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公安部發(fā)布公告,詳細公布了公民申請辦理出入境證件的規(guī)定要求,進一步簡化有關申請材料。其中規(guī)定,今后公民申辦因私出入境證件不再需要提交戶口簿,有關信息由公安機關通過內部網絡查詢。(中新網)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進一步簡化有關申請材料,這是公安機關積極順應百姓關切的具體舉措。盡管這惠及民生的事從政策措施上已經明確,但百姓終將覺得這樣的舉措來得太遲,早該如此。
戶口簿的信息來自于公安機關的信息系統(tǒng),公安機關為百姓辦理護照,查下內部的相關信息系統(tǒng)就足以一目了然。可這樣敲敲鍵盤舉手之勞的事,一直以來卻非要你帶著戶口簿前來辦理,百姓對此頗有微言。
政府職能轉變的滯后、服務意識的淡薄、辦事效率的低下,雖說讓百姓領教了公權力的“威力”。不過,由此卻拉遠了政府機關與百姓之間的距離,阻礙了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建設,讓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在繁瑣的辦事過程中消耗殆盡。
申辦普通護照不需帶戶口簿,對百姓而言的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為什么網絡語境對此卻反映冷淡,百姓還是覺得來得遲,除了當下百姓出國還不具普遍性外,究其原因就是諸如此類困擾百姓辦事難的問題不僅限于此。
對那些個奇葩證明的茫然,對那些個莫名的刁難的無語,對那些個辦事“搭車”“捆綁”的無助,對那些個冷眼冷言相向的遺憾,對那些個“吃拿卡要”的憤怒……。在“管卡壓瞪”、“庸懶散拖”、“假浮蠻橫”、“私奢拿貪”沒有徹底絕跡之時,“馬上就辦”難以從機制上成為政府機關辦事人員的思想和行為自覺,百姓還恐將與諸多無奈相伴。
百姓辦事難問題,表面上反映在工作人員身上,但問題根源實則在政府審批權利上。如果說賦予政府的權力越多,依附在權利上的利益越多的話,那么,百姓辦事愈多,遇到的煩惱也就愈多。因而才出現了出國旅游散心卻因為要證明“你媽是你媽”而讓你郁悶不已,申報全國勞模驚喜卻因為材料蓋章而讓你跨省四處奔波,用來救命的扶貧資金卻被一些干部冒領私分而讓你空想一場,報批一個項目卻跑33個政府部門、出147個文件、蓋205個公章而讓你“崩潰”的啼笑皆非之事。
要改變百姓辦事難,無疑需要簡政放權并破除依附于權利上的各種利益關系,把“百姓高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的“晴雨表”,切實“把該放的權放掉”、“把該管的事管好”,使公權力始終沿著“法治、規(guī)范、服務、效率、廉潔”的軌道前行。如此,才能實現“馬上就辦”,促進百姓滿意度的不斷提升,使政府機關集中精力做更多的服務之事。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5/1230/thumb_150_105_2015123002160940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