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一線的鐵漢須眉和鏗鏘玫瑰 ——北山街道丹英社區工作者抗疫紀實
2022-04-03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在北山街道丹英社區的抗疫一線上,有這樣一群平凡的人,他們堅守崗位,沖鋒在前,深入各家各戶,展開拉網式摸排、地毯式搜索,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仍然兢兢業業的為人民謀福祉,全心全意守護百姓安危。他們就是丹英社區的工作者,是戰疫一線的鐵漢須眉和鏗鏘玫瑰。
馬世偉、韓恩國、劉洋是丹英社區的副主任,平時工作中無論是老舊小區改造、綜治維穩還是民兵訓練都有他們三人的身影。疫情襲來,這三兄弟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承擔著醫療垃圾清理轉運、物資搬運、紅色代辦送菜送藥、巡查消殺、全員核酸采樣點布置及收尾等體力工作,還要負責各自網格內重點人員的管控工作。疫情發生以來,三人包攬了所有的“臟活、累活、難活”,連續二十多天吃住在社區。餓了就泡個面,累了就鋪張報紙睡在地上,三人在艱苦的工作中沒有一句怨言,嘴上掛著的都是“我去送”“我來搬”“我負責”“請放心”。他們是社區的“頂梁柱”,用結實的肩膀扛起如山的責任,用錚錚鐵骨筑起保障群眾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防護墻”。

馬世偉是一名退役軍人,疫情突發臨危受命,擔任丹英社區疫情防控總指揮。退役不褪色,他發揮優勢,安排部署工作十分果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在馬世偉看似粗獷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超乎常人的細心,不論是日常防控還是全員核酸工作,他都能想到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及時敦促大家改進,提高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精細度。每次上門入戶前,他都要提醒工作人員做好防護,保證自身安全。他就是丹英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定盤星”,也是工作人員的“大哥”,有他在,大家都覺得心里很踏實。


韓恩國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入崗之初,便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定時提交思想匯報,能早日入黨一直是他的目標和追求。不論是日常工作還是疫情期間,他雖不是黨員,但卻時刻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當得知轄區內居家隔離的群眾家中水管爆裂,他第一時間幫助群眾聯系專業水管工,但工人都因是居家隔離人員,害怕有生命危險,紛紛拒絕。情急之下,韓恩國義無反顧穿上防護服,拿起工具,上門入戶維修,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疫情防控期間,作為第一網格的網格長,他無論多忙都要保證每天2次上門,對隔離人員進行隨訪、消殺樓道、提供紅色代辦等。他說,我所擁有的青春和生命,都是用來為民服務的,我要把汗水都揮灑在深愛的丹英社區。

劉洋是新入職不久的社區工作者,曾經是“程序員”的他是丹英社區探索創建“智慧社區”的“技術流”。面對全新的工作崗位,他虛心學習,很快就進入角色。戰疫期間,他是聽從指揮、指哪打哪的“急先鋒”,是步履不停、盡職盡責的“小陀螺”。送菜、送藥、貼封條、倒垃圾、夜晚入戶、處理突發事件,他總是搶著干最辛苦的活,幫助同事分擔最麻煩的工作。由于工作疲勞,他在夜晚值守歸途中意外受傷,脖子被勒出深深的血痕,他沒有聲張,一直到被同事發現后才笑笑說:“沒事,不嚴重,別擔心,疫情結束后我好好睡一覺就好了。”他懷揣滿腔熱血,全心投入戰疫一線。
丹英社區的抗疫戰線上,不僅有可靠的“鐵漢須眉”,還有耐心的“鏗鏘玫瑰”。她們的身影忙碌在社區里、網格中,她們承擔著社區里最繁雜、最瑣碎的任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們就是戰疫勝利堅如磐石的強大后盾。
賈蘭是丹英社區黨委副書記,承擔著報送疫情數據的重要職責。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和政策,她每天都要報送大量的數據,還要根據上級指令全面統籌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她還是社區便民熱線的話務員,每天都要接上百個電話,為群眾解答問題。一身兼數職,她一絲不茍確保工作質效;加班到深夜,她無私奉獻從不喊苦喊累。她就是丹英社區疫情防控的“指南針”,率先垂范,不畏艱難,堅守崗位,以大局為重,以工作為重,展現了新時代社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周洋是丹英社區黨委宣傳委員,肩負著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她深入網格,在摸底排查的同時進行宣教工作,利用微信平臺每天及時、準確的推送疫情防控知識,回應群眾的關切,讓廣大群眾隨時掌握疫情信息情況,為丹英社區營造堅定信心、科學防治、戰勝疫情的濃厚氛圍提供堅實基礎。疫情期間,她毅然決然沖在一線,常常披星戴月,照顧不上家中年幼的兒子和行動不便的母親。她說,對于家庭心中有愧,但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付出的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麗麗是丹英社區協理員,在面對疫情時她同其他社區工作者一道,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一直奮戰在抗疫最一線。上門貼封條、整理檔案、卡口封堵、樓道消殺、扔垃圾......只要有任務,她都能第一時間完成。由于長時間連續工作,她眼睛紅腫,嘴里潰瘍,身體出現了許多不適癥狀。但她沒有請假休息,一直默默堅守。由于疫情和工作的關系,丈夫遠在韓國,王麗麗就一人帶孩子在中國生活。疫情期間,她只能找親戚來幫忙照看孩子。一天到晚的忙碌,她吃住在社區,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想念媽媽的時候只能視頻通話,看著許久未見的孩子,她留下了心酸的淚水。可過后又咬咬牙,繼續奔走在網格中,忙碌在一線上,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
馬世偉、韓恩國、劉洋是丹英社區的副主任,平時工作中無論是老舊小區改造、綜治維穩還是民兵訓練都有他們三人的身影。疫情襲來,這三兄弟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承擔著醫療垃圾清理轉運、物資搬運、紅色代辦送菜送藥、巡查消殺、全員核酸采樣點布置及收尾等體力工作,還要負責各自網格內重點人員的管控工作。疫情發生以來,三人包攬了所有的“臟活、累活、難活”,連續二十多天吃住在社區。餓了就泡個面,累了就鋪張報紙睡在地上,三人在艱苦的工作中沒有一句怨言,嘴上掛著的都是“我去送”“我來搬”“我負責”“請放心”。他們是社區的“頂梁柱”,用結實的肩膀扛起如山的責任,用錚錚鐵骨筑起保障群眾的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防護墻”。


馬世偉是一名退役軍人,疫情突發臨危受命,擔任丹英社區疫情防控總指揮。退役不褪色,他發揮優勢,安排部署工作十分果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在馬世偉看似粗獷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超乎常人的細心,不論是日常防控還是全員核酸工作,他都能想到許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及時敦促大家改進,提高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精細度。每次上門入戶前,他都要提醒工作人員做好防護,保證自身安全。他就是丹英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定盤星”,也是工作人員的“大哥”,有他在,大家都覺得心里很踏實。



韓恩國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入崗之初,便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定時提交思想匯報,能早日入黨一直是他的目標和追求。不論是日常工作還是疫情期間,他雖不是黨員,但卻時刻以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當得知轄區內居家隔離的群眾家中水管爆裂,他第一時間幫助群眾聯系專業水管工,但工人都因是居家隔離人員,害怕有生命危險,紛紛拒絕。情急之下,韓恩國義無反顧穿上防護服,拿起工具,上門入戶維修,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疫情防控期間,作為第一網格的網格長,他無論多忙都要保證每天2次上門,對隔離人員進行隨訪、消殺樓道、提供紅色代辦等。他說,我所擁有的青春和生命,都是用來為民服務的,我要把汗水都揮灑在深愛的丹英社區。


劉洋是新入職不久的社區工作者,曾經是“程序員”的他是丹英社區探索創建“智慧社區”的“技術流”。面對全新的工作崗位,他虛心學習,很快就進入角色。戰疫期間,他是聽從指揮、指哪打哪的“急先鋒”,是步履不停、盡職盡責的“小陀螺”。送菜、送藥、貼封條、倒垃圾、夜晚入戶、處理突發事件,他總是搶著干最辛苦的活,幫助同事分擔最麻煩的工作。由于工作疲勞,他在夜晚值守歸途中意外受傷,脖子被勒出深深的血痕,他沒有聲張,一直到被同事發現后才笑笑說:“沒事,不嚴重,別擔心,疫情結束后我好好睡一覺就好了。”他懷揣滿腔熱血,全心投入戰疫一線。
丹英社區的抗疫戰線上,不僅有可靠的“鐵漢須眉”,還有耐心的“鏗鏘玫瑰”。她們的身影忙碌在社區里、網格中,她們承擔著社區里最繁雜、最瑣碎的任務。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們就是戰疫勝利堅如磐石的強大后盾。

賈蘭是丹英社區黨委副書記,承擔著報送疫情數據的重要職責。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和政策,她每天都要報送大量的數據,還要根據上級指令全面統籌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她還是社區便民熱線的話務員,每天都要接上百個電話,為群眾解答問題。一身兼數職,她一絲不茍確保工作質效;加班到深夜,她無私奉獻從不喊苦喊累。她就是丹英社區疫情防控的“指南針”,率先垂范,不畏艱難,堅守崗位,以大局為重,以工作為重,展現了新時代社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周洋是丹英社區黨委宣傳委員,肩負著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她深入網格,在摸底排查的同時進行宣教工作,利用微信平臺每天及時、準確的推送疫情防控知識,回應群眾的關切,讓廣大群眾隨時掌握疫情信息情況,為丹英社區營造堅定信心、科學防治、戰勝疫情的濃厚氛圍提供堅實基礎。疫情期間,她毅然決然沖在一線,常常披星戴月,照顧不上家中年幼的兒子和行動不便的母親。她說,對于家庭心中有愧,但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付出的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麗麗是丹英社區協理員,在面對疫情時她同其他社區工作者一道,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一直奮戰在抗疫最一線。上門貼封條、整理檔案、卡口封堵、樓道消殺、扔垃圾......只要有任務,她都能第一時間完成。由于長時間連續工作,她眼睛紅腫,嘴里潰瘍,身體出現了許多不適癥狀。但她沒有請假休息,一直默默堅守。由于疫情和工作的關系,丈夫遠在韓國,王麗麗就一人帶孩子在中國生活。疫情期間,她只能找親戚來幫忙照看孩子。一天到晚的忙碌,她吃住在社區,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想念媽媽的時候只能視頻通話,看著許久未見的孩子,她留下了心酸的淚水。可過后又咬咬牙,繼續奔走在網格中,忙碌在一線上,守護群眾的生命安全。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中企聯合網】延吉企業戰“疫”記 ...
- 【央視·回家吃飯】延吉——辣味 燒烤 還有串串 ...
- 【中國青年報】延吉打造“青年活力型”城市 在北京上學和工作10年后,吳振宇辭掉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家鄉吉林省延吉市創業。和他一起從一線城市回到延吉的3位同鄉,成了他的創業 ...
- 【國際在線】延吉入選“國家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城市”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消息: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優化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布 ...
- 【今日吉林】延吉市衛生健康局召開黨史學習教育總結大會 1月26日,延吉市衛生健康局召開黨史學習教育總結大會,全面總結市衛健系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基層黨組 ...