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得干旱的土地。圖片來源:聯合國網站。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外媒23日報道,聯合國發布的數據顯示,到了2025年,全球約有18億人口面臨絕對缺水的問題,約三分之二人口可能在用水緊張的條件下生活。專家指出,保護森林是管理全球淡水資源、避免用水短缺的必要方法。
配合3月21日“國際森林日”,森林專家周一在聯合國總部舉行小組討論會。今年國際森林日主題是“森林與水”,專家們在會上指出,全球人口的日常用水有四分之三來自森林集水區,超過16億人靠森林滿足用水、食物、藥物和燃料等生活需求。
專家說,森林流域和濕地影響雨水落下的方式與地點,并且能夠過濾和潔凈雨水;森林也通過地下水補給、控制水土流失等多種方式,在供應和調節水資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聯合國森林論壇秘書長索伯拉指出,保護和恢復森林不僅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這也是發展新凈水基礎設施之外一個符合成本效益與環保的替代方案。他補充說:“森林是地球天然的水塔。”
每年700萬公頃天然森林流失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700萬公頃的天然森林流失,5000萬公頃的林地被燒毀。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用水需求上升,維護森林供水能力的工作變得更加緊迫。
聯合國周一在八個非洲國家啟動一項新計劃,旨在通過妥善管理森林來改善這些國家的用水安全。這八國為岡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紹、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塞內加爾與塞拉利昂。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呼吁各國政府、企業與社會采用綜合政策和方式來保護、恢復和維持健康的森林。潘基文在國際森林日致辭時說:“全世界的森林對實現我們人類和地球的共同愿景不可或缺。森林對我們未來的繁榮和全球氣候的穩定至關重要。”
【本網責編 付亞男】
http://www.viphb.cn/uploadfile/2016/0323/thumb_150_105_20160323080243150.jpg
掃描二維碼關注
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