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層妖塔》終極海報
看電影,我絕非一個“原著忠實論者”。電影有自己的獨特語言,也有自己特有的表現手法,與小說是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果電影拍得跟原著亦步亦趨、一模一樣,沒有創新沒有創意,我老人家宅在家里看原著多舒服,還自掏腰包屁顛屁顛跑到電影院去干啥。因此,《九層妖塔》雖然頂著“鬼吹燈”這個超級大IP的金字招牌,卻并非讓我心甘情愿從兜里掏錢買票的唯一理由,甚至可以說并非最重要的理由。小說我看過,可以用“精彩”倆字形容;但我卻并不想在電影院里繼續聽天下霸唱講故事。
我是沖著導演陸川去的。這倒不是拍他的馬屁,我們誰都不認識誰,連一根煙的交情都沒有。之前看過他拍的幾部電影,像《尋槍》、《可可西里》啥的,覺得是能夠讓我不后悔買票不罵娘的為數不多的國產電影。不過,他以前給人的印象是比較擅長紀實題材和現實主義,現在卻改弦更張,煞有介事玩起了驚悚,倒真是把我老人家的胃口勾起來啦。我倒要看看,這小子這回到底玩的是啥“妖蛾子”。
電影看罷,腦子里亂哄哄的,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出啥滋味兒。這到底是一部驚悚片,還是玄幻片,抑或是探險片?各種元素貌似都有,可如果非要將其歸入哪一類,卻總是覺得對其他元素不公平。甚至,在電影情節和電影畫面、音響所營造的懸疑詭異氣氛中,卻時不時還透出幾分文藝片的小清新,真是讓人難以捉摸,有那么點后現代甚至后后現代的驚喜和酸爽。莫非,這就是電影的創新和獨特之處?
我承認,我是感官動物,對電影的感官刺激有著近乎病態的追求。在這方面,《九層妖塔》倒是做得不差,特效震撼,怪獸(比如紅犼)形象逼真、氣勢懾人,比奧特曼打的小怪獸有感覺多了。剛聽說,電影的特效鏡頭由電影《指環王》特效總監John負責,全片共有超過1500個特效鏡頭,全球8家頂級特效公司、8位國際頂尖特效總監、全球逾4000名CG師在為這一部電影服務。嘖嘖,這得花多少錢哪?不過,據小道消息,這部電影雖然發揮了國外技術團隊的作用,卻并沒有燒錢,反倒以土辦法加洋技術形成解決方案,用人民幣完成了美元的特效。事實證明,大 制作不一定意味著嚇死人的大投資,創意和勤奮所能營造的效果,一眼就能看出誠意來,絕非堆砌金錢的虛張聲勢所能望其項背的。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吧,這是一部有一定視覺沖擊力、也有一定心理沖擊力的影片。如果你看過原著,電影不會讓你看了前邊的情節就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么,而是時刻能保持新鮮和刺激。如果你沒看過原著,那就啥都別想了,把看電影的過程當作一次跟隨主角一起“折騰”的探險之旅吧。陸川這回的表現,至少沒讓人失望。而這部電影所表現出的形式、內容等方方面面的創新和探索,比電影N億的票房其實更有價值。這或許可以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和摸索帶來一個全新的方向,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提供極具可操作性的嶄新思路。
【本網責編 胡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