際化的表達。
記:《地球:神奇的一天》之后,你還有哪些新作?
范:我是從武漢走出來的,在武漢的時候,我做過《好死不如賴活著》等關注社會邊緣群體的紀錄片。
我的下一部紀錄片叫《上學路上》,講全世界偏遠地區的孩子如何克服困難去上學,是跟法國國家電視臺聯合制作的,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成龍大哥非常喜歡,還送了一首歌《一路》給《上學路上》做主題曲。目前上映時間還未確定,希望盡快跟觀眾見面。
記者黃亞婷
【責編 付亞男】
掃描二維碼關注
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
相關熱詞搜索:中方 傳統文化 中國 |
上一篇:劉亦菲楊洋同臺尬舞 “白夜夫婦”曝電影版花絮 |
下一篇:《戰狼2》資本盛宴多狂熱? 吳京保守估計進賬10億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