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外媒報道,國際空間站日前迎來載人飛行15周年紀念日,標志著它在地球軌道運行進入新的里程碑。
這個空間站估計還可繼續運行多10年,全球各地宇航機構都在探討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試驗與研究,為將來的宇航事業拓展新天地,甚至實現到火星執行太空任務的夢想。
國際空間站指揮員、美國資深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在太空站慶祝15周年,與地面站舉行的連線記者會上說:“我們在這里做了很多試驗,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太空站作為在軌平臺,讓人類在太空長時間生存。”

國際空間站宇航員慶祝空間站載人飛行15周年。
凱利剛在幾天前成為在太空中連續逗留最長時間的美國人。凱利連同俄羅斯宇航員科爾尼延科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一年,以研究長期太空飛行對人類身心的影響。
空間站目前有六名宇航員,分別是2名美國人、3名俄羅斯人和一名日本人。
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在15年后把宇航員送上火星,但要到達火星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現階段仍不確定宇航員是否能承受如此長時間的太空飛行。
美國另一名宇航員林格倫說:“太空站是一座橋梁,我們在這里了解并研發所需的科技,確保日后能夠成功執行到火星的任務。”

資料圖: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拍攝地球。
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爾德倫2日表示,國際空間站站使生命科學和物理科學領域的一些突破性研究成為可能,也是美國驗證深空任務技術的試驗平臺,這個“不可思議的成就”是國際合作的“光輝榜樣”;美國宇航局局長博爾登表示,空間站是全球和平合作的榜樣。
國際空間站在1998年11月開始建造,當年共有15個國家參與。在太空站于2000年11月2日正式投入運行時,只有兩個太空艙和來自美俄的三名宇航員。經過這么多年太空艙數目持續增加,有足球場般大小的太空站已辟有六間睡房,歷年擴建費用高達1000億美元。
空間站距離地面約400公里,運行速度每小時約2.8萬公里,估計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美國宇航局統計,空間站至今已接待了45批宇航員共220多人,他們完成了180多次太空行走,展開多達1800項科學研究。
博爾登曾說,太空站計劃的壯舉,足以讓它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本網責編 付亞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